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川:思政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2018-12-01周彩丽

教育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陪伴微信学生

文 | 本刊记者 周彩丽

他开设的选修课5秒被抢完,堪比春运抢票;他的讲座场场爆满,过道、讲台底下都挤满学生;他的文章在学生的朋友圈刷屏。

他给学生写文章写了十三年,上百万字,阅读量几千万;他是《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节里谈中国》等微信爆款文章的作者;他的公众号有二十万青年粉丝。

他是徐川,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青年人眼中的“川哥”。

思想引领者

笑声,掌声;笑声,掌声……这是徐川的一堂党课,讲“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模仿学生“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从小爷爷教育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深深怀疑,大家拥有同一个爷爷!”学生爆笑。

他讲信仰,学生听完课发微博:“用幽默的语气和超贴近现实的故事讲述了略死板的话题,喜欢。”学生评价他“党课讲得比段子还吸引人”。

对思政类课程,人们的印象一般是“严肃”“刻板”,而很多思政课堂上也常见学生玩手机、睡觉的场面。为什么徐川讲这些“又红又专”的话题却能场场爆满,好评连连?

“徐川书记不是灌输,而是把他的想法、经历,以风趣幽默的、我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分享给我们。”这是学生的回答,这也是徐川所追求的“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徐川认为,思政工作有两个层次,一是要把内容讲正确,这需要大量的素材收集与筛选甄别;二是要把内容讲好玩,要寻找动人心弦引人思考的故事,讲的故事要吸引学生,道理要说得有意思,说好玩。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徐川每一堂课要用10倍于这堂课的时间做准备。

徐川的党课不仅有段子有故事,有知识有价值观,还有质疑有交锋。他与学生一起探讨贪污腐败问题,讨论国民党与共产党贡献问题。他认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把事实拿出来与学生开诚布公地讨论,反而是一种捷径。

作为党务工作者,徐川要对申请入党学生进行入党前谈话,他问学生,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中共一大有多少代表,看过《共产党宣言么》吗,学生答不上来。“加入一个组织,就要了解一个组织的过去,看清一个组织的未来。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教育我们的人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徐川聚集了一群人,以讲故事的方式,详细梳理了“组织的过去”,集结成书,2017年9月20日,这本《顶天立地谈信仰》正式发行,上市48小时全网脱销。

谈党,谈信仰,也谈爱国。2015年,徐川因“谈中国”而走红。

那时他被借调到团中央学校部。一次,在从南京到北京的高铁上,徐川看到一篇谈论中国道路的文章写得不痛不痒,于是翻出纸笔,花了30分钟写了篇文章。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信发布了这篇《青年节里谈中国》,团中央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转发转载,浏览量节节攀升,各种直接复制重新发布的公众号数不胜数。

后来徐川又写了《建党节里谈信仰》《建军节里谈英雄》等文章。但是他拒绝别人把他塑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先锋人物。他曾说:“有人因为看见才相信,这是现实;有人因为相信而看见,这是信仰。”很显然他是后者,他相信。因为相信所以带动别人去相信,所以才能让他人相信。

2016年5月,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报道了“徐川思政工作法”,他的“两学一做”示范课在教育部思政司的支持下辐射140余所高校。2017年10月18日,徐川作为青年教师,代表新一代中国共产党党员走进了十九大。

青年陪伴者

初到南航,徐川担任辅导员工作。他认为辅导员最核心的使命是与同学沟通,于是从BBS到博客,到微博,到微信,一直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

2015年,徐川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向学生承诺:所有问题,48小时之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问:“川哥,怎么能让自己的格局变大?”

答:“要有思想,有远见,方法就是多读书,多实践。”

问:“老师,你说怎么排解没有对象的空虚呢?”

答:“跑步、书法、读书、社团、演讲……小伙子,人生不是只有搞对象啊。如果你把我说的事儿都尝试一遍,我想,对象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

徐川坚守承诺,即使每天工作到凌晨,也坚持完成答疑。回答的问题不知不觉间超过了二十万条。他开设微信专栏“答学生问”,解答大家问得比较多的共性话题。现在“答学生问”已经连载到71期,解答了包括求职、考研、四六级、学生会、道歉、拒绝等各类主题的问题。

“答学生问”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栏目。学生兰天皓说:“这些问答解答了我们大学生的很多困惑,所以传播效果也非常好。这样的互动,让我们感觉这个老师实实在在存在,我们发出声音,他能够听到并且回应我们,这是很难得的。”

当然,回应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学生郑海龙说,“我们90后不愿意接受那种传统的呆板的教育方式,川哥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善于讲故事。通过一个一个故事,把道理讲给我们听,大家觉得有意思,愿意接受。”

去年11月11日,徐川的《光棍节里说单身》在学生的朋友圈里刷屏,文章中他自嘲“三十岁之前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单纯得可耻,纯洁得吓人”,讲自己单身时读皇皇巨著,临摹赵孟頫的《洛神赋》,“在独处的时光里,心无旁骛地成长”。不用说教,他要说的道理就藏在故事里。

郑海龙自称“川粉”,他是徐川微信公众号的小编,负责文章排版发布。“看川哥的微信文章总会有所收获。他的很多思想观点值得我们青年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川哥的思想,然后向好的方面改变,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也因此,郑海龙“无怨无悔无名无利”地做这个工作。

在兰天皓看来,徐川“是一个很正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榜样一样的存在。”徐川研究生期间在新东方兼职当培训老师,从学生评分最低的老师成为拿顶级薪资的老师;高考时英语拖后腿,大学时被调剂读英语专业,最后成了英格兰国家女足的随队翻译。总用努力完成“逆袭”的经历,也成为学生崇拜他的原因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工程学院2016级辅导员苏星视徐川为职业idol(榜样)。同样做学生工作的她关注了徐川的公众号,翻完他所有文章,感慨“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老师”。

2017年,苏星到南京参加培训,特意去听了徐川的讲座。在回北京的高铁上,她总结徐川学生工作的“术与道”:“与学生沟通要亲切”“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用故事讲道理”“学生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

苏星觉得,徐川的方法和经验值得学习,但是真正要做到复制很难。“第一需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积累,这样才能有底气地答学生问;第二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他写文章很累的,经常熬夜;第三幽默感很难复制。”她努力学着一些“可复制”的经验,上课,写文章,与学生聊天中,开始用故事讲道理,“学他肯定是想把工作做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一个有温度,可以感染更多学生的人。”

徐川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让学生终生难忘的陪伴者,“我愿意终生与学生为伴,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心愿。”

意义追寻者

“你为什么要来高校当老师?”徐川被无数人问过这个问题。放弃新东方的百万年薪,来到“清汤寡水”的高校,很多人不能理解。

2008年刚到南航时,一个月的工资比不上在新东方一天的工资,徐川进行过非常认真的追问,自己最喜欢什么?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对自己而言哪份工作最有意义?最后内心确定,最符合自己追求的还是高校。

“在新东方,对学生的陪伴是短时间的,一两个月辅导班就结束了。你想在这么短时间之内影响、改变学生挺难的。但是高校的陪伴是四年甚至七年,在这么长时间内,能够把你的理念、价值观传递给他,在他的心里和生活里生根、发芽、开花,这才算是教育,这才有意义。”

去年秋天,徐川的公众号收到一条留言,那人说他2008年备考研究生时遇到瓶颈坚持不下去,在论坛上发帖求助,得到徐川的回复。“您鼓励我说,只要坚持不懈,把过程做到问心无愧,好的结果往往是水到渠成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些话,当时还把这些话做成了电脑桌面鼓励自己……十年过去了,没想到您还在启迪和开导后学和青年……”

十年前埋下一个伏笔,十年后展现结局。

早在2005年,徐川在BBS上看到很多考研相关的求助信息,因为他考过,便为人答疑,帮了很多人,很多网友给他留言“有你在特别好”。

徐川从这些事中找到价值感。他高中时就开始思考人生价值与意义,“我来到这个世界要干嘛?因为父母需要我,所以我得活着?我能做什么?能为别人做什么?”通过这些事,徐川找到答案。

徐川给学生写文章写了13年,为学生答疑无数,微信公众号“南航徐川”辐射了无数青年,也吸引了无数商家抛来橄榄枝,却从不开打赏,从不拉赞助,从不接广告;他关注支教和公益,捐出新书版税所有收入20万,全部支持大学生做公益。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有意义。

他的意义是由无数细节连接起来的,是由很多个体构筑起来的。有学生因为爷爷去世,内心崩溃,惧怕死亡,看心理医生也没有成效,学长向他推荐了徐川的微信公众号。“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吧,那时我看到您的第一篇推送就是《答学生问:谈谈生死》,顿时,我的脑海里就像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一束阳光照射进来,一切风平浪静……我们不只是要学课本上的知识,有时我们更需要心灵上的陪伴。谢谢徐哥!”

徐川的微信后台,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因为他的某一句话某一个举动让别人发生改变的留言。“你点点滴滴的行为带给别人的影响反馈给你的时候,你会欣喜,反馈多了,特别有成就感。最早可能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热情做这些事,有实践案例支撑后,就变成一种理性的做法。因为你的一些行为、你无形中传递的价值,支撑别人变得越来越好,你的陪伴一定会在未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反馈,那为什么不去做这样的事呢?陪伴了那么多人的青春,有意无意间还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十年间,从辅导员、学生处处长助理、校团委副书记一直到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陪伴从未停止。

现在的徐川很忙,他称“每天基本上都跟打仗似的,被工作推着走”。他要负责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要面对微信平台的20万粉丝,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爸爸,还要挤出时间给孩子做早餐、洗澡洗衣服、讲睡前故事……

这些工作,任何一项都无法舍弃,唯有舍弃自己的生活空间,舍弃那些让自己舒服的爱好与兴趣。“看看小说,看看电视剧、综艺节目,喝喝茶等等,这样的状态目前来讲是比较奢侈的。但有些事是让你的生命增加厚度和深度的,有些事是让你过得开心的,相对而言,自己会有强大的驱动力往前走,你会觉得自己也只能是这样一种状态。如果现在就开始享受像我刚才所说的种种美好,每天是会生活得挺开心,但五年之后,你生命的高度在哪里?或者说大一点,你对你周围的人、对这个时代的价值在哪里?再大一点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在哪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徐川的自问,也希望能成为你的追问。

猜你喜欢

陪伴微信学生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赶不走的学生
微信
学生写话
微信
微信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