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分析

2018-12-03李紫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9期

李紫菲

[摘 要]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现实状况和需要看,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区域和年段发展不均衡、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管理部门有必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体系,切实缩小区域和年段间发展的差异,完善心理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学;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心理学的专业实践最早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走向繁荣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家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心理学服务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展,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和法制化。如果从1999年的《意见》出台算起,到今天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速度很快,教育成效显著,发展态势良好。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的百年历史相比,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估和预测。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国家高度重视,政策健全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出现在德育的文件中,一般采用“心理素质”“心理教育”“心理品质”等词。[1]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家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内容、途径方法和师资队伍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01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4年和2008年,教育部分别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对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2012年至2015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政府相关文件上,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2] 2008年,原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范。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涉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第8条“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12条“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和第16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

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上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内容不断扩展和深化,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

(二)地方积极探索,争创示范特色

国家不断加强政策制度建设,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台本省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3]许多省市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从省到市再到学校普遍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如北京市东城区形成了“由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德育心理研修室负责业务管理,教育心理学研究会负责课题引领”的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4]上海市浦东新区形成了区、属、校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5]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建设上,各地也政策频出,积极探索。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多以专职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逐渐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进程。如广东、浙江、福建[6][7][8] 等地不仅对教师进行A、B、C三个等级的分层次培训和上岗认证,还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评聘等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浙江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完善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设施设备建设上,各省市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中都有所表述,特别是北京、浙江和广东有专门出台辅导室或咨询室的建设标准的文件。[9]江西省也于2014年印发《江西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基本条件标准(试行)》,要求通过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心理品质,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2012年,教育部组织评选出了首批20個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并于201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会议充分肯定了各示范区两年来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发展、形成新经验、彰显新效应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绩。[10] 2015年和2017年,教育部先后遴选了两批315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特色学校争创工作,广泛宣传特色学校的典型经验,进一步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内合作交流,促进中小学校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学科迅速发展,专业队伍壮大

我国心理学专业起步晚,发展过程曲折,但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心理学学科专业发展迅速。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心理学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2009年,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学科分类与代码》,其中作为“一级学科”的心理学,其内设立了17个二级学科和58个三级学科,学校心理学是处于教育心理学这个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与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欠准确,并没有作为学科专业,大多只是作为一个方向甚至是一门课程。但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参评院校有32所,硕士点(含专业学位点)136所;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分别是230所、276所。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不少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但由于内容弹性较大,刚性不足,执行不到位,导致贯彻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人员编制问题、上岗资格认定问题、专职教师职称晋升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保障问题等,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或者有规定但约束力不强,结果是地方贯彻国家政策打折扣,学校落实地方文件有水分。尤其突出的表现在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上,但事实上各地基本上没“规划”、不少学校没有专职教师、专兼职教师大多也不“专业”、专业的教师大多也是“兼职”(事实上是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崗位编制)。换句话说,没有国家课程、没有标准教材、没有岗位编制的“三无”现象,仍然是大多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态。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客观来说,自《意见》和《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纵观全国的现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四个发展不均衡现象,即发达地区优于贫困地区、东部沿海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学校优于乡村学校、高等院校优于中小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既有赖于人财物等育人条件的投入,更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同理,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育人理念上比中小学校有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所以大中专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设施设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体制机制等方面都比中小学校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心理学学科发展态势良好,但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的设置不合理,量少面窄——心理学一级学科下只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3个二级学科,只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学校心理学最多只是某个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或者某个专业的一门课程,严重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比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学校心理学家有科学的培养项目、规范的职业准入和严格的职业伦理,有综合解决学校情境中的心理学问题绝对的权威性,是任何其他教育工作者所不能代替的。

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体系

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立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初步建构起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规定更多的是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出台,而少有专门的法律条文给予保障。《意见》《纲要》之类的政策文件约束力不强,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又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借鉴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法制化建设的轨道,让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投入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切实缩小区域和年级间发展的差异

针对区域之间的差异问题,要按照《纲要》提出的“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11] 相对落后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意识,摒弃“不愿做”“不会做”的想法,解决“无人做”的关键问题,积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国家提出的“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政策指导下,抓住时机,加强城乡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步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城乡均衡可持续发展。针对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差异问题,要以解决专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加强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大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手拉手”,力争实现共同进步。

(三)完善心理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建议增设学校心理学二级学科,并在本科教育中设立学校心理学专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专业的学校心理学家。主要理由:一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正如《纲要》所强调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客观地说,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较慢,成效不高,与缺少专业的从业人员有很大的关系。各级各类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定义的也比较笼统、模糊,结果是即使有心理学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学校从事有关工作,也有一个很长的入职适应期。二是我国心理学发展基础与水平远不能满足学校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比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科学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心理学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水平不高、本土化任务艰巨。同时,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从业人员极度匮乏。据教育部2016年的统计年报,我国现有小学17.76万所、初中5.21万所、普通高中1.34万所、中职学校1.09万所、普通本科高校1237所、高职(专)院校1359所、特教学校2080所、幼儿园23.98万所,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高中、高校)共计49.8476万所。总之,增设心理学学科专业,加大心理学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培养高素质的学校心理学家,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需要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全方位的规划设计、保障投入,科学实施、务实推进。

参考文献

[1]解如华.从政府政策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未来走向[J].职业时空,2011,(12):104-105.

[2]李国强,高芳红.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展望[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2):76-77.

[3]余丽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2010年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91-92.

[4]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展示——东城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7).

[5]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EB/OL].http://www.pd525.com/web/psljk/180001.htm.

[6]莫雷.统一领导、逐层推进——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步骤[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2):4-7.

[7]杨宏飞.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J]. 教育研究, 2003,(03):88-92.

[8] 陈虹,李益倩,于洪.加强政府行为,完善评估机制,确立学科地位,以“真做”促实效——访福建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负责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9):4-7.

[9]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 http://www.yyedu.gov.cn/newsInfo.aspx?pkId=51404.

[10]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检验交流会召开[EB/OL].http://www.jyb.cn/basc/xw/201506/t20150605_625002.html.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 business/ htmlfiles/moe/s3325/ 201212/145679.html.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