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培育“创二代”民营企业家的对策建议
2018-12-01任丽娟
摘要:宁波是全国家族制企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陆续退居“二线”,民营经济迎来了“创二代”时代。在当前代际传承和转型升级的关节点上,“创二代”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考验。大力实施“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程,造就一支有担当、有创新、有使命、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二代”企业家队伍是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梳理我市“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做法,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新形势发展需要,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对策建议
一、“创二代”民营企业家的内涵与时代特点
(一)“创二代”民营企业家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代际传承高潮到来,一大批被称作“创二代”的年轻企业家逐渐走上社会舞台。对这一群体学术界至今没有明确的、准确的定义。宽泛意义上讲,“创二代”包括继承上 一代家族产业继承性的“民企二代”和自主创业型的自创型的青年企业家两部分人群。本文研究的是继承性的“民企二代”也就是“创二代”。
(二)“创二代”民营企业家时代特点和独特优势
与父辈不同,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创二代”们的理想诉求、社会认知、经营理念和心理认同等都刻上了时代的印记。具有一代企业家不具备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优势。
1、文化水平高,市场洞察力强。与老一代民营企业家比较,“创二代”受教育程度普遍高,调查显示,“创二代”中本科学历占56.88%,有海外教育或工作背景的占比高达66.36%。他们学习能力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善于扑捉把握最前沿的经济发展新热点。
2、视野更宽阔、开放意识强。他们很多人有过海外留学背景或对外业务联系,对新形势、新技术关注度高,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更热衷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更新商业模式。
3、思维更活跃,创新精神强。“创二代”年轻、思想活跃,时代感比较强,不循规蹈矩,注重创新。与一代企业家相比较,他们创新意识更为强烈,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有激情、有魄力,敢闯敢拼,是企业家队伍中的生力軍。
4、用人观念新,团队意识强。基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创二代”民营企业家较早走上管理岗位进入决策层。他们管理理念新,在公司治理方面讲究团队精神,善于发挥团队合作。
5、政治敏感性较强,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创二代”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不乏这一群体的身影。
当然,“创二代”身上拥有上述优势特征同时亦存在明显不足。如定力不足,韧劲不强。实践经验不足,社会评价不高。
二、宁波“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作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宁波市对“创二代”培育工作起步比较早,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尚存很多争议之时,宁波市就已着手开展研究和实践”[1]。创造了多个第一。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创二代”的概念;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创二代”联谊会;创办了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非营利性学校“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近年又成立了江东“创二代”联谊会的新生代投资公司。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创二代”培养模式。
(一)宁波“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作创新点
1、构建立体式网络实施组织助推工程
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成立以来,不断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持续实施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网络实现了组织、活动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已实现市、11个县(市、区)、150个乡镇(街道)三级“创二代”联谊会全覆盖。全市各级“创二代”联谊会成员达3100人。同时建立了“创二代”党组织。
2、强化人才培养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市委将“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作纳入人才一号工程,建立了市委统一领导、统战部和工商联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的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将“创二代”培育列入“百名精英企业家”培训计划,纳入入全市干部培训主体班次,建立组统两部共同培训机制,每年重点培训100名“创二代”企业家。
3、优化政策环境实施创业助推工程
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出台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关于发挥服务市场主体职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税务部门实现了多个项目“最多跑一次”。同时开展“精准服务企业”活动,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的“创二代”企业,鼓励其兼并和重组。
(二)宁波“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培育机制不成熟,缺乏战略层面系统规划
一是缺乏具有超前性、预见性的战略层面的“创二代”培育系统规划。二是缺少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团委等部门、“创二代”联谊会,企业家协会等各类社团组织以及民营培训机构都有涉猎这块工作,但协调不够,合力不足。培训内容、对象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仅就“创二代”联谊会本身看,尽管实现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组织全覆盖,但具体活动仍缺少统一协调的上下联动机制。
2、培育方法创新不够,培育实效有待提升
一是笼统培训多,分类培训机会少。目前开展的培训大多是笼统面对各类各行业“创二代”群体,而在培训意愿调查中大多数“创二代”希望创造更多的认识业内朋友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希望得到切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个性化培训。二是短期培训活动多,以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为目的的长期稳定的的培训比较少。三是理论学习偏多,实战体验锻炼机会较少。调查显示对于培育方式选择到名企游学及实习两者所占比重较高,但实际培育工作中真正深入到先进企业、前沿领域累积实战经验机会不多。
3、培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关键能力提升精准度不高
一是培训内容未有效对接培训愿望。调研显示,“创二代”们成长需求中,“最希望提升的能力分别是管理思维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商机识别能力以及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2]。许多“创二代”们希望学习到“互联网+时代”知识以及创新战略的知识。目前开展的培训内容多是解读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政策,而对当下急需的紧扣时代发展需求前沿经济创业创新、危机管理等方面关键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二是培育内容未有效对接经济发展实际。当前,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提高企业家相关综合能力。就目前培育内容看比较宽泛、针对性、着力点不强,对“创二代”创业创缺乏针对性指导。
4、培育环境有待优化,“创二代”社会影响力不高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对转型升级、创业创新的专项扶持、奖励政策力度不够。二是服务环境有待改善。在创业环境方面,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人选择一般和差,这个比例达到49.54%。说明当前的创业环境仍有待改善。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对“创二代”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力度不够,“创二代”社会知名度、影响力较之一代企业家尚有距离。
三、宁波培育“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培育工作机制
一是高站位谋划,提高培育工作的指导水平。要将“创二代”培育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的工程做好科学规划,为“创二代”培育提供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动态研究,跟踪掌握“创二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做好培育工作提供具有超前性、预见性的政策建议。二是统筹安排,健全培育工作机制。明确牵头抓总的部门,建议成立专门的“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工作办公室,协调政府、社会、协会、企业四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的、规范、系统的“创二代”培育工作机制。
(二)创新培育方法,大力提升培育实效
一是打造“按企业所属行业分类培训”模式。建立“论坛+讲坛+轮训”的培训机制。可借鉴广州等地经验,设立专项资金,由组织部统战部出面协调组织,依托党校、相关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开设专门的班次,分类、分期分批进行轮训。二是成立专业导师顾问团队进行个性化培育。可以借鉴济南经验,由统战部、组织部组织精心挑选组织一批由相关专家、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著名学者、成功的企业家组成顾问团队,高水平对接本地产业以及企业家自身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三是加强合作,将教育培训常态化。可以由工商联系统组织,积极与国内著名大学或经验丰富的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培训研究基地,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创二代”企业家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的进行系统培训,为新生代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储备人才。四是拓宽实践锻炼渠道。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创二代”企业家赴国内外先进企业考察交流、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就典型示范项目举办联谊活动,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可以每年持续的有计划、有选择地选派一些优秀的“创二代”到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机关部门挂职锻炼,提高对政府工作的了解,提高他们参政议政意识和热情,提高熟悉把握政策水平。
(三)精准设计培育内容,重点提升关键能力
一是找准特点需求量身定制培育内容。“根据“创二代”群体受教育程度高、创新创业意识强、独立性思维较强的特点”[3],应以提升其符合时代需求的关键能力为着眼点,高标准地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育内容。围绕“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资产证券化和绿色环保等新兴经济领域和最前沿趋势,精心策划具有前沿意义的商业课程。二是紧跟形势发展需要着力提升关键能力。基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整合企业家、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高校资源高水平对接,将最新的政策走向、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最新实战经验相结合,对“创二代”创业创新进行针对性指导,破解发展瓶颈。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促进“创二代”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典型引导。动员发挥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作用,对“创二代”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创二代”的社会影响力。要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通过提供重点培育、融资服务、上市培育、转型升级辅导等方式,积极培养一批行业中“创二代”领军人物,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创二代”企业家群体的共同成长。二是搭建展示自我、提升形象的平台。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精准扶贫和援疆工作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光彩事业的发展,引导企业走出去,充分展示“创二代”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良好品格和风貌。要搭建平台拓展他们社会交往网络,促使他们和其他阶层有更多的融合。增進了解,消除误解,着力展现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形象。三是建立“创二代”的政治关爱机制。要拓宽“创二代”参政议政的渠道,激发“创二代”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荣誉感,对一些政治素质较好、社会影响力高的优秀“创二代”企业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及优秀党员评选等方面,适当增加相应的名额和比例。在工商联、工青妇、青联等群团的人事安排中给予重点关注。
(五)构建优质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整合政府现有的企业服务资源,全力构建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产业服务、创业服务等内容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开通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形成限时办结机制。对于“创二代”民营企业的重点工程实行“一事一议”,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畅通市级领导与“创二代”企业家的长期联系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同志联系重点企业和优秀“创二代”企业家,开展“重点企业接待日”经常听取意见,保证“创二代”企业家的愿望诉求直达市委、市政府。
参考文献:
[1]杨新红,苏青场.沿海开放地区“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培育机制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17(06):86-89.
[2]王伟.济南市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尤小波.培育“创二代”企业家人才[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07-06(006).
本文系2018年度宁波市社科规划项目《宁波培育“创二代”民营企业家对策研究》,(批准号:G18-ZN11)
作者简介:任丽娟(1962.10)女,汉,吉林省榆树市,宁波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