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一篮课程童话

2018-12-01周白鹭

好家长 2018年9期
关键词:走廊幼儿园探究

文 周白鹭

一、创编——分离游戏活动内容,创新游戏组织形式

(一)借用空间:向外发展,实现动静分离

我园教室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原先融合式的区域游戏在这样一个小空间里已经无法开展。根据区域创设需动静有别的原则,我们将角色游戏区与学习性游戏区进行了分离。在教室内开展安静的区域化学习游戏,而利用三个班级的公共走廊共建公用角色游戏区,有效地解决了游戏空间的局限性问题,满足了幼儿在游戏中探究、交往、成长的需要。

(二)实施个别化学习:让幼儿学习更有意义

回顾以往我园的区域化学习游戏,以小组化学习较多,不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为此,我们引入了个别化学习活动项目,鼓励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及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平衡课程内容,提升课程深度和广度,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个别化学习需求。教师将活动室内的墙面、桌面、柜面、地垫,都开发成幼儿有序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场景。紧凑规整的小空间设置,为幼儿带来在空间中学习行为的变化,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三)开展走廊自主游戏:让幼儿游戏更自主

将角色游戏区分离到公共走廊后,我们对以往开展的传统游戏也进行了改变。我们按幼儿的游戏水平,对公共走廊进行了调整:小班实行有准备的游戏,中班开展空柜游戏,大班实施自主游戏。幼儿通过“计划”自选伙伴、自选主题、自选材料、自定规则;在“工作”中自我创设环境,自由互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在“整理”中学习分类归放,感知数量、空间对应;在“回顾”中自我评价,相互学习。走廊自主游戏的实践探究,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的力量,感受到开放性游戏的精彩。

二、改编——重构户外游戏空间,深度开发学习活动内容

(一)共建游戏场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根基。通过重新规划,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幼儿园户外游戏区域,并在教师、家长的支持下共建游戏场。幼儿园泥园变大了,还挖出了壕沟;沙园扩张了,一个小沙池变成了两个大沙池;操场东南角变出了一条长长的水渠;挖出的泥土垒起了小山坡。户外环境重建留下了幼儿和家长热火朝天、和衷共济的身影,也留下了幼儿珍贵的童年回忆。

(二)链接真问题

1.在“预见”中等待

水园建好了,可是水在哪里呢?幼儿园不是没有考虑到“水源”的问题,而是希望这个真问题能通过幼儿的实践与探究而得到解决的方法,并成为幼儿学习的起点。我们鼓励幼儿“想办法”“出主意”,最后幼儿通过投票确定了挖水井的方法,并在园长的支持下实现了他们的计划。给泥园分区、铺小路;在种植园分田、编篱笆;为小兔子造房子……幼儿的探究稚拙而真实,积极又主动,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充盈着幼儿实践的痕迹。

2.在“共筹”中收集

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基本条件。面对幼儿的需要,教师将问题抛还给幼儿。于是,全园性的“集东集西”活动开始了。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废旧的锅碗瓢盆、篮子箩筐。教师和幼儿一起商议、讨论户外游戏区的个性化材料,例如,玩水区中,幼儿想观察流水,教师就和幼儿一起收集粗细、长度不同的塑料瓶、竹筒、PVC管等,然后和幼儿一起在材料上按一定的距离打孔,就变出了会喷水的“水管”。

(三)实施真探究

1.将“意外”变为学习契机

在一次调研活动中,幼儿在水园用水枪玩打水仗的游戏,大家你追我躲,玩得非常尽兴,没想到水枪竟然对准了在一边观摩的老师们,没有防备的老师们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于是,老师及时抓住契机,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玩得尽兴,又不影响其他人呢?”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多准备一些雨衣!”“做个稻草人,对着稻草人打水枪。”……意外的出现,让幼儿的玩水游戏有了新的拓展,也让游戏内容更丰富了。

2.将“不便”变为实践探索

泥园游戏结束后,幼儿必须要到洗手池边清洗、整理。玩泥区比较大,去洗手池要沿着泥园兜一圈。怎样才能方便洗手呢?“在泥园上架一座桥。”“再造一个洗手的地方。”“在泥园中间铺条小路吧。”那么用什么材料铺路?怎么铺?铺在哪里呢?一系列的问题激发着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群策群力之下,幼儿自己收集砖块、木棍等材料,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小路。就这样,幼儿亲手铺设的小路成了泥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程和幼儿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将努力改变现状,在和幼儿一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建课程,共享成长,共同编织一篮课程童话。

猜你喜欢

走廊幼儿园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神奇的走廊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爱幼儿园
走廊上的时光
欢乐的幼儿园
走廊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