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以Web应用开发技术课为例
2018-12-01刘佰龙王志晓
赵 莹,刘佰龙,王志晓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 言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1],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实现学生更好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学习环境,如今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自我展示的首选平台。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深入研究和探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的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 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将课堂时间的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将教学在时间上划分为清晰分离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也称为PAD课堂[2]。这种教学方法一经提出就被多所高校教师采用并实践,如文献[3]中将对分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文献[4]中将其应用于高等数学、文献[5]中将其应用到高级语言的教学中,调查研究的结果证明此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原创的对分课堂在中国高校受到如此欢迎主要有两大原因:①对分课堂可以有效弥补单纯采用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与讨论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讨论课教学模式,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并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②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将“学生讨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秉持“以学生掌握为主”的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兼顾课堂教学,使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可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避免“讨论式”课堂中教师不能充分发挥教学价值的现象[6-7]。该模式可平衡学生的讨论环节和教师的传授环节,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陈述观点、互相竞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合作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Web应用开发技术课主要讲授Web设计开发的原理和相关技术,课程知识点较为繁杂,让学生在有限课时内掌握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术路径极其重要。对分课堂教学法可以将开发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
2.1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对分课堂的原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的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对分课堂的实施分3个阶段进行。
图1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1)讲授阶段。该阶段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课程、制作课件、设置问题并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向学生推送预习课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知识点的逻辑脉络,着重讲授重点及难点,指明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推送的预习课件,能够了解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对比查找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完成知识的第1次内化。
(2)吸收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教师讲授的基本框架和掌握本部分的知识脉络;课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其根据此次课讲授的内容,查找学习资料,分组准备下次课讨论的素材,为下次课堂上的讨论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课中研学加固知识的建构,通过课后的小组协作搜集学习讨论课所用的材料,进而增加彼此的交流与评价,组员逐渐形成共同的合作意识与文化氛围,完成知识的第2次内化。
(3)讨论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展示小组项目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在此期间可以使用“雨课堂”提供的弹幕功能实时互动。此时学生对上堂课讲授的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表达、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评判他人、创造应用、加强群组间的协作,从而加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完成知识的第3次内化。
2.2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以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班为实践对象,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为专业课,总课时为32学时,每周2次课。该课程教学内容包含3部分,第1部分为前端的开发技术,包括 HTML5、CSS3、JavaScript脚本语言,第2部分为服务器端开发技术,第3部分为Web开发新技术介绍。由于课时有限,选取8个学时进行讨论,具体安排:第1部分前端技术课堂讲授8学时,每讲授3学时集中安排1个学时的讨论课;第2部分分配16学时,每讲授3学时集中安排1学时的讨论课;第3部分分配8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讨论4学时。学生每3~4人为一组,全班共分为8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讨论的素材,讨论课时每组选择1名学生上台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提出疑问和困惑,其余各组学生一起讨论,然后由1名学生作总结。在本次教学模式探讨中,将“雨课堂”的网络学习空间与对分课堂相结合,将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的优势相融合,并通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实现全新意义的混合式教学。
(1)在讲授阶段、吸收阶段利用微信推送教学资源。教师将课前预习PPT、课堂同步PPT、限时完成的测试题、布置读书笔记等教学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给学生,还可以设置提醒功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图2所示。
(2)在讨论阶段,使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进行实时问答互动。一组学生在上面分享前一阶段学习心得时,其余学生可通过手机实时反馈讨论的内容,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促进课堂问答互动,最后采用投票的方式,由学生评选出各个阶段最优秀的小组。
2.3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结果
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共29人,为小班授课,学生之间非常熟悉,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开展合作。课程开设在第6学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发展较为成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相关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具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经验和工程管理的经验。在硬件方面,中国矿业大学为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入了“雨课堂”。为了了解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在课程结束后,对29名学生使用“雨课堂”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从10个方面调查学生关于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见表1。
从表1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喜欢新的教学模式(共96.55%),有少数学生持一般态度(3.45%),没有不喜欢或者非常不喜欢的学生。学生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4.51,标准偏差为0.3961,接近五级量表最高等级即非常满意,说明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图2 “雨课堂”效果图
3 结 语
以新兴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载体,将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进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并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卓越班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意识,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在丰富教学资源、新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继续完善。
表1 Web应用开发技术课程满意度调查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