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的美学价值探析
2018-12-04李丹
摘 要:建筑装饰是建筑实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运用工艺和技术手段对建筑物进行修饰装扮,以表现其物质和精神功能,增添艺术魅力。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尤其是石雕、木雕、砖雕、铁雕和琉璃雕,集中国古建筑雕刻技艺之大成,达到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程度,使山陕会馆呈现出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成为中国古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珍品。山陕会馆的这些建筑雕刻艺术构思新颖、工艺精湛,表现了中国古建筑雕刻艺术的美学意蕴和审美追求。研究山陕会馆雕刻艺术,探寻其中包含的精神情趣和美学价值,对于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现其文化精髓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明清山陕会馆;雕刻装饰;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8)11-0100-06
作者简介:李丹(1981-),女,西安人,空军工程大学军政系副教授,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艺学、美学。
梁思成先生说过:“艺术之始,雕塑为先。”[1]1中华民族以其聪明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而传统建筑雕刻是其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之一,它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在璀璨的世界艺术长廊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明清时期的山陕会馆雕刻,无疑是一颗散发独特美学光芒的明珠。明清时期流寓各地的山陕商人,为了推广他们的贸易事业,保护共同利益,修建了数量众多的会馆。而在建造会馆时,出于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展示本帮经济实力和安抚乡愁的需要,他们不惜花费重金对会馆进行错彩镂金、雕馈满眼的装饰美化,尤其是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装饰艺术,无论石雕、木雕、砖雕、铁雕以及琉璃雕等,莫不精美绝伦、构思巧妙,使会馆以其建筑的恢弘壮丽,装饰的流光溢彩而成为当地的文化景点和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雕刻裝饰艺术作品体现着建筑的审美意象和装饰的审美意境,成为一座座传承传统美学意境的博物馆和珍宝馆,堪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美学的集大成者与生动再现,是山陕商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本文拟就山陕会馆“一宇之内,五雕并美”的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美学价值上的分析。
一、细腻艳丽的琉璃雕是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装饰美学效果的集中体现
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2]72-73,琉璃雕于山陕会馆建筑雕刻群就是这样的体现。琉璃雕是隋唐以来继秦砖汉瓦而后流行于中国的雕塑形式,它的特点是色彩艳丽,异彩纷呈,经久不损。明清时期山西的太原、阳城、河津,陕西的耀州是中国琉璃的主要产地,号称“瓷都”。这些产自山陕商人故乡的琉璃制品,以品种繁多、釉色华丽,光亮如镜、坚固耐久而著称。尤其是陕西耀州的黄泥堡、陈炉镇,是宋元以后中国北部琉璃的主产地之一,所产琉璃供应全国。所以,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大量使用了具有故乡风土和艺术风格的琉璃雕,借以渲染山陕会馆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艺术表现力和山陕本土文化的特质。山陕会馆的琉璃雕,主要用于装饰屋顶和照壁等会馆重要要件,对会馆装饰凸显华彩照人的装饰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屋顶是琉璃装饰最能凸显个性的地方。中国传统建筑土木结构的特点就是一根立柱支撑起由两坡房檐组成的“个”字型屋顶结构。因此,屋顶是整个房屋的最高点,建筑学上称为“上分”,是最能引人注目的地方。山陕商人对会馆屋顶的装饰极为讲究,一般采取歇山重檐,绿瓦黄菱的琉璃雕刻装饰形制。这种装饰形制,在琉璃的装饰之下,顶部高耸入云,四檐如鸟羽振飞,成为整个建筑华丽无比的冠冕。如社旗山陕会馆,戏楼屋脊采用琉璃装饰,两端正吻装饰为“鸱尾”的龙吻,以美化结构,同时注入文化性的语义和情感象征。“鸱尾”取“虬尾似鸱,激浪降雨”的传说,龙吻背上还有剑、戟等小物件,用以锁住飞龙,防其逃跑。还有“象驮宝瓶”,象征“万象平安”。为了突出会馆的庙宇性质,还独具匠心的在会馆顶部中间设有三重琉璃楼阁,两侧有酒仙、八仙、葛仙、刘海等12仙人饮酒作法,烘托会馆的仙界气象。在会馆琉璃屋顶的瓦楞和四个檐角,还分布着不同形象的仙人塑像,象征法力四海、缥缈无沿的天庭景象,成为中国建筑华丽屋盖的珍品。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崇尚自然之美的审美风尚和审美理想,它是山陕会馆建造师在建造过程中的艺术灵感之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的基本美学标准。它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从而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这一美学特征。
照壁是山陕会馆最初映入眼帘的建筑物件。因此,山陕会馆特别重视对照壁的装饰,一般都采取富丽堂皇的琉璃雕饰,尤以社旗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最为华彩,被誉为“全国琉璃照壁装饰艺术之最”。社旗山陕会馆的正方形琉璃照壁,采取以青石为质的“须弥座”,“须弥座”是佛教的标志符号,象征着喜马拉雅山的神山威严。壁面由476件彩釉琉璃构件组成。照壁的南面由三个圆形琉璃图案构成,每个雕塑图案上分别雕有“凤穿牡丹”“五女捧圣”和“鹤立青莲”等图案,呈现出富贵安详、华丽欢快的视角感觉。背面有三幅装饰图案,中间为“鲤鱼跃龙门”和“二龙戏蛛”,其中“鲤鱼跃龙门”象征商人期盼生活变化,产生鱼化龙的生意赢门和社会地位提升的愿望。“二龙戏蛛”的“蛛”,并非一般传统意义上“珍珠”之“珠”,而是一只金黄色的蜘蛛之“蛛”。山陕会馆所以对“蜘蛛”的图案情有独钟,是因为“二龙戏蛛”图案直观表达了商人趋利的经营目的。商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就是“求利”,“百道营生,积财如山”[3]97,“贩物求利”[4]404,而民俗意义上的财富表现形态就是“珍珠”。而当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市场经济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商人们追求财富已经超越了对财富本身的直接追求,而是上升为追求获得财富的组织形式。与此同时,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已经走上抱团发展,形成了商帮的集团化经营模式,所以,山陕会馆的“二龙戏蛛”图案,变“珍珠”为“蜘蛛”,就深刻反映了商人们期盼像蜘蛛吐丝结网那样发展四通八达的财富网络,以便追求最大限度的财富增殖。从美学的角度讲,变“珍珠”为“蜘蛛”,去象存意,“意以象尽,得意忘象”,将财富直观的“珍珠”变形聚焦为意象的“蜘蛛”,更富有美学的想象力和动态的表现力,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和动态的美感,深刻反映了山陕会馆建筑雕刻装饰,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创新意识和浪漫情怀,闪烁着山陕商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学灵感。而且整个壁面琉璃色彩的运用也参差有别,轻重有序。照壁壁面主体是碧绿色,南面是纯绿色,北面是黄色,充满“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的文化气息和生活富贵的暖意。
二、粗犷大气的铁雕是山陕会馆商人意志和本土文化特质的美学呈现
清代陕西秦巴山区的冶铁业得到了有力开发,成为清代中国矿产冶铁的主产地,山内铁厂林立。陕西又是十三朝文明古都,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尤其是同州府的柳子镇、朝邑县的安仁镇和礼泉县的史德镇,聚集了全国著名的金火匠人家族,他们父业子承,技艺家传,成为全国铁雕艺术的发源地和铁雕艺术作品的主要产地。 因此,山陕会馆的铁雕作品,是最能表现本土文化实力的艺术装饰。明清时期中国商界流传的商谚“陕西会馆铁旗杆,山西福建无这般”,就是对山陕会馆铁雕艺术特征的高度概括。山陕会馆的铁雕作品,以粗犷大气为特色,主要代表作有铁旗杆和铁炉饰品等。
铁旗杆是山陕会馆重要的标志性構件,是明清时期山陕会馆区别于其他商帮会馆的主要标志和山陕商人张扬陈铺本土文化特质的重要手段。在山陕会馆的铁旗杆饰件中,尤以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霄汉铁旗杆”最具有代表性。
社旗山陕会馆“霄汉铁旗杆”,是山陕会馆铁旗杆中的精品。铁旗杆位于1.2米高的青石须弥座上,基座下枋雕有复莲,束腰部分雕有天马、麒麟、神牛等瑞兽。两匹铸铁狮子分别昂首挺立在须弥座上,东雄西雌,方嘴巨目,体形硕健,双狮首内转45度,恰与游人目光相遇;尾巴竖后向北水平折转,形象奇特。狮子目光温柔,充满了暖意。铁旗杆杆身从铁狮背上插入基座内,保持了旗杆重心的稳定性,也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美感。铁旗杆杆身主体自上而下分为五段:第一段,为圆形光柱,顶端伫立展翅引颈高鸣的凤凰,与第三段的铸铁飞龙相呼应,形成“龙凤呈祥”的吉祥意境。第二段,是镂空的铁幡“大义”“参天”四个大字,表现了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世界。第三至四段,为两条云中舞爪,扶摇直上的蟠龙,龙身细长,上下皆绕杆两匝,龙头、龙尾及两只龙爪相向内伸,龙体攀援外张,做腾空飞起之状,有强烈的动感形态,象征着山陕商人期盼中国龙腾飞的强烈愿望和美好祝愿。第五段,铸有铁楹联“浩气千秋照日月,英灵万古震纲常”[5]42,表现了山陕商人效法关公忠于国家的忠心赤胆。第五段杆身之间设有三个铸铁的方形“云斗”,下两个云斗四侧镂空铸有“寿”字及梵文“卍”字吉祥纹样,上云斗则铸有镂空古钱形制,象征“天圆地方”“日进斗金”,俗称“压胜钱”,表达了商人希冀“财源茂盛通四海,生意和顺达三江”的美好意愿。 云斗下方悬挂有风铎,上四角插铁旗,旗杆顶端铸有象征关公忠勇精神的青龙偃月刀。铁旗杆高18.2米,凌空而起,直冲云霄,故被世人称之为“霄汉铁旗杆”,置之山门之外,增添了山陕会馆威武雄壮的英雄气场和庄严肃穆的艺术气氛。
明清时期的山陕会馆铁旗杆,以铸铁的高超艺术形式,表现了山陕商人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它以物象形态表现了山陕商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祥之地,又是中国十三朝文明古都,是龙的故乡和天下首善之区,山陕会馆铁旗杆腾空而起、上下翻飞的铸铁蟠龙,表达了中国传统商人浓厚“龙”的理念和龙的意识,真切反映了山陕商人作为中国龙的传人,希冀中国龙腾飞的铁血之心和为实现中国龙的腾飞坚贞如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山陕会馆铁旗杆上的铁铸镂空钱形云斗,以日进斗金的艺术形象,向世人昭示了山陕商人追求“以商求富”赚钱发财的价值取向。在重农抑末、君子不言利的中国传统社会风气下,山陕商人公然以古钱形制表达追求金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高举着拜金主义的钢铁旗帜,这是十分大胆的举动。
在山陕会馆铁雕饰品中,最具有美学情趣和历史价值的是河南唐河县潭源镇陕西会馆铁旗杆的“铁人抱杆雕”。河南唐河县潭源镇陕西会馆门前铁旗杆一对,高7.5米,基座一改常见的青石须弥座,而是采用了基座由两个铸铁铁人环抱旗杆,相视默语的铁铸构件形态。这在明清山陕会馆中是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它为我们留下了迄今为止陕西商人逼真的容貌形象。会馆铁旗杆基座的铁人,是两个头戴瓜皮帽,身穿老坎肩,阔脸圆眼,目光炯炯,串脸胡须,刚直不阿的陕西商人形象,铸品传神表现了陕西商人不畏强暴、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木讷内向的性格特征。这是目前国内保存的唯一清代陕西商人的铁铸肖像,弥足珍贵,也真实表现了当时陕西“大国工匠”的精湛铸造技艺。
三、精细繁复的木雕是山陕会馆最具艺术魅力的传统建筑装饰珍品
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传统社会,木雕是最常见的雕刻装饰形式。在“构木为巢”的远古时代,已经有木雕饰品的萌芽,迄至明清中国的木雕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成熟地步。因此,山陕会馆的木雕是数量最大、艺术造诣和艺术价值最为突出的装饰珍品。山陕会馆的木雕主要分布在戏楼、厢房、大殿的雀替(枋与立柱之间的托座),额枋(柱与柱之间的联系梁),挂落(悬挂在柱间的花格,也叫垂花)以及花牙子、格扇和棂窗等部位,雕凿方式有印模(将图案篆刻在印模上,再将阴印模印制在木体上)、平雕(在同一个平面上雕刻图案)、浮雕(在同一个平面上将木头表面经过雕刻形成凹凸不平的立体或半立体形状)、透雕(在浮雕基础上有镂空部分,富于通透性和空间感)等多种雕刻技法。明清山陕会馆的木雕以精细繁复为特长,雕刻内容大量是民间故事、戏曲剧情、人物轶事和吉祥如意的花鸟鱼虫。
山陕会馆的木雕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木雕的艺术珍品,其中尤以亳州山陕会馆的木雕和自贡陕西会馆的木雕最为著名。亳州山陕会馆是木雕主要集中在花戏楼的梁柱之间,尤其是戏楼主梁的面板上一口气雕刻了124个戏文故事,个个栩栩如生。自贡西秦会馆的木雕更是中国传统木雕最具有艺术价值的珍品和全会馆最珍贵的部分。仅西秦会馆的献计楼、金镛、蕡鼓三阁,栏板上刻有各色人物350余个,画208幅。其中,纳福图案21幅,仅《王母寿宴》一幅,就刻有17个人物。而且,雕刻内容之丰富、雕刻形象之繁多、雕刻技艺之精湛在中国古代木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四、朴素典雅的砖雕是山陕会馆最能表现传统雕刻造诣的艺术瑰宝
中国自秦代出现秦砖以来,就有砖雕装饰的萌芽,但那是城砖,汉代虽有画像砖,但技艺并不见成熟。中国砖雕技艺的成熟要到明代建造房屋用的青砖出现以后,所以,中国的砖雕技艺在明代才趋于成熟。所以,砖雕在山陕会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保存了许多优秀的传世作品。山陕会馆在屋脊、瓦当、滴水、照壁、山门、檐枋、挑檐、女儿墙等建筑部位大量使用砖雕。雕刻技艺也分为平雕、浮雕、圆雕和透雕等多种手法,一般要经过画——耕——打坯——修光——打磨——粘贴——榫接——上药——打点七道工序。因此,质地坚硬,不易变形,经过三四百年的风雨浸剥, 至今依然保持完好,连人物细腻的表情变化都清晰可鉴。
明清山陕会馆的砖雕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就其所表现的题材而言,以朴素典雅,造型逼真为尚。山陕会馆中,砖雕的典型要数开封山陕甘会馆的砖雕照壁,堪称是集中国清代砖雕技艺之大成的艺术精品。山陕甘会馆照壁 “檐桁以下全部为砖雕。随桁枋为回字边饰,由斗拱承托的四个‘寿字纹梁头,把上部分成5个空间,每间两攒斗拱,上托雕刻精美的龙头,斗拱之间的雕刻全都是吉祥图案。斗拱下边的平板枋雕以祥龙图案,把上下分成两大区。祥云下为32个垂花砖柱,柱头为龙头,垂花分别雕成石榴、金瓜、荷花、莲蓬等造型;垂花柱与垂花柱之间由夔龙卷草图案相连将空间铺满。“垂花柱以下里外墙体上分布有10个长条形画框,每个画框饰以拐子龙纹,框内分别雕刻有‘狮子绣球‘喜鹊闹梅‘山雀玉兰‘鹭鸶荷花‘松鼠葡萄‘麒麟呈祥‘八仙过海以及‘刀马图等。”[6]这些砖雕做工精细,一般采用浮雕、透雕和圆雕等工艺手法,运用“对称、呼应、疏密、虚实、明暗、刚柔等对比因素”[7]40,体现了统一、比例、和谐、对称、匀称等形式美学特征,给人一种立体感、空间感和韵律感。
五、古朴凝重的石雕是山陕会馆勃然大气艺术气息的物象呈现
陕西有秦巴山、山西有太行山,山石嶙峋,青山不老,有取之不竭的石雕质材。陕西又是十三个王朝的帝都,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尤其是陕西富平,是著名的“石匠之乡”,他们出产的“富平石”是名扬全国的石雕精品。因此,山陕会馆“无石不雕”,石雕装饰是会馆最常见和大量的装饰形式。山陕会馆在门狮、柱基、廊心墙、台基、栏杆、抱鼓石、石碑、牌坊、拴马桩等建筑部位,大量使用了石雕。雕刻工艺分为平活、凿活、透雕、圆身等多种技法,石雕的表现特点以古朴凝重为长,内容以祥禽瑞兽、吉祥花鸟、戏曲故事、佛道人物为主,斑驳多彩,寓意厚重。
在山陕会馆的石雕中,磅礴大气和精美绝伦的要数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牌坊组群石雕。社旗山陕会馆大拜殿前汉白玉月台上,有一组石雕牌坊。石牌坊中间主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雕,四根石柱均透雕云龙柱头,耸立在硕大的须弥座上, 四柱前后嵌有抱鼓石,抱鼓石上雕刻“梅兰竹菊”“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大象图”“老子骑牛图”“佛教八宝”等吉祥图案。这表达了山陕商人崇尚古代文人寄情于物的高尚情操,同时也隐喻着当时山陕商人的个人理想追求。明间额坊正面透雕“福禄寿”三星图,背面雕“五蝠(福)捧寿”图。明间上额正面浮雕“李白骑鲤”“鹿鹤同春”,背面分别雕刻“赵匡胤卖华山”与“赵彦求寿”。平板上下的多层额枋及雀替上分别雕刻“八仙庆寿”“旧月二仙”“文王访贤”“王羲之爱鹅”以及“麒凤呈祥”“鲤鱼跳龙门”等各种吉祥花草、人物图案。其中“麒凤呈祥”石雕图,在盘旋飞舞的麒、凤之间,雕着一串铜钱,将商人求财之心,表露无遗。明间两根中柱的下部,斜铺“九龙口”石雕御路,以整块青石雕成 “祥龙戏珠”图案。这一系列石雕组成的文化图案群,从不同方面进行以儒家为主的伦理纲常教育,使商人在美的氛围和美的感悟下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完善道德,成为儒雅有修养之人。这从美学的角度讲,又是生活真、善、美的教育,将释道儒的理论说教,化作艺术鉴赏过程,寓教于美,在鉴赏艺术中品味人生、感悟道德,完善自我,会馆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在美的物化中得到了实现。
社旗山陕会馆三座石牌樓,周边用石栏相连接,整块青石雕成栏板,栏板四周浮雕各种“寿”字以及石雕蝙蝠、麒麟、云龙雕塑等组合图案。石栏板间望柱柱头,雕方形莲台,上踞圆雕石狮,狮子高35厘米,小巧玲珑;雄狮踩绣球,雌狮抚幼狮,形态生动传神,而神道东侧望柱上的狮子脚下踩着一串铜钱,深刻表达了山陕会馆的商业文化气息。狮身人面兽“英招”之雕刻,通过其“面部狰狞、威严的表情而又彰显着其仗义、秉忠之思想诉求,将美学思想和建筑结构以及儒学之营商意识巧妙结合在了一起”[8]65。三座石雕牌楼与月台石雕栏杆,一气呵成,连成一体,构成了一道错落有致的石雕艺术风景线,充分体现了“内涵表象化”与“内涵形象化”的审美风格雕,从而被人们称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
结语
美学先哲黑格尔认为,“雕刻是古典理想中的真正的艺术。”[9]117山陕会馆之琉璃雕、铁雕、砖雕、木雕、石雕的雕刻装饰艺术,讲究错彩满眼,铺锦列绣,追求“满、贵、精、繁”的装饰风格,使会馆“一宇之下,五雕并美”,名扬天下,为我们保留了中国明清民间建筑全部美的内容、美的呈现形式和美的教化作用,是中华民族建筑装饰艺术多元意蕴的实物表达,它以其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千变万化的构思图案、精湛高超的雕刻技艺,深刻表现了中国传统雕刻装饰艺术的美学意境和美学追求,表现了儒释道中国主流传统思想对明清山陕会馆的主导和引领,使会馆处处呈现着祥和、中庸、富贵、雅俗共赏的美学气氛。美的现实性,就是对人身心的关照,就是对人的情操陶冶和对人心灵的抚慰。这就是所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10]274的道理。明清时期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美学的现实性也在于,通过它各种形式美的展示,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诱发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动力,达到“畅神”的目的。所谓因物寄志,托物寄兴,“望秋云,神飞扬,临东风,思浩荡。”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民族性不是某些固定的外在格式、手法、形象,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11]5
参考文献:
[1]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 1.
[2] 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M]//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 71-72.
[3] 李世熊.钱神志七卷(卷二)[M].清同治十年活字本:97.
[4]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404.
[5] 王福淳.“我国古代大型铁铸文物”系列文章之九:古代铁旗杆[J].铸造设备研究,2008(1) ∶ 42.
[6] 韩顺发.开封山陕甘会馆砖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7-29(08).
[7] 吕用印.论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砖雕艺术特色和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 ∶ 40.
[8] 张志颖.大美不言、石质玉韵,彰承营商之儒道——浅析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特色及其石雕构件的美学思想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7) ∶ 65.
[9] 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117.
[10]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274.
[11] 李泽厚.美育与技术教育[J].天津社会科学,1987(4) ∶ 5.
【责任编辑:梁 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