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古人的劳动节
2018-12-04钟芳
钟芳
五月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千百年来人类就是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世界,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在我国古代也有劳动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古人的劳动节,其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晋代文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记载,“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新春二月二都要“御驾亲耕”,百姓也要在这天开始下田耕作。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述了周武王在二月二不仅举行盛大仪式,还率文武百官亲耕。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劳农节”“踏青节”。发展到明清两代,皇家对二月初二的劳动意义更加重视。自雍正以后,每年二月初二,皇帝都会亲自出圆明园,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扶犁耕田。
古人都认为,农历二月二是传说中“龙王抬头降雨”的好日子,农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隆重的节日来过,预示着春耕劳作要由此开始,新的一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所以到了现在,无论劳动节的时间如何改变,劳动的精神都一直得以延续,是劳动创造了一切成就,是劳动推动了文明进步。
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历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古人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了劳动之美、劳动之乐的美好情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有大量描绘劳动生产的农事诗,像那首著名的《伐檀》一开头就讲“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芣莒》诗曰:“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则是农妇们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既生动而又欢快,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妇孺所知的《悯农》,寥寥数句,就把劳动者的辛勤和劳苦写到了极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归田务农,他把农活写进诗里,充满诗情画意。譬如他的《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全诗平淡自然、清新质朴,言简意长,真挚感人,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却不营,而以求自安”,告诫了人们要自食其力,勤奋劳动,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又怎么能解决自己的生活温饱问题呢?
白居易在《观刈麦》里把劳动的艰辛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五月,是麦收时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野去,给正在割麦劳作的男子送饭送水,这些农民在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为的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