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01陈益安
陈益安
笔者作为偏远农村镇的中小学教研员,为了在农村学校落实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积极倡导推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在合作小组的构建中必须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各班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以学生不同的特长、成绩、风格等来优化组合,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但小组间又要均衡。每组5-7人,最多不超过10人。组内也要做好分工,学会配合与协作。因此,一定要选一个有组织能力和有责任心的同学当组长,在组内可建立值日制和发言轮值制等。构建好合作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延伸,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就是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有三条:
1. 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只有在学生本人对合作的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有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才有合作的基础。所以,首先要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能提出问题后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就要学生合作学习,这种仓促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这样学生也无法合作。
2.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强调组内合作,让组内每个成员都带有任务地开展,同时,又要将探究的情况在组内分享,最后形成组内对探究问题的统一结果。
3. 小组合作学习的灵活性。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筛选出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小组学习有效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置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教学上的哪些内容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适合于小组学习的内容因科而异,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选择标准,也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的内容也有不同。不同科目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上也有一些共性,比如: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开放性,答案多样性的内容;在理化生教学中适合学生小组探究的实验内容;学生无法单独完成的内容。
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性,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问题让学生分步去探究。在分解问题时必须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不能是单独的或是孤立的,当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要联系哪些相关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或课外的知识),形成学生探究性的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问题”设置是否科学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如去年10月份听了一堂“分子和原子”的化学课,任课老师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的水为什么减少?为什么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2)为什么走到花园附近会闻到花的香味?(3)湿的衣服经太阳晒为什么会变干?(4)糖放在水里,为什么会消失,且水会变甜?这几个问题,难度适中,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真实情景,所以这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从而达到真正参与的目的,这堂课气氛活跃,效果明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轻松掌握了分子的性质。通过这堂课的案例说明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对探究的问题与学情有充分的研究,向学生提出一些科学合理,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
合作成果在同学们面前的展示与肯定,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成功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合作成果的展示可以是多样的,讨论交流合作成果是最直接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地了解各组探究情况,其他小组也能了解别组对问题的看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胆量与表达能力。
在开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想办法让学生“敢说”“会说”“有机会说”。这在讨论交流顺序上要作一些有意识的安排。教师(或小组长)应当多观察,多参与,注意每个小组(或组员)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交流时,先让方案比较少的说,再让方案多的说,这样就能提高参与率,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增强实际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