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
2018-12-01宋鲁梅
宋鲁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有客观的认识自己,才能有进步的空间。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总结了几点反思的经验,我也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
一、反思课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能促使我们的备课更加仔细、周全。
1.对导语进行反思。有时候上课前设计几种导语,上完课后,反思哪种导语更适合我们的学生。例如讲《祝福》是我设计了两个导语。其一是用陆洋的《我读鲁迅》中的个别片段“这里有许多我们今天依然存在的国民劣根性,有许多我们今天依旧需要的生命的品质,更有许多对当前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性温厚、心灵慰藉很重要的启示。‘永远新的旧故事,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深入思考。” 其一是用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导入。我在课上做了对比,虽然歌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本文来说还是第一种导入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陆洋的文章本身就揭示了国民劣根性,学生自然也想读一读什么样的国民劣根性能让人民如此冷漠,也想思考一下造成这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然的学生读了进去,学生思考了进去,学生也
2.过程环节更需反思。在我第一次講解《祝福》时我按部就班的按照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慷慨激昂的讲解,以为这样就是讲课了。可是课上下来却有些失落,本来是一篇有趣且伤感的小说,让我讲的学生“波澜不惊”,失败之余开始反思,怎么能让我的课堂吸引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电视热播的《野百合也有春天》,那像祥林嫂这样的人是否也有春天呢?于是我给这节课设计了一个主题“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样可以把祥林嫂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同时分析她的肖像描写,还可以把怎样造成她没有春天的根源道出,浑然天成。在后来的教学中,屡试不爽。这一次反思的成功,这的让我欣喜,我也更加坚定了教学真的需要反思。在教学《寒风吹彻》时,自己读了几遍真的是有些晦涩,讲解的时候也只是把晦涩的东西给同学们理清了,可是对于文本真的没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反思,我运用的问题链的形式,把晦涩的文本解读的简单清晰,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寒风——自然的严寒、生活的贫寒、心境的凄寒、生命的冬寒。
3.对板书的反思。板书是一堂课内容最精炼的体现,有时我们的板书太啰唆,学生难以识记。
二、反思学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所以每堂课后我都要反思学生的情况。
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达到几何?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是否简洁准确?学生思路是否打开?有无创新性的思考与质疑?这些都是我需要反思的内容。通过这些反思可以知道学生“惑”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的解惑。
三、反思自己
冯艳玲老师《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方法》中认为:应该反思自己的态度。老师真诚的表扬和夸奖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让学生们能快乐的学习。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以耐心细心爱心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一有空就围着我说话谈心。多沟通是我和学生关心融洽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常常把一些心里话说给我听,或通过周记的方式写给我看。记得有人说过最好的朋友是那个最擅长聆听你说话的人,我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私底下他们不叫我老师,而是亲切地喊我“梅姐”。
记得我带的一年毕业班的学生XX在偷偷塞给我的纸条上写着:“梅姐,是你的微笑与鼓励装点了我的青春,你的微笑给了我鼓舞和力量,你的微笑让我在高三里没有了疲惫,我在努力地成为你的骄傲。”我那时才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在这之后更加注重我在课堂中的态度,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成长,我相信我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梅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这几年,自己是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很可能成为名师。”通过反思真正弄明白不足的地方,进而更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的独到见解。所以,反思是我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