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社”的那些掌门人
2018-12-04陈博君
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印学艺术团体,拥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至今,这个社团已走过了115年的发展历程。在这百余年的漫长过程中,西泠印社由四位创始人联手发起成立,并先后产生了七任社长,他们就像一面面耀眼的旗帜,引领着西泠印社披荆斩棘、不断前行;他们更像一座座标杆,为这个艺术社团奠定了令人敬仰的高度。
相约不当社长的创社四君子
西泠印社最初的萌发和诞生,源自一群年轻人为了追求共同的艺术理想。晚清时期,八千卷楼楼主丁丙在孤山西侧移建数峰阁,吸引了当时杭州的文人墨客前来参加探讨艺术的聚会。此风延续到后来,被丁辅之、叶为铭、王福庵和吴石潜等几位对金石篆刻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人传承发扬,他们在孤山之地频频聚会交流、研讨印学。
20世纪初,受西方文化冲击,我国传统文化走向衰末,篆刻也江河日下。这些有着远大理想的年轻人在切磋技艺的同时,又忧心于印学之将湮没,便萌生了创立印社的想法。1904年,四位年轻人提议结社,提出了“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明确宗旨,并各出私产,在数峰阁旁聚资买地,还联系了更多有着共同理想的印人出资出力营建印社,由此开始了一段执着而坚定的篆刻艺术振兴道路。
经过十年的合力苦心经营,他们终于将西泠印社建得小有规模,成为当时杭城极负盛名的一个金石社团。然而,每每论及推选社长一事,四人便相互谦让,原来早在创社之初,他们就曾有约定,为了一门心思共同办好印社,他们谁也不当社长。
一个口头之约便坚守了整整十年,足见四位创始人的一片苦心。
打破门第观念推选浙籍社长
然而印社要发展,不能一直群龙无首,于是在印社成立十周年之际,他们推选出了当时在金石书画界极富影响力的海上巨擘吴昌硕来担任社长。
吴昌硕虽为浙人,亦曾初学浙派篆刻,但其后长期在上海发展,自创雄浑厚重一派印风,被尊为“海派四大家之一”和“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作为直接诞生于浙派篆刻的西泠印社,勇于打破门第观念,推举与浙派风格大相径庭的吴昌硕为首任社长,体现出了一种开放的姿态。
吴昌硕担纲西泠印社社长14年,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和盛名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1927年11月吴昌硕病逝后,西泠印社也面临着各种变故的考验。为了永久保住印社,未雨绸缪的印社同仁致函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马衡寻求保护。
当时马衡正在创立“全国古物保护委员会”,收到西泠印社的信件后,当即决定申报设立全国古物保护委员会浙江分会,地点就设在西泠印社。
抗战爆发后,西泠印社的活动再度停止,骨干社员流散各方,孤山社址在留守看护叶秋生等人的巧妙伪装下,侥幸逃过了侵略者的魔爪。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印社的修复工作才得以重新展开。
在1947年秋的补行建社40周年庆典过程中,印社代表公推马衡为新任社长。自此,这位遥领社职的著名金石学家、书法篆刻家和考古专家,成为了西泠印社的又一面旗帜,引领着浴火重生的印学社团继续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印社创始人将西泠印社捐献给了政府。但限于当时的局势,印社雅集活动一时难以恢复。
1956年5月,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社会各界呼吁西泠印社恢复活动的呼声渐高。浙江省图书馆馆长、省文史馆副馆长张宗祥更是在省人代会上提交了相关议案。
经过七年时间的筹备和努力,1963年10月,西泠印社召开成立六十周年大会,张宗祥在会上当选为社长,成为西泠印社的第三位“掌门人”。然而就在此时,国内政治形势骤变。未出两年,张宗祥也因病辞世。
此后的社长之位一空便是近15个年头。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吹响,西泠印社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在1979年举行的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泰斗沙孟海不负众望,被推选为第四任社长。
放眼全国选帅体现大气开放
印社社长是团体组织的灵魂人物,对社团的定位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泠印社在社长的推选中,一直保持了一种大气开放的姿态。1992年,当沙孟海社长辞世后,这个社团进一步打破社长必须浙籍的无形约束,将赵朴初推选为第五任社长。
赵朴初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他从1983年起就担任了西泠印社的名誉社长,对印社的发展一直是关怀备至。他不但才学广博,而且极富人格魅力。
这位非浙江籍社长的诞生,标志着西泠印社的影响力进一步从浙江走向全国,呈现出更加大气包容的发展态势。
2000年5月赵朴初辞世后,西泠印社又公推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启功继任社长。
启老与西泠印社渊源深厚。1979年,他就被推选为印社副社长,先后为西泠印社留下过许多诗词和墨宝;1987年,启功还带领国家文物鉴定七人小组到西泠印社,对社藏的历代古玺印、明清流派印和古代书画进行了鉴定,并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予以分类,为印社的文物收藏做出了重大贡献。启老不仅才艺卓著、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和善,幽默慈祥,深得世人赞誉。
延请启老出任印社社长,再次展现了西泠印社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让西泠精神像花儿一样播撒全球
2005年6月30日,启功在京离世,享年93岁。虽然百年西泠又失去了一位令人爱戴的标杆人物,但西泠印社的发展之路仍在不断地通向前方。
经过长达6年多时间的物色,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终于走进了西泠印社的视线,他就是被当代国际汉学界公认为“学界泰斗”的饶宗颐先生。2011年12月,西泠印社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一致推举饶宗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饶宗颐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8月出生于粤东古城潮州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幼练习国画,广涉山水、花鸟绘画及宋人行草、名家法帖。十八岁时便续写《潮州艺文志》,一举奠定了其潮学创始人的地位。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的汉学儒莲奖,为中国赢得了国外汉学界的尊重,因此被学界中人称为“一代通儒”。
2012年6月,95岁高龄的饶宗颐社长亲赴西泠印社履新,为印社现场题写了“播芳六合”四个遒劲大字,预示着天地之间,六合之内,西泠印社的精神,就像花儿的芬芳一样,散播到世界各地。
2018年2月6日凌晨,享年101岁的饶宗颐驾鹤西去,成为西泠印社七任社长中的最高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