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阅读教学的文本拓展

2018-12-01陕西理工大学李欢

亚太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教材

▍陕西理工大学 李欢

教材中的作品只是个例,课堂中教师的阅读教学也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文本进行解读。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中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并且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传承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真正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文本拓展的提出及内涵

《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文本”为“文件的某种本子,也指某种文件”。《精编当代汉语词典》解释“文本”为“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例如:这个文件有中、英、法、日四种文本。然而,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提及的“文本”是纯粹的文艺学术语,是从西方引进的文艺学术语。

在西方释义学哲学家眼里,文本不限于文学的、写下的文本。狄尔泰认为,具体的历史世界和作为整体的实在也是一种有待解释的文本。任何具备文本性质的事物,即需要人们来解释的事物,均可称之为文本,如口头语言、艺术、艺术作品、历史(不是历史教材或历史书籍)等。这是对“文本”的一种最宽泛的解释。法国哲学家、美学家利科尔认为,“文本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这是对“文本”的一种狭义的解释。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文本”这一新理念便在广大师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成长。

《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将生活实践与语文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一阐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应单单局限于教材,应该举一反三,从文本的学习拓展到课外的教学。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升华、哲理化、象征化、隐喻化,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哲理性拓展,是一种深度理解,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创造性理解。这一切都可以运用言语思维操作模型来实现,这样,“语文创新教育”才能被实践化、操作化、艺术化。

二、文本拓展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文本拓展被广泛关注。文本拓展可以增加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以达到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而言,小说故事性强,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小说,但教材中的小说只是节选或片段,单从一篇课文的学习往往不能把握小说主旨以及作者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通过一个片段的学习拓展引导学生对一个专题或整本书的阅读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主旨。

2017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针对于此,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大变革,而变化最大的就是阅读量的增加。在相同的考试时间内,阅读字数增多势必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加快阅读速度,通常的办法之一就是增加阅读量,通过广泛阅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教材是有限的,因而学生的课内阅读量显然不能适应考试中增加的阅读量。因此,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小说类作品则可以通过小说一个章节的解读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教学观,拓展延伸应该是灵活的,同时要有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合所获取的阅读信息的意识,将综合学习与深度拓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学完文本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新知识的开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文本相关的课外知识。

教师可通过课内的拓展引导,使学生有意识地阅读其他作品。阅读教学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而我们阅读材料的选择并不是固定的,知识也不是单靠记忆就能够掌握解决的,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规律以及阅读技巧,自行摸索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针对阅读题型的讲解只是一种思路的传授。研究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主要相差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而对于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高考语文命题的改变重点也在阅读上,这就要求学生注重对阅读的学习,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开拓知识面,阅读理解才能够思路广阔,全面理解主旨。教师有意识地在讲授过程中拓展文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阅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反映了多读书对写作是有帮助的。我们发现,大部分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读书都较多。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质量较差的作文往往抓不住中心思想,不知道如何表达。文本拓展就是让教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能够逐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中心思想。这样,学生就仿佛跟作者一起思考、构思,到他们自己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熟门熟路,也就比较容易围绕中心进行描写了。

三、文本拓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依据选文寻原著

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许多都是从原著中节选的,由于篇幅等原因,学生只能读到其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读原著,能够有效地将课文与原著衔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体会人物性格。这种通过课内阅读探寻故事源头、解析结局的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鉴赏能力。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时,曹雪芹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将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战战兢兢以及王熙凤与众人不同的豪放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今天我们看到了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情景,我们知道在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死后,贾母就将林黛玉接到了贾府,林黛玉到贾府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样?与众姐妹相处是否融洽呢?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故事,导致贾、林二人爱情悲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样由课内选文延伸到阅读原著,学生的阅读欲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起来了。

再如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可以这样拓展,促使学生对《水浒传》整本书进行阅读:“今天我们只看到了林冲这位梁山好汉形象的一个侧面,要全面地了解像林冲这样的梁山一百零八将,就需要我们在课后阅读《水浒传》去了解了。”

(二)主题归类拓展

中小学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往往反映了封建社会下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和看客心理。《祝福》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2月7日,作品叙写了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回到故乡后寄宿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的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故事。在《祝福》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对鲁迅其他作品进行研究:为什么会有祥林嫂的悲剧?这种悲剧是偶然还是必然?鲁迅笔下这样“人性冷漠”的现象是否还存在于其他作品中?《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将严监生“视金钱为命”的吝啬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讲授完这篇文章后,可以引出外国小说中描写吝啬人的作品——巴尔扎特的《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针对守财奴的刻画是否有相同点?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作品,是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体系之中,让学生进一步有意识地接触更多的小说作品。

四、文本拓展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就是教材,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核心,充分发挥教材作为典范的作用。为了使文本拓展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真正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文本拓展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文本拓展应抓中心

文本有效拓展必须坚持以文本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所要拓展的教学内容以及拓展的宽度和深度都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抛开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应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每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状况都有所不同,不能一味地拓展而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拓展到学情以外的知识,显然是达不到效果的,拓展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如讲授《滕王阁序》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对作者王勃的生平拓展过多,或是联系生平讲逸闻趣事,虽然学生爱听,但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研究人物。活跃课堂氛围固然重要,但教学拓展不是一味取悦学生、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讲授文言文时,拓展的重点应是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师应将拓展放在讲解课文的字词方面。《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重要的虚词、实词的用法很多,教师可以将本课知识与之前所学文言文知识进行衔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用问答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枯燥。总之,文本拓展不能脱离中心,这样的教学才能行之有效。

(二)文本拓展应有度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要传授的内容也很多,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为了建构高效课堂,教师事先要精心选取所要拓展的内容,文本拓展不应面面俱到,否则教学不能突出重点,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与提高能力,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有教师教《背影》时一般会先介绍文本的写作背景,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虽然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但如果教师整节课都在写作背景上大做文章,反而脱离了教学内容,拓展就显得过度了。古诗词是文学中的瑰宝,古诗词学习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点也很多,要真正让学生理解文意,就需要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适当筛选、适度拓展,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点面俱到。语文拓展教学就是需要解决教学时间有限而知识无限的矛盾,对文本进行有效拓展,保持知识与能力的协调提升。

例如,教学《江南的冬景》时,文中对江南雪景的描写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这显然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主题思想。在这里教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延伸讲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拓展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鉴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能因此学习到郁达夫写作此文时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教师在拓展过程中脱离本文所要传递的主旨,而对诗词进行大量的讲解分析,那就脱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后学生还是未能理解本文。因此,教师拓展时要遵循拓展有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每一堂课拓展的深度和宽度,同时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接受能力。一旦确定好拓展的内容,教师就需要讲透彻、讲明白。文本拓展把握度,才能使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文本拓展应讲艺术

教育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拓展教学时也要坚持艺术性,以多样的形式进行巧妙拓展。钱梦龙老师说过:“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有时候自己在阅读中遇到难点,估计学生也会在这些地方发生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找准拓展的切入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主题思想等都可以作为拓展的内容。另外,拓展的形式可以是精彩片段仿写及故事续写、改写等。如教学《项脊轩志》时,拓展可以向写作方面迁移,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该文写一处自己怀念的地方,可以是一座古桥、一间房子,也可以是自己的母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体会归有光在选取往事上的用心以及用文字来倾诉情感时心中的那份隐忍。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就是以教材为中心,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样也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增加阅读量,从而拓展阅读面,开拓视野,真正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