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

2018-12-01张毅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张毅

摘 要:企业法治文化是提升国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实践中,由于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薄弱,严重影响了国企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建立总法律顧问在法律风险防范、控制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国企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国企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风险意识;重视依法保障国企职工合法权益等措施,切实推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国有国企;法制文化;建设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市场经济重要主体,“依法治企”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企业法治文化是“依法治企”的理念要求,是国企文化精神层的基础和载体,同时也是国企法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国企要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法治体系逐步完善,国内各项技术逐渐发展,国内的法治环境逐步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这个规则更趋同更为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国企要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规避风险就必须掌握市场规则,建立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法治规范下实施经营战略,同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

2.国企要强化自身改革和发展

国企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治强化国企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灵活运用合同、案件纠纷管辖等风险控制,让国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优化产品技术和产品服务,力求在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问题

1.依法治企的理念不够深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国企的法务工作目前还无法全面进入管理层的视野,有的国企领导层对法律认知水平不够,法治意识不强,致使国企经营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法治宣传等缺失,甚至认为法律工作就是事务性、操作性的事情,没有形成依法治企的经营环境和良好的法治氛围。

2.轻“职工权益”,重“经济效益”

第一,不充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例如,国企职工工资水平偏低,劳动用工随意性大,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国企职工的休息休假权没有切实执行,劳动争议逐年增多等;第二,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对组织工作绩效的提高,激励员工工作热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中,有些国企未建立与职工有效的沟通渠道,国企领导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未倾听员工的心声,也不了解员工的需求。

3.法务队伍力量薄弱

现实中,与国企经营规模、市场地位、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法务机构尚未建立健全,法务人员专职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对国企行为商业价值的综合判断能力不够,法务人员在国企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职责和权限不清晰,法务的运作机制及运作流程不规范等。另外,公司律师制度未得到很好落实,外聘法律队伍参差不齐,现有的法务队伍力量还无法完成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重任。

三、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关注依法治企

一方面,从宏观政策层面,我国社会正处在变革转型期,随着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规范,随着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逐步调整,国企的经营行为,需要按照现行法规政策作出适时调整或改变。作为社会的一员,国企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地区的决策部署上来。另一方面,从国企和社会大环境上来看,在经济转型和国有国企改革发展进程中,国有国企的产权关系、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用工方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国企与社会的关系,国企与国企的关系以及国企内部包括国企和职工的关系都要靠法律来调整和维护,通过依法治企能够促进国企平稳健康发展。

2.处理好现代法治与传统法文化的关系

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全员法治素养要确立国企的中心工作与普法的目标相一致,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衔接,在提高全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员工法治观念,在国企内部形成良好的自觉学法、自觉守法、自觉用法、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掌握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要围绕实施的普法规划,形成学法热潮,提高全体员工的法治意识,也要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宣传与员工生活、工作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改变传统、单一的宣传形式,积极地创新、改进宣传教育,把相关法律条文与员工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来宣传引导员工遵纪守法,捕捉社会、法律、金融、文化等各领域的热点,提高法治宣传的实效。

3.重视依法保障国企职工合法权益

职工合法权益是职工权利和职工利益的总称。权利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作为和不作为是权利人的表现。也就是说,利益是权利的质料,利益是权力的内容,无论权利的落脚点是何种利益,如物质的利益、人身的利益、精神的利益。效益体现着一定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性质。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效益问题首先是生产实效问题,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的比较,以效益为导向,用最低的成本达成最高的贡献率。国企经济效益是微观、宏观的结合、局部与全局的结合,同时也是短期与长远的结合。国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要兼顾职工权益,同时也要履行其社会责任。

4.完善制度保障有力,合同审查全程管控

在国企的法制文化建设过程中,成立“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分级制度框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制度管理体系,完善一批管长远、治根本的有效规章制度,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树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权威,真正让制度成为“高压线”,实现靠制度管理、依规则办事、按流程执行、凭标准奖惩。按照打造“阳光国网”的部署,结合管理范畴、制度流程、考核监督、奖惩问责等内容,修订完善国企通用制度体系,制定依法从严治企工作方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特别是加强对资金使用、资产处置、采购招标、关联交易、“僵尸”与亏损国企清理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重点领域的规范与管控。善于运用《法治国企行为指引》等工具,遵循“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原则,掌握各岗位法治要求,以良法促善治,推动管控过程人人参与,构建“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责任体系。明确法律部门承担国企的合同管理职能,把公司律师的审核工作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各项业务涉法事项的法律审核率达到100%。对付款条件和方式、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方式等合同细节,要求各业务部门加以明确细化。将国企的各类主营业务与重复性业务的合同逐一归类,修改完善,汇编整理成“合同示范文本”。强化合同履行,监控合同关键节点,关注诉讼时效,及时保留法定凭证,将资信不良的交易对象及时列入失信违约“黑名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国企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倡导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权精神、公正精神、和谐精神,树立平等理念、诚信理念、公平理念、责任理念,切实增强国企法治意识,健全国企法治制度、践行国企法治理念,摒除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持续努力、长抓不懈,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法治文化,形成人人遵法,人人尚法的企业法治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若磊.法治文化之要义及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建构[J].理论与改革,2013(4).

[2]王玲.论企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J].法学家,2006(10).

[3]黄丽云.当前法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与策略研究[J].现代法治研究,2017.

[4]冯果.权力经济向法治经济的伟大变革——中国经济法治建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