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影响*

2018-12-01胡汝晓黄晓辉王春晖姜性坚彭运祥

中国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樟木木屑杉木

胡汝晓,黄晓辉,王春晖,姜性坚,彭运祥

(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13)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等食用菌栽培常用原料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因此利用松、杉木屑作为原料种植杏鲍菇(Plrurotus eryngii)受到重视,翁垂芳、黄忠英等[1-2]在省级及国家级项目的支撑下研究了松木屑栽培杏鲍菇的堆积发酵时限,目前松、杉木屑已逐渐成为食用菌栽培主料[3],但松、杉木屑在堆积发酵时,不仅增加食用菌生产成本,同时还可能造成水污染。此外,在收集杂木屑过程中,松、杉和樟木屑的被动混入[4],也成为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未堆积发酵的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影响,旨在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一些技术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菌株湘杏98,为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保藏菌株。

1.2 试验材料和设备

松木屑、杉木屑、樟木屑、杂木屑(除樟木屑外的阔叶树木屑)、麸皮、生石膏粉、熟石灰粉,T9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和食用菌一般生产设备。

1.3 栽培配方

栽培配方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配方1~配方5为松木屑组;配方6~配方10为杉木屑组;配方11~配方15为樟木屑组。

1.4 栽培方法

试验木屑过筛,提前1 d预湿。按表1配方将各原料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用15 cm×30 cm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每袋重0.5 kg,每个处理10个重复。所有处理均采用高压灭菌,125℃灭菌120 min。冷却后,一头接种,然后在25℃,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的环境中培养至菌丝满袋。参照专利[5]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表1 供试栽培配方Tab.1 Tested formulas of cultivation

1.5 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重量和子实体密度测定方法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接种后12 d,进行第1次划线,肉眼观察菌丝长势,接种后第22天,进行第2次划线,并用毫米刻度尺测定2次划线之间的距离,2次划线之间的距离除以10得到菌丝生长速度,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子实体重量测定:仅采收首批子实体,子实体长至菌盖边缘略微翘起时采摘,并削去菌渣,用十分位天平称量得到子实体重量,以克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子实体密度测定:子实体称重后,用铁丝勾将子实体放入1 000 mL量筒,并加水至1 000 mL,然后用铁丝勾慢慢将子实体取出,至无水滴下时,读出量筒内水体积,以毫升为单位,个位数为估读,1 000 mL减以剩余水体积得到子实体体积,子实体重量除以子实体体积得到子实体密度,以g·mL-1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1.6 不同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光吸收特性

分别取CK、配方5、配方10、配方15的子实体5 g,切成边长3 mm左右的方形粒,加入40 mL蒸馏水,用玻棒轻轻搅动使子实体粒浸入水中,静置20 min,过滤取滤液,在波长200 nm~400 nm范围,间隔0.5 nm扫描测定其吸光度。

1.7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木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试验木屑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见表2。

表2 试验木屑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Tab.2 Effect of experimental sawdust on mycelium growth of Pleurotus eryngii

如表2所示,菌丝生长速度方面,CK与配方1、配方6、配方7和配方11在0.05级别上差异不显著,即与纯杂木屑为主料相比,添加14%的松木屑(配方1)、14%的樟木屑(配方11)、14%和28%的杉木屑(配方6和配方7)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添加28%、42%、56%和70%的松木屑或樟木屑(配方2~配方5,配方12~配方15),添加42%、56%和70%的杉木屑(配方8~配方10)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显然,试验木屑在低添加量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菌丝长势方面,除配方7~配方10的菌丝生长不及CK菌丝浓,配方9、配方10菌丝不及CK的菌丝洁白外,各试验配方菌丝与CK菌丝相比不存在肉眼可辨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索各试验木屑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以纯杂木屑为主料作对照组,添加松、杉、樟木屑组与对照组间菌丝生长速度在0.05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即松、杉、樟木屑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为松木屑大于樟木屑、杉木屑,樟木屑和杉木屑相比对杏鲍菇菌丝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

2.2 试验木屑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试验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见表3。

如表3所示,子实体密度方面,CK与各试验配方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单袋子实体重量方面,CK与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6、配方11、配方12和配方13相比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即与纯杂木屑为主料相比,添加14%的杉木屑(配方6),添加14%、28%和42%的松木屑或樟木屑(配方1~配方3,配方11~配方13) 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影响不显著。而添加28%、42%、56%和70%的杉木屑(配方7~配方10),添加56%和70%的松木屑或樟木屑(配方4和配方5,配方14和配方15)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显然,试验木屑在低添加量时,对子实体重量影响不显著,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对子实体重量的影响逐渐加

表3 试验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的影响Tab.3 Effect of experimental sawdust on fruiting body of Pleurotus eryngii

图1 杂木屑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吸收特性Fig.1 UV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 of Pleurotus eryngii fruiting body cultured with miscellaneous tree sawdust

图3 杉木屑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吸收特性Fig.3 UV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 of Pleurotus eryngii fruiting body cultured with sawdus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e

如图1~图4所示,以不同木屑为单一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在400 nm~350 nm区间内无紫外吸收锋,在350 nm~300 nm区间内均开始出现紫外吸收锋,虽然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的吸光度值存在差异,但其增长趋势相同,且均未出现特征吸收峰,因此这种差异很可能是试验误差造成的,在300 nm~250 nm区间内均出现第1个吸收峰,虽然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的峰高存在差异,但其峰形和最大吸光度值对应的波长相同,因此表明试验木屑应是同种物质,至强。为了进一步探索各试验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影响程度的大小,以纯杂木屑为主料作对照组,添加松、杉和樟木屑组与对照组相比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即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各试验木屑之间对杏鲍菇子实体重量的抑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2.3 试验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光吸收特性的影响

图2 松木屑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吸收特性Fig.2 UV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 of Pleurotus eryngii fruiting body cultured with sawdust of Pinus thunbergii

图4 樟木屑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吸收特性Fig.4 UV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 of Pleurotus eryngii fruiting body cultured with sawdust of Cinnamomum camphora

试验木屑对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紫外光吸收特性的影响见图1~图4。于峰高存在的差异应为试验误差造成的,在250 nm~200 nm区间内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浸提液均出现多个吸收峰,且峰数和最大吸光度值对应的波长均不一样,这说明不同碳源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存在成分方面的差异。

3 讨论

3.1 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生产的影响

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是产量(表2),随着松、杉和樟木屑添加量的加大,杏鲍菇产量显著降低;其二是生产周期,随着松、杉和樟木屑添加量的加大,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显著变慢,生产周期也显著延长,生产周期的延长会增加生产成本,这在工厂化生产模式中将更加突出。

3.2 松、杉和樟木屑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

关于食用菌品质的研究较少[6],且大多集中在安全层面,风味层面品质研究甚少,尽管已知不同栽培原料生产的食用菌风味品质存在较大差异[7-11],但由于其受育菇温度、湿度、通风等诸多因素影响,且风味品质多为定量指标且易受检测误差影响,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指标。本文通过紫外扫描实现对杏鲍菇多成分比对,定性地证明了松、杉和樟木屑与杂木屑栽培的杏鲍菇间成分存在差异,尽管这种成分上的差异是否影响杏鲍菇品质以及影响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结果仍为研究基于栽培原料的食用菌品质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樟木木屑杉木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木屑
不同种类木屑栽培黑木耳的比较试验*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不同比例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变化研究
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材积结构规律研究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