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感:创生教学艺术的富矿

2018-12-01

江苏教育 2018年57期
关键词:广玉兰特级教师预设

课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直接感知和感觉,也是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的课感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新课导入时的驾轻就熟。

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备课时,教师会预设多种导入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导入方式要视学生的学情而定,千万不能照搬预设的教案,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感。

笔者曾经听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堂公开课,于老师别具一格的导入方式,让笔者直观感受到课感的重要与必要。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你们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还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众笑)

生:是老年男性。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

生:(大声)一言为定。

于老师与学生的这一段开场对话,从姓名谈到身份,从性别谈到年龄,从个性谈到特征,学生可以直呼老师的姓名,可以评价老师的体貌特征,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与老师“一言为定”。这样的交流,没有年龄的沟壑,没有身份的阻隔,没有师生的界线,这样的开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的平等沟通创造了愉悦的氛围。这样的导入,绝不会是备课中预设的,而是于老师因课感而生成的。

作为教师,我们通过不断磨炼,找课感、寻课感、抓课感,便可以在新课导入中呈现多样的精彩。比如:可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可以设置悬念,引起关注;可以联系实际,触发情感;可以引用诗文,开放视野;可以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还可以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2.教学过程中的敏于随机。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感往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下《广玉兰》一文时,一开始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提出“作者写了广玉兰的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广玉兰?”等问题,和笔者预设的一样,该提的问题都提了,而且都解决了,笔者很高兴,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没有半点放下的意思,于是,笔者请他发言。“我家小区就有广玉兰,我觉得广玉兰并没有作者写得那样美。”笔者把他的质疑抛给大家:同学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喜爱广玉兰,想借广玉兰来告诉大家要有顽强的生命力。每个人的审美眼光不同、心情不同,选择的写作对象就会不同……就这样,笔者精心准备的教案被搁浅了,虽然预定的教学任务未能完成,但这个小插曲值得深思。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思维在碰撞,进而进行深入思考,引发表达欲望。有了这种即兴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种艺术,才能充盈生命的气息。

3.教学结束时的支点架设。

课尾往往是课感喷涌之时。每堂课都有成败得失。此时,教师可能会感到特别舒畅、惬意;也可能会感到委屈、失意。得意失意在何处?为什么得意?为什么失意?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会让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支点。

一是找到情感的支点。苏霍姆林斯基把情感比作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中,无论是斯霞还是李吉林,无论是窦桂梅还是薛法根,他们往往是用人格育情、用爱心感人。这时的课感应立足于用良心关注学生的成长,用慧心解开学生的困惑,用诚心面对学生的需求,用耐心期盼学生的成功上。

二是找到思想的支点。会思想的人,才是智慧的人。一般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教育家教给学生的是思想。一节课的结束常常是教师成长的起点。此时的课感应该是这样的美妙状态:独立性思考得以生根,批判性思维得以鼓励,个性化表现得以尊重。

三是找到实践的支点。以作文教学为例,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新问题、新情况,都能引起儿童的质疑,都能激起他们写作生命的律动。因此,作文讲评课结束之时,笔者常常用自找“亮点”和他人为你找“亮点”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评价,即让学生把自己和他人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大声读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就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课感的有无与强弱,反映了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课感是创生教师教学艺术的富矿。产生和释放课感的潜力、动力和魅力,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丰厚教学功底,并学会快速反应,巧妙调控。

首先,要在学习中奠基。教师要向大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伴学习。有了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底蕴,课感的形成才会有厚实的基础。

其次,要在实践中习得。优秀驾驶员的“车感”是随着驾龄的增长而增强的,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球感”是和着绿茵场上的拼抢而形成的。同样,课感也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的。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或做出处置的准确性看,课感少不了教师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复杂因素的科学分析,这显然又包含了理性思维的因素。这种带有理性的直觉思维同教师的学识和经验积累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教师的课感,是基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把握,是在教师课前充分预设基础上的瞬间顿悟。

最后,要在反思中提升。反思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反思更是增强课感的必然途径。反思的重点应当是反思教学预设是否周全合理,是否体现了预见性。只有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体现教师的课感,才能在课堂上敏捷地捕捉到有助于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课堂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所,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课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作为创生教师教学艺术的富矿,我们不能漠视课感,而应该让其尽早显山露水、发光发热,从而创生出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猜你喜欢

广玉兰特级教师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广玉兰
你看,广玉兰又开放了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一切皆有可能
浅析预设的应用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