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前教育瓶颈,关键在幼师
2018-12-04朱永新
朱永新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学前教育发展大踏步前进。不过,高速发展的背后,师资队伍跟不上,幼儿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
首先是师资缺口巨大。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幼儿教师的缺口为70万,预计到2020年,考虑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要达到毛入园率85%的目标,幼儿教师的缺口为100万,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政府建好幼儿园,却因为没有教师而无法正常开班的状况。
其次是幼儿教师培养的能力不足,层次偏低。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能力为每年60万人,其中过半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以中部某人口大省为例,该省2018年按1∶15生师比测算,需专任幼儿教师14万人,缺额为6万人,而该省2018年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只有1.4万人,即使全部补充到幼儿教师队伍中去,也还有4.6万的缺口。这1.4万毕业生,从结构看,69.6%来自中职院校,仅有11.4%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整体培养层次偏低。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幼师是当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建议发挥国家重点师范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方面的主力作用,切实加强对幼师的培养。
一、扩大幼师的培养规模。充分发挥各类有培养能力的高校的作用,提升幼师的培养能力。首先要发挥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国家队)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将目前6所院校总共600人/年的培养能力至少翻一番;其次要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骨干作用,地方师范院校应成为培养本地幼师的主力军;第三是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扩大幼师的培养规模,其它有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也要参与到幼师的培养中来。而中职院校将逐步退出幼师的培养,改为培养幼儿保育人员。因为从国际经验看,幼师至少应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来确保工作的专业性。
二、严格控制培养质量。幼师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要对幼儿的生理、心理有深入了解,需要良好的师德,也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能力。扩大幼师培养规模不意味着降低质量,尤其是高等院校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绝不能降低门槛。要严格落实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尤其要确保实践环节的有效性。
三、对中西部贫困地區等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区域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等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较低的区域来说,要实现85%的目标压力更大,为此建议出台专门的政策,例如实施“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等方式,根据当地幼师的需求来确定招生名额,由当地教育部门在本地挑选有志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送到培养院校进行专门培养,毕业后回到生源地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通过减免学费、奖助学金、贷款优惠等方式鼓励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参照特岗教师的补充机制,实施农村幼师特岗计划等。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