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河南省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2018-12-03李柏生

创新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河南

李柏生

摘 要: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合理推动创新型发展趋势,首先需要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文在此基础上,深入、系统并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地各个企业创新绩效机制局部存在的缺陷,同时规划出改善方案,才能有效巩固创新体系中企业主体的地位,并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有效解决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多种矛盾及问题,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关键词:河南;创新驱动发展;企业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9-19-5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9.004

Strategy of Improv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Li Boshe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enan Provi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reasonably push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trend, the first step is to actively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tha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n in-depth, systematic and targeted analysis on the local defects of each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echanism, and planned out improvement schemes at the same time, to effectively consolidate th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entities in the innov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ject more vitality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Hena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1 企业创新绩效的内涵

1.1 企业绩效的内涵

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顾名思义,便是业绩成绩的意思,它表达的是企业的利润目标,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目标管理和职责要求。每个企业都需要制定好一个目标,同时员工也需为自己明确目标,而目标管理则可以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若是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则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报酬或是奖励;职责要求从字面上便可理解,即企业对员工工作方面的要求,例如作为业务员不仅需要负责对外销售,还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开发新客户等工作,而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还需要按照要求行事,任务完成得越好酬劳自然就会越高。

效,顾名思义,就是效率、效果,衍生的解释则可以理解为方法、态度、行为、品行。效是一种行为的方式,可以表现出企业完成目标的速度与质量,从侧面展示了企业管理的能力。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效又代表了纪律与品行,前者包含了一個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若是能遵守秩序,严格按照要求行事就可以得到嘉奖;后者则是指员工个人的行为,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重用那些品行好、工作能力又十分出色的员工。

1.2 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绩效的因素具体有4个,分别为员工能力、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激励效应。

员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为员工的核心能力,可以将其归类于内在因素,它是能够通过训练或是学习加以提高的;外部环境则代表企业或个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包括政治、社会环境等,是人为不可掌控的;内部条件主要代表企业与个人进行工作时所需使用的资源,虽与外部环境一样都属于客观因素,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而且内部条件的限制是可以人为解决的;激励效应代表企业与个人为了能实现最终目的所展现的积极性,可以将其分类成主观因素[1]。

在以上4个因素里,唯有激励效应属于积极、主动性的一种,人若是具有积极性,那么便会主动去寻找并获取内部资源,相应地其技能水平也会随之提升。由此可知,所谓的绩效管理便是利用激励效应来刺激、诱导人的主动性,让组织和员工能够为了目标去争取内部资源,从而在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个人及企业的绩效。

1.3 企业创新绩效的内涵

创新绩效主要指的是企业通过使用新技术提高其经济效益,再从业务额的增加量中进行相应的测量。通常情况下,技术创新包含两个方面,即过程创新与产品创新,也因此可以将创新绩效划分成两大类,即创新过程与创新产出绩效。前者可表现出企业有关创新工作的管理水平,而后者则可以通过R&D;绩效得知。绩效会因为测量因素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最先引用创新绩效这一体系的国家是美国。

如果想要达到全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目的,就应该重视经济的后期发展,并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企业的创新绩效与多个方面有关,如其科学技术的含量和价值的高低,以及相关科学技术是否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具体可表现为利用其概念生产出的产品能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以及消费行为,并为企业提高效益。

1.4 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原则

一是保证创新行为与战略的一致性;二是兼顾责任与权利的匹配;三是促進运作控制;四是实现学习和改进。

2 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与企业创新现状研究

近40年来,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如今,我国多个区域已经转型成创新型地区,成为带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先驱,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以及江苏省等。而湖北省、山东省以及四川省等地也陆续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开始发展。很多证据都已表明,投资驱动型经济产出率较低,仅仅2倍左右,但是创新驱动型却可以超过50倍。考虑到我国基本经济情况与创新驱动的巨大潜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明确了围绕知识基础、由资源投资型向创新型转化的发展方向。

作为我国中部地带的大省,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式。这主要是由于当地近些年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下,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动力。不过由于经济基础差、经济增长途径少,在发展中依然出现了诸多问题。当地依旧以传统的原有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的发展特色为主,这样仅仅能够暂时促进经济增长,却无法保证经济长远、稳定的发展。

2.1 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

2.1.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因素。创新基础设施体系比较健全。河南省的设施综合指标在国内可以排在前4名,其中,公路数量、国际互联网、三类交通渠道进出口量均为世界前五强,并且这些指标仍然以21.97%的速率快速增长。健全的交通设施体系为产业集群发展、商贸物流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创造了更稳定、长远的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首先,河南省内的科研人员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企业致力于增强创新水平后,其自主研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2015年,河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从2014年的11个增加到了88个,并且可以归类于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总量也跃居全国的第五。可以明显看出,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科技领域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并渐渐产生了比较优势。河南省在出台的科技人才发展长期规划中强调了落实创新科技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不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打造出先进团队,以实现对整体创新团队的带动。协作自然科学基金委一同打造出“人才培养联合基金”,投入1.5亿元资金,用以建设由政府引领的院士工作站,直至2015年,当地建成的工作站已经有223家。

现阶段,科技创新服务日渐成熟。首先,科技中介组织已经迅速成长起来。河南省在2002年设立了国家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包括省级孵化器22家,员工376人,基金总额达到了11 076.8万。其次,科技投融资力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在2009年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后,河南省先后建成国控运营、水利投资以及中小企业担保等平台,逐步实现由省市县头程的政府投融资体系。另外,借助一些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项目,培养出大量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企业,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该项目实行10余年后效果显著,目前已有470个项目得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国家前后投入超过25 000万元的资金,引领带动多种资金16.74亿元,达到国家资助资金的13.2倍。

2.1.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并且其自主创新能力也较为低下。2017年相关统计表明,河南省整体的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只排到16位,比大多数省份都要低。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发现企业创新的综合数值仅位列第21名,由此可知,河南省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参考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可知,第一产业占整体的比例虽然高于国内的平均值,但已有所减少,同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依然较少。总体而言,能源原材料这一行业在河南省乃至在全国经济结构里都占据了极大的比例,而那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电力等,其发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限制;汽车、电器等能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也并没有受到极大的重视,其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的比例依然不大。原有的产业结构因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已不再合理,其出现的问题与弊端也日益严重,不但使得能源耗损大、环境污染严重,还致使工业污水、废气的排放量以及耗电量与日俱增,其数值甚至严重超出标准范围。

当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依旧较为模糊。尽管河南省大规模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开展较为频繁,但是研发活动的范围分布不均匀。相关研究显示,如果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的投入力度与GDP总比重超过2%,那么技术创新将会由改进技术型转化至自主开发技术型,此时,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就会基本定型。综上所述,河南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其研发、创新出的技术或产品也并没有起到作用。

科技投入的多元体系有待健全。尽管一个地区的科技投入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不过它们之间确实会相互影响着彼此,前者为后者体系提供了重要元素。科技投入涉及多方面,如财政、企业自身以及社会投入等。虽然政府对河南省的科技研发财政投入力度相对较大,在国内属于上游,但是投入力度却难以与区域经济发展进度相匹配,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销售收益额的比例过低,无法充分享受贷款服务。另外,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投入并没有有效带动社会资本的运营,贷款与投资存在诸多风险。

2.1.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所面临的机遇。近年来,我国陆续完成了河南省的一系列批复工作,其中包括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基于这五大战略规划,河南省的创新驱动发展得到了新的动力,由于有了更为明确的政策方向,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更为深厚的科技基础。首先,作为五大战略的核心目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式。自主创新是保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因素,自主创新无疑为经济区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次,实施五大战略可以有效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原地带的规划与发展,国家级中原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并逐渐形成了政策洼地与战略资源高地,这些也成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优质平台,为创新提供大量的宝贵资源。

2.1.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区域与区域间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了加快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各地政府部门间的竞争也趋向白热化。针对要素资源与产品交易等多个方面的竞争,不仅可以促进优化各区域间的资源分配,还能够加快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现阶段,我国已有21个区域被纳入国家级战略发展規划内,其中内陆腹地的区域占据了6个。

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史性地提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概念,并于2014年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方针。发展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不过资源与环境危机也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自然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而改变这种现状,则应该从资源禀赋、地理优势等要素入手,充分利用优势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生产要素向产业与企业转移,从而达到结构调整的效果。这就需要将创新重视起来,借助产业化创新,创造新的增长点。所以,建立并完善创新机制,是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帮助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任务。如此便可以早日踏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的道路。

2.1.5 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国家已进入重点建设中原、振兴中原的发展阶段,河南省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目标。而河南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则急需一个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观察SWOT矩阵不难发现,优势(S)机遇(O)发展战略才是推动自主创新体系成熟、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战略。合理借助河南省自主创新内部有利条件、科学利用外部优势,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心,推动自主创新体系的健全,不断完善基于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运用以及人才集聚能力的提升,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豫与人才强省战略。就持续性发展角度而言,还应该兼顾劣势(W)与挑战(C)发展战略,提高技术转移强度与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促进科技、经济两者的融合,培养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在发展模式转变与结构调整中,充分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让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2 河南省企业创新的外部分析

根据创新驱动发展历程与当下情况来看,河南省近几年实施了不少良性的创新激励工作。就平台建设项目而言,没有放松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尤其是创新孵化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及检验中心,显著强化了科技服务功能。

从机制层面来看,河南省在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纲要与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基本建立起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塑造创新主体地位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并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很多企业加大了创新投入力度,开始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创新设施建设,为自主创新营造出较为完善的政策环境。

河南省的人口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推出各项针对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培养和吸纳各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省内人才数量正稳步提升,且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了科研工作,直到2017年,河南省参与科技研发的人数超过17万。

调查研究表明,河南省区域创新驱动的动力多来自企业外部,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都不是自主进行创新发展的,而是被外界压迫才迈入这条道路的。例如,位于新乡市的化兰生物工程公司与新乡新能源汽车公司,前者属于创新发展的代表单位,并且其创新力量出自公司内部,而后者则与之不同,其创新力量来自于外部。研究表明,企业取得资源相对比较容易,同时员工的薪酬也较少,各种成本投入也不高,因此正逼机制并不能对企业的创新带来显著效用。而河南省的倒逼机制尚未建立,相关创新企业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无法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所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2.3 河南省企业创新的内部分析

2.3.1 河南省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对比。“2011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系列评价活动中,国内已经有500家企业在能源业、生物业以及节能环保业等创新领域达到一百强的水准,河南省已经有16家企业成为多元型自主创新企业并达到一百强的水准,其中能源业有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子信息业有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物业有河南省恒隆态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业有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节能环保业有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中原节能公司。分析该评比结果可知,近几年,河南省在自主创新改革方面有了不小的成效,不过大多数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属于能源业等传统行业,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河南省的电子信息领域技术依旧处于劣势。

依照《河南统计年鉴2017》的统计结果可知,截至2017年末,河南省企业中近八成均为小微企业,仅有两成属于大中型企业,而85.3%的R&D;人员和87.3%的R&D;经费全部用于大中企业的发展。尽管研发活动的投入并不意味着百分百有回报,投入与产出不一定属于正相关关系,不过可以看出,河南省超过80%的研发产出是由大中型企业完成的,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情况则不容乐观。

所以,就创新驱动发展而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企业,特别是那些大中型企业。因其与小微企业相比,不论是在财力、人力、物力方面,还是政策优惠、研发进度等方面都占据绝对的优势,能够有效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并促进其发展。

2.3.2 河南省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的对比。河南省内的大中型企业不仅富有极强的研发实力,还具备一定的规模。同时区域内能够进入中国创新企业前百的多是大中型企业,其中以国有企业为主。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内大中型企业与其他省份创新企业间的差距,本文将进行更深入的对比,以便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完善。

一是创新投入分析。企业若是想要让技术创新活动能顺利开展下去,就需要对其进行投资,也就是所谓的创新投入,具体包含两个方面,即人才与资金的投入。

河南省的发展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原因在于多个方面,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政策优惠等。再加上,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发展则较为落后,相应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可以做到自主创新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通过统计得知,河南省大中型企业中以科技研发为主的只占少数,而浙江省的比例则比较高。

上海市因面积较小所以企业数量并不多,约占河南省的一半,不过其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却超过了河南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市对科技研发创新极为重视,同时企业多是高技术性质的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均较强。

河南省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极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不过,虽然人数占据优势,但省内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较少,开展的创新活动也较少。此外,河南省大中型企业投入的R&D;费用也远远少于发达地区。

R&D;经费可以说是企业能够顺利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若是投入费用过少,就无法研发出成果。因此,河南省的企业若想提高研发水平、增加研发产出,就应当提高R&D;经费的投入力度。

二是创新产出和成果转化分析。创新的产出与回报情况象征着要素组合创造出的具体效益。从2017年的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信息中能够看出,河南省2016年大中型企业申请专利情况并不乐观,占国内申请总数的2.6%;有效发明专利数也不多,仅有4 049项,与江苏省、浙江省等较发达省份相差甚远;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以及销售收益占主营收益的比例仅为国家平均值的一半左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所得效益不高,R&D;成果转化率与科技贡献率偏低,难以真正提升经济效益。

三是创新模式分析。企业自主创新的方式分为3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调查表明,大多区域包括河南省,其每年投入在技术改造上的费用占据科研总经费的比重最大。不过河南省的企业在引进与吸收技术上花费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其他先进的省区市,这代表河南省的企业在引进、吸收技术方面的能力偏低。原始创新属于自主创新模式中难度最高的一种,其不仅对企业有极高的要求,还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河南省的企业大多选择难度低、风险小的技术改造这一创新模式,即通过借鉴、参考已有成果,利用二次改造或是重新组合等方式完成创新。总体而言,河南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原始创新水平较低,在创新驱动背景下,亟待提高河南省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3 河南省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

3.1 主动实施创新驱动方式转型

几年前,在保增長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河南省驱动发展的倒逼机制无法及时建立并完善,导致部分企业虽然缺乏创新能力但却可以廉价获得多种生产要素,这样便出现了逆向选择的机会。但是传统经济模式造成的环境压力太大,导致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难以承受当下的污染。此外,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化愈发深入的情况下,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也会重新调整,经济绩效考核的关键也会逐渐由量向质转变。在河南省的创新驱动倒逼制度处于健全阶段时,如果企业能够尽快完成由倒逼向自逼的转化,则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从而节省驱动成本,也可以有效控制倒逼机制建立后的政府性临时转型风险。

3.2 提高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河南省企业多是以小微企业为主,其规模普遍较小,人才也极为稀少,缺乏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并不能有效促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因此无法得到较为有力的创新支持。不过相关实践证明,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其创新活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驱动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微企业更具灵活性,能更好地促进河南省的经济转型。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全方位支持其开展创新活动,在投融资、人才等多个方面推行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便小微企业能更好地发展。

3.3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在倒逼机制完善的基础上,在创新领域投入更多资源可以为创新产出提供足够的保障。政府借助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达到推动企业创新资本积累的作用。各级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考虑当地具体社会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例如,政府重点资助有前景、有市场的研发项目,企业借助自身信用体系或贷款体系等创建长远型合作制度,以此达到创新的目的[2]。

3.4 提升创新模式层次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当的创新模式。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因其产权会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凡是原始创新的产品所获取的利益都由研发者掌控,也因此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原始创新对企业的要求极为严苛,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产、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人才以及完善的研发机制等。原始创新的特点是投入多、风险大、失败率高,一般只有大中型企业会考虑采用这一创新模式。与之相比,模仿创新则难度系数要小很多,其宗旨主要在于借鉴与效仿,多是根据已有成果进行二次创新,如采用重新组合、对产品的局部进行改造等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模式技术含量低、投入不高、风险较小,多是小微企业的首选。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南省企业的创新模式也逐渐由模仿创新开始向原始创新进发。

4 结语

企业是有效推动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截至目前,河南省的企业已初步建立了创新的正逼机制,不过倒逼机制还未建成,并且在创新阶段还出现了逆向选择的情况。此外,虽然河南省的大中型企业规模要比小微企业大得多,财力也更为雄厚,占据先天上的创新优势,但是其投入到创新活动中的资金以及获得的创新产出依然远远低于其他发达省区市,并且企业大多采用的是模仿创新,创新模式的层次较低。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应当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与扶持,包括创新方式、投入资金等。

参考文献:

[1] 陈玉川.比较分析视角下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主体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4(2):64-68.

[2] 霍丽,惠宁.制度优势与创新型城市的形成[J].学术月刊,2006(12):59-65.

猜你喜欢

河南
社区教育的“河南经验”
大相中原
半途而废
Jokes Today
不要问我为什么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河南省级特色农产品品牌一览表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