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幼儿爱上打击乐的一种途径
2018-12-01董叶琳
文 董叶琳
一、听——在探索中熟悉乐器
活动区有许多的乐器,如: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铃、锣等等,这些不同的乐器采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幼儿可以自己探索不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体验、了解不同乐器的奥妙,和打击乐器做朋友。
例如,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乐器的名字,但没有告诉他们怎么玩,想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体验打击乐的乐趣。天天和小峰两个小班男孩拿起碰铃敲了起来,天天发现箩筐里的刮棒、单响筒,看上去很好玩也很新奇,就和小峰说:“这个怎么玩啊?”很快两人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小峰说:“两个放在一起敲就会有声音。”天天说:“好难听。”小峰说:“那怎么玩呢?”天天走到一旁的大姐姐那里,问:“姐姐,这个怎么玩?”大姐姐耐心地告诉两个小弟弟说:“这个是刮棒,可用小棒从上往下一划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还有这个是单响筒,用小棒敲敲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两个男孩开始学着大姐姐的样子敲打起来。大姐姐也邀请两个小弟弟加入演奏打击乐歌曲,三人开始了奇妙的音乐之旅。
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在幼儿的世界,他们很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而教师的责任就是提供良好的氛围来支持他们主动去探索。
二、做——在尝试中创造乐器
自制的、没有固定音高的节奏乐器是音乐启蒙教育的理想乐器,因为它能产生各种各样独特的声音,对孩子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让幼儿自己动手参与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这一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有趣、有益的事情,能发展幼儿的协作能力、自控能力和表演能力。
(一)打击乐器自己做
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不仅能产生各种各样独特的声音,而且幼儿非常感兴趣,对幼儿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有一次活动中,小班的两个幼儿可馨和甜甜在一起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说什么。只见可馨和甜甜先往瓶子里装黄豆,晃了晃,又倒了出来,再往里面装大米、红豆,然后摇动瓶子,听着不同的声音,开心地笑着。她们的笑声引起了旁边中班幼儿轩轩的注意,他也加入进来,开始尝试在瓶子里装不同的物体。可馨说:“放沙子的瓶子摇晃像海浪的声音。”甜甜说:“放豆子的瓶子摇晃一下像正在演奏一首曲子。”就这样他们开心地玩起了乐器合奏。
(二)这种材料也能做
每次活动前我都会给幼儿展示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小乐器,吸引幼儿的兴趣,慢慢增强他们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在本学期开展的家长参与区域活动游戏中,幼儿把平时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乐器介绍给家长们,当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学习时,也更加积极配合材料的提供了。慢慢地养成了在平时就收集一些废旧材料让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的习惯。经常听到家长说:“我们孩子呀,只要看到一些瓶瓶罐罐,就说‘不要扔掉,我要带到幼儿园去做打击乐器’”。
自制打击乐器对于成人来说只是一种玩具,但对于幼儿来说意义却是非凡的,它能使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对声音理解的一种显性表现,是幼儿将声音转变为实物的一种能力与智慧的表现。
三、变——在表现中走进打击乐
幼儿在敲打打击乐器时,一般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因此,经常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在这种无意识的探索中,声音的各种表情:强、弱、快、慢、渐强、渐弱、渐快、渐慢都体现出来了。这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学习自制打击乐器及如何配乐。
例如,一次用自制打击乐器为音乐《拔根芦柴花》进行合奏时,幼儿选择了用自制打击乐器沙锤、风铃、手鼓作为演奏乐器,这些乐器可以敲打出不同的声音,有的幼儿把乐器放到头上敲,有的幼儿放在胸前打,还有的幼儿眼睛看着图谱两手敲打手鼓,他们的脸上带着笑容、开心地敲打着音乐。幼儿对这些乐器越来越有兴趣,他们开始进行分组看图谱演奏,把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加入音乐中演奏。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深受幼儿的喜爱,也让幼儿在玩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多向发展,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自我控制、自我表现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听、做、变等方式和幼儿一起玩乐器、玩打击乐,在探索、尝试、表现的过程中幼儿已渐渐爱上打击乐。用幼儿独有的方式去开展一切活动,收获的精彩一定是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