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锡朋与五四运动

2018-12-04齐悦

同舟共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联学生

齐悦

段锡朋和傅斯年、罗家伦、狄膺并称五四运动的“四大金刚”,又和傅斯年、罗家伦被称为五四时代的北大三杰。段锡朋杰出的组织才能、演说才能和苦干精神受到各方好评,是五四运动重要的学生领袖。可他生平不好为文,无著作传世;为人低调,鲜在学生面前提及他早年领导学生运动的事迹,很多珍贵的细节随着亲历者的逝去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从当时报纸和当事人回忆录等有限资料中寻找线索,可以勾勒出五四运动中的段锡朋。

学生运动的先行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起,日本对德宣战,占领青岛和胶济路沿线城市,趁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1917~1918年间,日本为北洋政府提供了数额巨大的“西原借款”。1918年5月,段祺瑞和日本秘密签订《中日共同防御军事协议》,全国舆论为之哗然,反对之声响彻云霄。5月21日,段锡朋和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校2000多名学生,列队来到新华门请愿,要求公布协议内容,并废除协议。冯国璋在居仁堂亲自接见了段锡朋等13名代表,向他们保证政府不曾做过也不会去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学生的情绪暂时平静下来。这是近代中国学生第一次游行请愿运动,标志着新式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势力合作救亡图存的开始,为五四运动的前奏,段锡朋作为北京学生代表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

段锡朋1896年出生于江西一个书香之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尊崇汉、宋太学生陈蕃、李膺、陈京的风骨。段锡朋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蓝竹布大衫,夏天蓝布单袍,冬天蓝布罩袍,扇一把大折扇,开口就是“我们庐陵欧阳公的文章气节”,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致力于文学革命并提倡白话文的同学眼中,不免带有几分迂气。

这时的中国,新旧政治、新旧文化交锋,各种思想如山崩川涌,汇聚成滔滔巨流,相激相荡。身处北大这个思想多元相容并包的大本营,段锡朋思想上受到极大冲击。他和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周炳琳等人交往密切,几个年轻学子切磋学问,指点江山,渴望为国家抗争,争取独立自由。新型知识分子热衷于通过办刊传播救国思想,引领时代风骚。1918年11月,段锡朋与若干同学主办《国民》杂志,“宣扬国家主义,以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提倡国货为宗旨”。

段锡朋等人把《国民》打造成传播新思想和新理念的阵地。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顾颉刚为燃起文学革命,创办《新潮》杂志,鼓吹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两刊会员都反对军阀、反对侵略,主张澄清政治、复兴民族。

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日本在山东的特权。英美操纵会议,拒绝中国合理请求。北洋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同意和约中的山东条款。国内南北和谈僵持无果,国际巴黎和会出卖权益,双重失望下,群情激愤。国民社和新潮社成员感到政府外交已无路可走,拯救危亡唯有依靠国民。两个社团决定联合各校学生走上街头,通过示威游行尽国民之责,向北洋政府和国际社会施压。

5月4日清晨,段锡朋和其他12所高校学生代表来到堂子胡同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商议游行目的及路线:从天安门出中华门,先到东交民巷,向美、英、法、意四国使馆陈述青岛必须归还中国的意见,促请他们电告各国政府。下午1时,3000多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段锡朋被推为大会主席,傅斯年为游行总指挥。段锡朋和傅斯年力求“有纪律的抗议”,最初的游行也如他们所愿,各校学生手执白旗和传单,按学校分组列队集合。游行队伍步伐整齐,仪容严肃,学生不断高呼口号,向围观的路人散发传单,宣传理念。

在场的北京民众伫立街头,倾听学生呼喊的口号,热泪盈眶。许多外国旁观者向学生脱帽喝彩、鼓掌助威。学生队伍到了东交民巷,遭到警察阻止进入治外法权管辖区。学生事先曾打电话与美、英、法三国公使馆沟通,他们表示欢迎,西口内美国兵营的军官允许学生队伍通过了美兵营和美使馆,然而东交民巷的中国军警拒绝学生队伍通过。悲从心起,学生谢绍民发表演说,声泪俱下,再次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北京大学遂推举段锡朋、罗家伦、狄膺、许德珩四位代表前去与东交民巷官员商谈。段锡朋等人与官员通过数次电话交流后,终被允许进入美国使馆觐见美国公使。当时学生对在华美国人态度友好,段锡朋满怀希望地进入美国使馆,希望美国能主持正义,遏制日本在远东地区势力膨胀。然而,由于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公使不在,学生代表只好留下说贴。随后学生又派代表到英法意三国公使馆,各公使也都不在。

5月初的北京天气炎热,学生在烈日下苦等两个小时,多数口渴头晕,依然无法获得行经东交民巷游行示威的许可。与此同时,军警已重重包围东交民巷入口,企图强迫学生后退。无奈、失望和愤怒交织在每个学生心头,他们发现,国家尚未灭亡,国土已不能自由通行,而且自己的政府还要来阻挠。学生更迁怒于亲日官员,忽有人大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群情激昂之下,主张和平游行抗议的傅斯年已无法控制局面。学生队伍退出东交民巷,掉转向北,沿途大喊打倒卖国贼,来到曹宅赵家楼。许多学生向曹宅窗口和墙头抛掷石块、白旗,5名激进学生敲碎玻璃,打开窗户,跳进曹宅,大批学生随之涌入。学生走进曹宅后,首先要找曹汝霖论理,遍找不到,他们进入厅堂,看到铺陈豪奢,更增添了心中的愤怒。

学生冲破军警防卫,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激进学生匡互生取出预先携带的火柴,决定放火烧毁赵家楼,事为段锡朋所发觉。作为政法系的学生,段锡朋在运动中实践民主与法制的原则,把放火殴人视作超出理性且逾越法律的行为,他急忙阻止说:“我负不了责任!”法政学校的一些学生也对暴力行为持有非议,但多数学生认为无论用何种手段惩治卖国贼都不过分。匡互生根本听不进段锡朋的劝告,反而略带讽刺地对他吼道:“谁要你负责任!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结果仍旧放了火。警察总监吴炳湘迅速赶到现场,军警逮捕了避走不及的32名学生。

受命于危疑之际

传言说被捕的32名学生将受到审讯,有可能处以极刑,处境极为危险。北大学生当晚集会商讨对策,礼堂内挤满学生,议论纷纷,宣布开会时,却无人上台主持。游行总指挥傅斯年因和同学争执而发生肢体冲突,且他对激进分子的暴力行为极为不满,对运动一度悲观失望,发誓不再过问学生会任何事情。而过去开会做过主席的人,有的被捕,有的未到。法学院学生方豪是这次开会的召集人,大家推他做主席。方豪拒不接受,以为在这样情绪紧张的會议中,他的室友段锡朋主持最为妥当。段锡朋就这样被拥上主席台。陶希圣事后回忆,段锡朋“是法科政治系的学长,生活朴实,成绩优秀,特别是性情坚定,体态直爽,言语开朗”,因而被推举上台。

这时的北大是整个学生运动的中枢,北大学生会则是中枢的首脑部。段锡朋面对的形势非常险峻,学生游行示威后,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军方主张严厉镇压,解散学校,更换校长;段祺瑞的心腹陆军次长徐树铮命令部队把大炮架在景山上,炮口对准北大,扬言把北大炸平。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段锡朋当仁不让地组织学生会各项活动,成为这场伟大运动的风云人物。

5日清晨,京畿警备总司令段芝贵为了探听学生的虚实,派遣军法处长虞维铎来到北大。虞氏是个旧官僚,头脑顽固,但也不愿事态扩大。他来到北大,声势汹汹,指责学生闯了大祸,声称如再不悬崖勒马,将明令解散学校,闹事者将被处以严刑。北洋政府一系列动作引发不少学生的恐慌,有人产生怀疑和动摇。这时,段锡朋挺身而出,与虞维铎抗辩,表示学生不怕恐吓和压迫,要再接再厉干下去;如果政府不接纳学生要求,改弦更张,全国将大乱不已。这个官僚竟为学生们的声势所屈,改以较温和的口吻说,希望学生不再出街闹事,安心上课,听候政府解决。匆匆数语后,就离校而去。

段锡朋遂发布通告,9时在文科大楼教室开会。出席会议者异常踊跃,室内拥挤得出入都很困难,又有许多其他学校的代表赶来参加。会议开始后,大家争相发言。段锡朋将每个发言者的意见毫未遗漏地简述一番,把主张罢课与否的两方意见都剖析明白;最后给同学两分钟思考时间,再付表决,他自己则案而不断。原本纷乱的会场骤感奇静无声。一表决,全场一致赞成罢课。

这天上午的会议还产生了颇具长远影响的决议——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便于更广泛地联合北京全市学生。下午3时,北大举行各校学生第一次代表会议,约有20个学校代表,3000余人参加。段锡朋主持会议,他首先向各代表报告上午会议的决定:各校代表呈请各校长请大总统释放被捕同学,再由各校联合上书大总统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且各校一律罢课至被捕同学回校为止;各校公推代表进谒教育总长,陈述游街情形和理由,以及本日罢课理由;再宣言中外,通电全国教育会、商会请其一致行动;电请上海和平会议主持公理;电请我国专使对于青岛问题死力抗爭,万勿签字。

段锡朋提醒大家对于青岛问题不可放松,被拘同学若不能放回,自有各界作后援,最后手段就是联络各校学生到地方厅自首,决不可使少数同学负全体之责。言毕,会场掌声雷动,大家精神振奋。散会时,大家都对段锡朋的才能深感敬佩。之前北大学生集会,主席都是临时推定,再集会时,另推主席,唯独段锡朋五四当晚被推举为主席后,不但北大学生集会由他当主席,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会议亦由他主持。

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学生界之有联合会,此为创始,这是五四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以后的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段锡朋众望所归,被推为学联会首任主席。学生代表热情高涨,踊跃捐款,学联会当场就筹集了数千元经费。学联会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第二院,段锡朋每天在此办公十几个小时,毫不疲倦;他登台演说条理清晰,富有感染力,学联会办事处几乎由他一手主持。当时能和段氏密切配合的,是他的两位江西同乡,一是陈剑修,长于运筹帷幄;一是许德珩,当一个案子难于通过时,他登台演说,能泪如雨下,颇具煽动性,这样,一个案子十有八九可以通过。

除北大的积极分子外,各校代表也经常出席。这班临时集会的青年军,一声鼓响四城出动,整个北京城仿佛来了一阵狂风暴雨。学联会办事处庭院清幽,梧桐深锁,在这样幽静的气氛下,以段锡朋为主的智囊团精密策划,对外又有保密功能。由于组织严密,北京军警完全摸不透学生下一步的计划。学联会建立了完整规范的章程,议事符合民主旨趣,处事敏捷果断,舆论称赞其为中国历史上空前优良的“雏形国会”。

与北洋政府的博弈

五四风暴震动全国,声势愈来愈烈,范围愈来愈大。工商界、各民众团体、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海外留学生也都支持学生主张,要求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员。大批抗议的电报涌向北洋政府和巴黎的中国代表团。由京内名流汪大燮、王宠惠、林畏民担保,北洋政府5月7日释放32名被捕学生。被捕学生重返校园,各校学生一律复课,情况似乎渐渐好转。然而,山东问题尚未了结,运动的导火线就还没熄灭。蔡元培也于学生出狱的当夜,留下一张著名的“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迄可小休”纸条,悄悄离开北京。当时社会传言纷纷,说亲日派官员打算买通杀手暗杀蔡元培,还要焚毁北大校舍。偌大的京城一时风声鹤唳,北大自然最为恐慌。蔡元培为一时师表,受到各界敬仰。段锡朋崇拜蔡元培,爱护北大,竭力避免它受到军阀摧残。他召集各校代表召开紧急会议,以北大全体学生名义上书教育部,挽留蔡校长,北京各大学校长也都恳切挽留蔡元培。面对天下汹汹之口,5月14日,北洋政府明令挽留蔡元培。也是当天,政府同样挽留众矢之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而且语气更为恳切。同时下令整饬学风,京内外各长官严禁学生纠众滋事,若再“作奸犯科”,依法逮惩。

政府的恐吓没有吓倒学生,段锡朋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北京学联会在当天发表通电,呼吁全国商会、工会、学校等团体群起响应,将运动进行到底。宣言首次提出“五四运动”一词,也提出了学生行动大纲,激发了社会各界民众的热情和斗志。面对各界抗争,北洋政府毫无悔过,依然采取高压政策,声言要将已保释的32名学生送交法庭审判。

京城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刘崇佑同情学生运动,五四爆发后,北京律师公会立即作出表态:如曹汝霖方面请律师,一律不就;学生如有需要,愿尽义务。学联会抓住这一大好机会,邀请刘崇佑为同学辩护。刘崇佑指导学生应对传讯,并挺身出庭为学生义务辩护。法庭外,段锡朋等人奔走呼号,学联会要求全体学生到法庭和监狱中静候处分,向政府提出全体学生自行检举的呈文。此举赢得了民众同情,民众反对政府诉讼学生。北洋政府发现,如果一意孤行下去,将拘不胜拘,审不胜审,只好放弃。

为对抗北洋政府,部分学生代表提议继续罢课,而罢课事关重大,学联会对此极为审慎,两次开会皆以时机未至为由,未能通过。5月19日,有消息称政府将任命军阀亲信田应璜掌管教育,各大学校长皆将更动。这下惊动了京城知识青年,为维持教育根本大计,北京18所大专学校学生召开紧急会议。段锡朋照例主持会议,通过了全体学生大罢课的提议,并以北京学生联合会全体学生名义发表罢课宣言,向政府提出全面挑战。与此同时,段锡朋带领学联会全体学生上书总统徐世昌,提出拒签合约,惩办国贼,力挽蔡、傅,拒绝田应璜等六个条件,表明了学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

段锡朋审时度势,认为当前形势是民众逐渐觉醒,而政府重拳打击学生,如此一来,大批学生团体集会已不适用,小型集会讲演更有影响力,学运的重点应由大规模游行示威转移到街头演讲宣传。学联会出台了罢课后的措施:1.组成“北京护鲁学生义勇队”,研究方略,为政府后援,以贯彻爱国初心;2.推行各校“平民教育讲演团”,组队四处演说,使国人皆知国家为重;3.由各校自组“救国十人团”,力维秩序,提倡国货,以纾我国家内顾之忧;4.暇时潜心经济,俾勿负我国家树人之意。

5月19日后,北京全城各街各胡同各游戏场所,演讲宣传的学生随处可见,吸引了无数民众。一些学生深入商家,义务帮助中国实业家和国货商人推销国货,抵制日货,赢得了商人支持。护鲁学生义勇队以清华学校最佳,清华学校高等中学学生全部参加,特意请来军操团团长和教员教练枪法,还聘请陆军军官培训。同学相见莫不行军礼,往日书香气息浓郁的清华园一时俨若战地。全国各地接踵响应,风靡一时,即使是穷乡僻壤的中小学生也纷纷组织“救国十人团”,游行演讲,鼓吹抵制日货。

这些举措自然成了政府的眼中钉,警备司令段芝贵、步军统领王怀庆等直视学生如匪。一日,某学生正讲到酣畅淋漓处,忽来一队警察,抢夺演讲者旗帜和传单,驱逐听讲者;北京学联会创办的《五七日刊》也被查禁;北大法科开恳亲会,遭到军警蹂躏,大批军警日夜包围北大,限制学生外出。这时学生各项重要会议,仍由段锡朋主持。集会期间,常有警察在学校周围窥探,段锡朋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每每讲话后更换服装,有时加戴一副黑眼镜以防被捕。约在5月20日左右,北京各校学生在北大法科礼堂,与商界人士开商学联合会。段锡朋正在讲话,忽有人报告说大批警察强行要进入校内,门口看守的同学阻止不住。当时出席的人请段锡朋迅速躲避,推法政学校代表刘琪主持会议。警察在礼堂窗外巡视良久,并未捕人,自行退出。尽管没有发生冲突,但社会不断有传言说,政府要绑架段锡朋,以冀群龙无首,造成学生阵线的混乱和恐慌。

自从段锡朋担任学生会主席以来,常常整夜不眠,或是在教室、礼堂内两条硬板凳上稍作休息。北大学生会遂决定采取防御措施:暂行停止开全体大会;各校代表联席会改在深夜开;将开联席会的会址第二院(理科)与西斋中间之墙壁各置扶梯一个,段锡朋移住西斋,足不出大门,开会时,登梯越墙而赴会,散会时,登梯越墙而归宿。同时,每于开会时,组织同学在第二院左右放哨,暗布哨兵,以防便衣军警的突然来临,保证段等开会的安全。

段锡朋不忍看见自己苦心经营的学运活动空间愈收愈窄。学聯会反复开会讨论后,派段锡朋等学生代表南下,冲出京畿警备的势力范围,寻求各界支持,把学潮变成更广泛的社会运动。

凯旋北归

5月底,段锡朋和周炳琳、陈剑修等同学南下,第一站来到南京。南方的情形与北方迥然不同。北方教育界极不稳定,教育经费不充裕,长期为官僚气氛笼罩,政治环境恶劣,北方的知识青年容易激进,倾向革命。南方情形则不然,自冯国璋后,南方的军阀只有两个人,孙传芳在浙江,齐燮元在江苏,他们同教育界、新闻界以及政界名流,都敷衍得很好。尤其是齐燮元,他和黄炎培和史量才的关系密切,也与南京高师的校长郭秉文往来热络,宽筹了教育经费,还捐钜款建造南京高师的图书馆。金陵大学的方东美把情况告诉段锡朋,苦叹道,在这种氛围中发动南京学生回应北京,困难至极。段锡朋认为,形势紧迫,假如南京不发动,则上海、广州、武汉就很难响应。他坚定地指出这件事一定要办到,而且手段要泼辣。南京学生得到“泼辣”二字的暗示,想到江苏的士绅、新闻界和教育界相互勾结,学生运动显然不可从南京高师发动;而应利用军阀惧怕外国人的弱点,选择教会学校金陵大学作为突破口。果然,风潮一鼓即动,并在南方各大城市鼓荡开来,各地学生如潮水般云峰响应,纷纷组织学生会,发通电宣言,游行讲演。上海有很多租界,军阀势力未能伸展进去。段锡朋等人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上海,在公共租界和上海学生代表密商扩大响应活动的方案。6月2日,段锡朋应邀参加上海学联全体代表大会,他介绍北京学生运动,分享北京经验,并劝告上海同学发动商界同仁共同奋斗。

经过数日的苦心筹划,段锡朋感到各处的布置已经有了头绪,便发密电给北京同学罗家伦,嘱咐他们相机发难的时机到了。6月3日,北京学联会挑出500多名学生,分队出发演讲,当天100多人被捕。4日,继续派人外出演讲,大家随身携带好毯子,预备被捕,当天被捕400多人。第三天,被捕学生多达900人。监狱关不下去,便把北大第三院改为临时拘留所,外面用刺刀和机关枪守着,如临大敌。

罗家伦躲过侦探的跟踪,把军警大肆逮捕学生的电报发往上海。段锡朋得到北京拍来的电报,和其他南下代表四处奔波,寻求工商界援助。他们谒见上海县商会要人,动员商人采取行动,请该会劝告商店与学生合作。商界领袖听从其议,次日就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声援办法。上海和北京的学生代表纷纷演说报告,恳求上海商界坚持抵制日货,抗议政府的内政外交,如果政府没有令人满意的反应,便停止纳税。就在上海县商会开会时,淞沪警察厅命令禁止集会,并派官员和员警前往会议现场勒令与会者离去。

北洋政府的疯狂逮捕本已激起愤慨,而今又大闹会场,各界对政府的愤恨更加强烈。学生演讲活动更加活跃,他们有组织地访问上海每家商店,请求他们从次日开始罢市,家家户户莫不购买充足日用品以备罢市,工商界也开始开展行动。6月5日,天将拂晓,上海学生已恢复街头演讲。天大亮时,南市大小店家均未开门,附近地区店铺也紧跟着闭市。直到中午,全市各商店没有一家开门做生意。上海工人界亦不甘落后,印刷、纺织等工厂先后罢工。

下午,上海学联会邀请200名来自不同社会团体的代表举行集会。段锡朋作为学生代表,在会上陈述北京学生抱定牺牲的决心,在上街演讲宣传前已备好下狱的衣装和道别家人的遗书,他主张对内通电全国,对友邦发布宣言,号召全国罢工罢市。代表们被学生的精诚所感动,一致决议继续罢市,同时组织一个包括工、商、报界及学生联合会的永久性机构,定名为“全国工商学报联合会”。会议通电:“卖国贼存在一日,商工学界即辍业一日,誓不反顾。”

五四运动火速扩展到其他城市,全国性的罢课罢工罢市对北洋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政府不得不做出妥协。6月8日,北洋政府释放了所有被捕学生,两天后,又批准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辞呈。但是,各界最关心的“拒签巴黎和约”这一政治诉求尚未实现。

段锡朋等五四青年意识到,建立全国学界联合组织的时机成熟,组织地点当以上海为宜。此时,京、津、宁、杭各校学生领袖先后抵沪,紧锣密鼓地筹建全国性学生组织。6月16日,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在大东旅社召开成立大会,段锡朋在众人的目光和掌声中登上主席台。6月18日,正式选举职员,段锡朋当选正会长,上海学联会主席何葆仁当选副会长。自此,学生运动成为社会革新的重要力量,段锡朋在学生中的声望如日中天,同学们亲切称他为“段总理”,来对抗北洋军阀段祺瑞,五四运动的中心随之转移到上海。段锡朋当选首任会长后,受邀到上海各学校、商会等机关团体演说,宣扬爱国思想,启迪民众。

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前所未有地被激发出来,展现出空前团结的新气象。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欢欣。不到两个月,五四运动犹如烈火燎原,不可遏止。全民的坚持不懈,取得了内政外交前所未有的胜利。蔡元培答应重返北大,段锡朋凯旋北归。

在这场运动中,段锡朋本是北大一名平凡的学生,却在最困难的时期挺身而出,沉毅勇敢,敢作敢当,赢得大家的由衷钦服。正如他的挚友李寿雍所言:“五四运动不是书贻一个人发动起来的,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最主要的领导人。”一起参与其事的罗家伦说:“当年在知识青年群中始终其事的实际领导者,除了书诒——段锡朋——而外,没有哪一个当得起这名称。”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学联学生
吉林学联学生会组织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快把我哥带走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
世界学联代表团访问抗大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