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树和长根菇间作试验研究*

2018-12-01蒋玉兰张海华潘俊娴吕杨俊朱跃进张士康

中国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鲜叶出菇覆土

蒋玉兰 ,张海华 ,潘俊娴 ,吕杨俊 ,刘 均 ,朱跃进 ,张士康 **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6;2.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6)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线菌[1],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2]。长根菇属木腐生菌[3],曾有人工栽培成功的相关报道[4],但产量较低、出菇时间较长等因素影响了长根菇的产业化发展。课题组基于浙江省作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的要求,立足于茶和食用菌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对茶园中茶和长根菇生态循环栽培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以茶资源为基料栽培长根菇生物学特性和茶园中茶和长根菇生态循环栽培互作模式2部分研究内容。其中,茶基料栽培长根菇的生物学研究已完成[5-6],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茶基料培养的长根菇菌棒放到茶园出菇,探讨茶园间作长根菇技术,旨在拓宽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以科技创新驱动“茶+食用菌”产业生态循环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栽培种菌包制作

根据茶基料栽培长根菇技术研究结果[7],本试验选取的茶基料栽培长根菇基质配方为:茶枝10%、木屑23%、棉籽壳45%、麸皮20%、糖1%、碳酸钙1%。先将棉籽壳于自然温度下浸泡预湿8 h,然后依次混入木屑、茶枝、麸皮、糖和碳酸钙,加水充分搅拌至含水量为65%、pH为6.5左右,使用聚乙烯菌袋(直径17 cm,高度34 cm)装料,控制每袋湿料约1.0 kg左右,袋装完成后,常压105℃蒸汽灭菌12 h,冷却至自然温度后,在洁净接种室内接种等量长根菇栽培种即可。

1.1.2 菌株

长根菇母种由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提供,原种和栽培种菌包在茶园基地实验室完成。

1.2 间作时间与试验基地

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春茶生产季节之后(以下称春末)和2016年秋初进行试验,其中春末2批次,秋初1批次。春末试验基地位于杭州西湖区转塘成龄茶园,该茶园套种桂花树,茶树枝条有一定遮光性,地势为缓坡,装有茶园喷灌设施,茶树品种为龙井43#,常规方式管理茶园。春末的2批次试验选择不同茶垄沟以避免菌类交叉影响。秋初试验基地位于安吉笔架山幼龄茶园,该茶园同为缓坡地势,装有茶园喷灌设施,茶垄沟内未套种其他作物,茶树品种为安吉白叶1号,常规方式管理茶园。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批次处理

本试验每批次制作菌包20 000个,平均分成4组,待菌包内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覆土出菇,将菌包脱袋,每组随机选择半数菌包进行茶园出菇试验,另半数作为对照组进行大棚内出菇试验。

1.3.2 茶园出菇管理

事先在茶园顺着茶垄沟进行开沟,沟宽约20 cm、深约30 cm,沟边距离茶树根部30 cm左右,然后将菌包脱袋后依次横向或纵向放入开好的沟内,用土填充袋间空隙,直至菌包顶端完全覆盖,然后再覆土厚3 cm~5 cm。因茶园为开放环境,不易控制湿度,故采用茶园喷灌设施来调节土壤湿度,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并在上方搭遮阳网(透光度≤30%),试验期间随时观察记录长根菇出菇情况。

1.3.3 大棚内出菇管理

将菌丝长满袋的菌包脱袋转移至基地大棚内进行室内出菇管理,棚内出菇参数:沟深30 cm,将脱袋菌包立于沟中,用土填埋,覆土厚3 cm~5 cm,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并维持土壤湿度在80%以上,随时记录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和整个出菇期的产量。

1.3.4 茶园间作长根菇对茶鲜叶品质的影响

对茶园间作长根菇基地的茶树新梢(1芽4叶)进行取样,取非长根菇栽培区茶树鲜叶作为对照,鲜叶经蒸汽固样后对其中的水浸出物[8]、咖啡碱[9]、游离氨基酸[10]、茶多酚和儿茶素[11]进行检测分析,以初步探索茶园间作长根菇对茶树新梢鲜叶内质品质的影响。

1.3.5 茶园间作长根菇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对茶树根部和长根菇之间的土壤进行取样,去除表层浮土约3 cm,取深5 cm左右处的土壤样本用以检测有机质[12]、速效磷[13]、速效钾[14]、速效氮[15]和pH值[16],以未间作长根菇茶园的土壤作为对照,以初探间作长根菇对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同一试验以不同批次作为重复,单一批次作为1个样本,进行统计处理,以样本平均值表示。同一样本的化学检测均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末茶园间作长根菇试验结果

在春末开展了2批次重复试验,每批次均采用大棚内和茶园中覆土出菇2种方式(如图1所示),相关参数记录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种覆土出菇方式的覆土日均温度、日均湿度、日均覆土层温度、日均昼夜温差条件差异较大,或许因此致使大棚内和茶园内覆土出菇从覆土至现原基时间差异较明显,分别为15 d和21 d,约相差1周时间;生物学效率方面,大棚内覆土出菇生物学效率平均为84%,茶园内覆土出菇生物学效率平均为73%。同时,试验中观察到,大棚内出菇出菇期相对集中,而茶园内覆土出菇出菇相对分散。综上,尽管2种出菇方式差异很大,但73%的生物学效率也证明了茶和长根菇生态循环栽培模式的可行性,茶园内出菇的生物学效率稍低、出菇慢在很大程度是因为茶园开放环境和人工可控度低,因此今后在茶树和长根菇生态循环栽培模式探索上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2.2 秋初茶园间作长根菇试验结果

图1 春末覆土栽培长根菇Fig.1 Cultivation of Oudemansiella radicata by overlying soil at the end of spring

表1 春末覆土栽培出菇情况Tab.1 Cultivation of mushroom by overlying soil at the end of spring

在秋季茶园封园前将长根菇菌包转移至茶园中进行覆土出菇,基于春末茶园覆土试验中横向排列菌包可能会影响菌丝对野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进而影响产量,因此秋初试验采用竖向排列菌包,试验照片如图2所示。秋初茶园间作长根菇试验结果见图3。

图2 秋初茶园覆土栽培长根菇Fig.2 Cultivation of Oudemansiella radicata by overlying soil in the tea garden in early autumn

如图3所示,在试验过程中每天到茶园观察记录出菇情况,但当年并未收获子实体,直至次年春茶结束原基萌发后才长出子实体。分析上述情况,发生极可能是由于栽培时节气温突变骤降温所致:栽培地点在安吉笔架山茶园,在覆土10 d后日均气温骤降至10℃左右,温度的降低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或部分已受损,菌体出于自我保护处于休眠,因而在次年气温回升至适宜温度时收获了少量子实体。经观察结果分析,次年长出的长根菇足以说明茶园覆土栽培长根菇的潜在可行性,或可为茶树和食用菌生态循环模式的新突破提供关键支撑。

2.3 茶园间作长根菇对茶鲜叶品质的影响

茶园间作长根菇对茶鲜叶品质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间作组的茶多糖含量有所提高,茶多酚类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稍有下降,研究结果和实际经验认为茶多糖对干毛茶的感官品质中的甜味有较大影响,茶多酚和酚氨比是影响不同茶类适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茶滋味的关键物质,因此可为该鲜叶是否适制差异化茶类提供后续研究参考。

2.4 茶园间作长根菇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茶园间作长根菇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3 秋初茶园覆土栽培长根菇的次年出菇情况Fig.3 Cultivation of Oudemansiella radicata by overlying soil in the tea garden in early autumn the following year

图4 茶园生态循环栽培模式中茶鲜叶化学组分分析Fig.4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fresh tea leaves in tea garden ecological cycling cultivation mode

图5 茶园生态循环栽培模式中土壤营养组分分析Fig.5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 components in tea garden ecological cycling cultivation mode

根据图5的土壤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互作模式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明显提高,而对有机质含量和pH暂无影响。从茶树生长对氮、钾的高需求角度来看,间作组土壤中的高氮、高钾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生长,这与图4分析的间作组茶鲜叶组分含量总和(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提高相一致。同时,图5为一年小范围样本检测结果,可供参考,虽不能作为最终定论,但是也可以预见间作模式对于土壤养分具有短期增效的作用。

3 小结

本文开展了3批次的茶园覆土栽培长根菇试验,春末大棚内覆土栽培长根菇的生物学效率为84%,茶园覆土栽培长根菇的生物学效率为73%,结合春末试验中茶树鲜叶和土壤采样分析结果,证实茶园中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具有可行性,且间作模式对于茶树、土壤和长根菇三者之间营养分布有利。目前,未见采用茶园间作长根菇生态循环栽培模式所栽培的长根菇产品,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技术进步性和市场先机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项研究属跨行业跨学科交叉领域,技术熟化尚待后续大量工作。

猜你喜欢

鲜叶出菇覆土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茶鲜叶保鲜贮运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往复切割式机采鲜叶品质特点及其名优绿茶适制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