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科学 体验舞美
——以中班创意律动《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例

2018-12-01

好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韵律小花大树

文 陈 熙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并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韵律活动作为音乐活动的一大分支,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们知道,韵律活动不仅要有倾听、观看,还要有动作表演和音响,甚至需要幼儿在空间中移动等。通过教师的创新引导,我班每次韵律活动都能保持美的程序、美的环境和氛围,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所在,平时户外活动中幼儿对踩影子的游戏和手影都非常感兴趣,因此,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托设计而成的韵律活动《时间都去哪儿了》诞生了,此活动意在让幼儿在大胆探索、感受音乐、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体验自编自演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熟悉乐曲的旋律与乐感,感受影子舞的魅力。

●简单完成影子舞的基本动作。

●感受乐曲,协调一致地表演影子舞。

三、活动准备

幕布、灯光、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

四、活动过程

(一)感受影子舞,揭开奥秘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影子呀?在哪里见过?什么时候会出现影子呢?今天影子来我们这儿啦,找找看在哪里?来来来,看这里,影子在我们的电脑上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得像不像?演员们都扮演了什么呢?(再看一遍视频)这些像大象的影子是怎么做到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影子的秘密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象、爱心、小花、兔子等动物。表演每一个影子的演员人数都一样吗?(不一样)大象有几个人?你们猜猜看!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一学,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爱心是由几个人完成的?是怎么完成的?小花是几个人完成的?是怎么完成的?跟大象、爱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站得远近的问题)

(二)尝试影子造型,感受奥秘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来表演影子舞呢?老师准备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自己进行表演,好吗?

小朋友自行进行分组、商量并表演。

师:这首音乐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幼:很感动。

师:那么,刚刚你们都表演了些什么呢?

幼:我表演了大树。

师:你们是几个人表演的呢?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幼:我们三个人离得近些,然后用手做树枝,影子就变成大树啦!

师:其他小朋友都表演了些什么呀?

幼:我们表演了城堡、花、妈妈……

师:你们是怎么让自己的影子变成妈妈的呀?

幼:我站得离灯光近一些,我的影子就变大啦!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棒!大树、花朵、妈妈、宝宝、城堡的出场顺序你们都商量好了吗?

幼:商量好了!大树、小花在一开始的时候出场,因为我听见音乐第一段有关于大树、小花的歌词。城堡在第三段,妈妈,大树、小花最后再一起出来,来一个大集合。

(三)扮演影子造型,展示成果

师:我们小朋友的造型都已经设计好了,幕布、灯光、音乐也准备好了,我们开始进行我们的影子舞表演吧!

(四)活动反思

幼儿期正是一个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幼儿越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就越会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在律动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含义,引起共鸣,激发情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律动教学形式,通过欣赏、舞蹈、感受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进行引导,将幼儿对音乐最真实的感觉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我选择《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音乐为影子舞的配乐,这首音乐韵律突出,歌词简单易懂,能为幼儿自编影子舞降低难度。首先让幼儿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感知人的成长过程,并让幼儿体会到时间易逝,要多关心爸爸妈妈。然后,结合歌词和音乐让幼儿自己设计动作,鼓励他们多尝试随韵律进行再创造,用优美的影子表现乐曲的情绪,从而推动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传统活动的单一模式,在理解影子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创意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单一的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影子舞真正的唯美之处。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猜你喜欢

韵律小花大树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无名的小花
大树的日常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大树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大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