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03宫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

宫华

[摘 要] 语文学习除了强调语言文字的积累,也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和开发,关联教学即是语言学领域运用的重要方式,并延伸到各学科。文章从课文与图片、课文与课外文本、课文与写作之间的关联入手,对文本进行解读,以此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关联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关联使学生的思维无限绽放,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无数种可能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关联教学;文本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一篇文章,对学生来说,在文章中感受到边疆工作者对边疆工作的热爱与奉献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白杨的品质,从而结合自身向白杨学习。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关联教学法,从关联课文与图片、关联课文与课外文本与关联课文与写作三方面来提升《白杨》这篇课文的教学质量。

一、关联课文与图片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的开端,也代表了孔子对学习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关联,将学习知识作为一种延续性的存在,而不再是一味地以过去式的状态,在关联中去理解、学习与掌握。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对具象、直观的知识更容易接受,所以,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关联课文与图片,让学生走进课文,亲近课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戈壁上的白杨树,大多数学生不认识白杨,此时音乐响起,一首《白杨》在课堂中响起,学生跟随着音乐,欣赏着戈壁的美景,学生发现,在有戈壁的地方,就有白杨树。此时教师再询问学生:“在这一段图片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戈壁真的有好多的树啊!”还有的学生说:“这些树长得可真好呀,明明环境这么恶劣,它们都长得这么高大!”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对戈壁有了清晰的认知,接着教师用图片展示20世纪60年代的戈壁以及白杨树。如果教师在学习之处直接以口头的讲述告诉学生戈壁环境恶劣,学生是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环境形象的,但教师利用具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真正看到了边疆的整个风貌,学生对《白杨》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在之后学习课文中更容易理解边疆工作者在戈壁工作的艰辛,也能够发自内心钦佩每一位工作人员。

图片与视频是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在小学生眼里,颜色鲜艳的图片与动态的视频对自己的吸引力特别大,每一位学生都对图片上的地点好奇,也想知道这么广袤的土地上种植这么多树的原因。教师采用了图片关联,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可以产生清晰的白杨形象,之后阅读文本时看到孩子与父亲的对话,听到父亲介绍白杨更能够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写作的寓意。

二、关联课文与课外文本

《白杨》这篇课文以父亲和孩子的口吻来介绍生长在西北戈壁滩的白杨树,利用白杨来赞美在边疆的工作者无私奉献。要想让学生在文章中提取到白杨树的特点,首先,教师要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再将这些特点引入到边疆工作者身上。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白杨的生长环境与生活特点,也看到了边疆的地貌,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

如,课文中描写道:“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软弱,也不动摇。”这一段清楚地写出了白杨树的特点,不论是在哪里生根发芽,不论是遇到了风沙雨雪,从来都不会弯腰,坚强地活在西北的大戈壁中。学生总结白杨“高大挺秀、生命力强、生长范围广”等特点,而“坚强”仿佛成为白杨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关联课文与课外文本,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茅盾先生的笔下,白杨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白杨礼赞》,先让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聆听这一篇《白杨礼赞》。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源于学生在上了半节课后注意力有些不集中,教师采用闭上眼睛倾听的方式让学生得到一个短暂的休息,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半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听觉对《白杨》与《白杨礼赞》做一个对比,看看在两位作者笔下分别对白杨进行了怎样的赞赏。

《白杨礼赞》: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

在茅盾的这篇文章中,除了对白杨进行了介绍,对于白杨的高大以及生命力顽强都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基于《白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对白杨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加深了对白杨树的认知。但是对于白杨树生长范围广这一特性,许多学生就难以很快找到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一道填空题帮助学生总结白杨树的特点:

( )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生长在( )

通过关联课本与课外文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习文本的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认识到不一样的文学家在描写同样事物时写作方法的不同。学生再一次阅读文本,分析文章中父亲与孩子的对话,学生了解到文章中的父亲也是一位戈壁工作者,但是为什么“爸爸”愿意主动留在边疆呢?学生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展20世纪60年代国家知识分子支援边疆的行动,通过短暂的纪录片,学生仿佛走进了那文中的年代,看到“爸爸”与当时的一群边疆志愿者自愿来到新疆,为边疆做贡献,他们就像是边疆生长的白杨树一样,新疆是需要白杨树的,所以白杨树就生长在了新疆,而新疆也需要像“父亲”一样的工作者,所以边疆志愿者义无反顾地扎根边疆,由物到人,学生从白杨身上看到了边疆工作者,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三、关联课文与写作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一步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教学《白杨》这篇课文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关联课文与写作,创设出适合的写作目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虽然是在讲白杨树,但实际上是赞颂在边疆工作的志愿者们,所以教師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也要让学生抓住这一特性,从物着手,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要赞颂白杨的品质。但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可能找不到自己想要赞颂的对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关联课外写作,借助多媒体展示松树,关联到生活中那些一年四季都在奉献的人;展示牵牛花,因为牵牛花的攀附,可以关联到生活中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展示鸳鸯,关联出生活中人们对爱情的忠贞……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的关联,让学生快速地拓宽思维,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对象,在脑海中也勾勒出了那件物品的样貌,无限放开自己的写作想象力,增强作文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关联教学一直贯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从最初的导入到初读、精读以及之后的读写结合,教师采用的关联手法都让学生学习趣味十足,也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

参考文献

[1]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4,(16).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7).

[3]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