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衡水公立医疗资源建设研究

2018-12-05田亚丽李宏良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衡水市联体医疗机构

刘 芸,田亚丽,李宏良

(1.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2.河北衡水学院外语系,河北 衡水 053000)

一、衡水市公立医疗资源现状

衡水市现有三级以上医院3家,二级以上医院4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123家,共有床位20 530张,具有医疗资格的从业人员22 685人。既有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有以骨科、脑科、肿瘤科为主的特色综合性医院,基本上能够满足衡水市患者就医需求。

在市区医疗机构的选择上,大多数患者更倾向选择市属和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还有一些患者去京津地区就医,这里面固然有寻求优质医疗资源的因素,但是这种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衡水市公共卫生资源的正常供给,同时也使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京津冀之间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信息共享规模越来越大,医保合作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省会或者京津地区就医,这对衡水市医疗资源的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快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环境

在2015年9月24日召开的首都卫生计生发展研究研讨会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提出了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加强区域内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区域内公共卫生和计生联动机制,对接区域内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强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协调机制运作、加强妇幼保健合作,加强区域内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机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合作,带动区域内健康服务业发展等。京津冀医疗开展深度合作已经成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识。

衡水市地处“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能力提升区”,也是“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衡水市功能区域界定,充分利用各种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衡水湖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医疗资源建设。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衡水市各医疗卫生产业项目要加快制定转移对接方案,积极谋划和搭建承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向衡水转移的载体和平台。目前,衡水市21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地区4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协作关系,14家医院与京津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提供远程会诊服务近600例,开展远程培训11 156人次。

三、积极推进公立医疗资源建设

(一)推进公立医疗资源整合

公立医疗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建设。医联体的建设,避免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既发挥了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优势,又体现了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广的长处。由综合性医院带领县级、乡镇、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同时也加强了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从而构建一整套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市、县市区间的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以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作为全市医疗技术支撑,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含民办)为主组成。市级专科医院要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与县级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相关专业科室组建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技术支持为支撑的多形式、多类型的专科医联体。市级公立医院除参加当地医联体建设外,可与区域外的医联体建立医疗合作关系,提高自身层次,打造优势互补的跨区域医联体(专科联盟)。这些跨区域医联体要积极开展协同和创新性研究,推广普及医疗技术和人才培养,从而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借鉴外地医改先进经验,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共体。

到2020年,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参与到医联体中,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实现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全覆盖,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实,确保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是基础性公立医疗资源,服务人数多、服务范围广,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的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急危疑难重症病人。

根据《衡水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到2020年,衡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10—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40—80家,114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43个,一般卫生院71个,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区居民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高级别医院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机制,促使医疗服务和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使基层医疗机构具备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功能,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以与县级医院合作,成为县域内医联体的分院,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技术、设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是开展医疗服务的主体,要以居民健康需求为依据,切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20年,达到每千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3.5人,每万人全科医生2—3人的标准,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为6 560人,每千人口1.4人。

在满足从业人员数量标准的同时,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和进修培训。加强政府对医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运用和云计算等多项信息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技术跨界融合发展,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国医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京津冀三地在医疗资源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储备了丰富的医疗大数据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下,各地医疗机构通过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真正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衡水市已正式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全市的参保职工可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在省内、省外开通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衡水市正在实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着力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京津冀联合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监护指导、远程医疗教育等联合信息化服务,既提高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又提升了衡水市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结语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蓝图正在逐步规划,各项工作如火如荼、积极开展。强力借助这个区域协同发展的东风,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关键时段,主动融合引进京津两市优势医疗资源,优化完善提升自身医疗水平,是当前衡水公立医疗资源建设必须面对和探究的重大课题。全市医疗机构都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克服地域空间障碍,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利用衡水市的交通枢纽优势,推动全市医疗机构和京津高端医疗机构开展全方位和深层次医疗协作,有力促进衡水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衡水市联体医疗机构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游离尺动脉联体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A Study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