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01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杜环利

亚太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话语家长孩子

▍淮阴工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杜环利

一、良好沟通的作用

(一)加深相互理解,减少成长的风险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忧心忡忡,他们害怕孩子的叛逆,因对孩子逐渐失去掌控而不安。这些问题基本出在家长身上。父母喜欢孩子听话、顺从的思想根源是将孩子当成宠物宝宝,希望孩子无条件接受父母对他们的安排。其实,一定程度上,叛逆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而欣慰。如果长大了还那样顺从听话,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形成了被动依赖型人格,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缺少沟通的亲子关系变成了警察与小偷的游戏,家长往往通过盯梢、偷看日记的方式了解孩子。这种方法是极不可靠的,因为孩子成长中充满不确定因素,由此引发的问题很容易形成“蝴蝶效应”。良好沟通可以避免家长费尽心思地猜测,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是自愿、轻松、愉悦的,这种理解可以极大地减少孩子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教育风险。

(二)激发积极的心理能量,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太极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白代表阳面,黑代表阴面,阴阳是动态的,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事物内部总存在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如果父母不是盯着缺点,而是发现优点,点燃孩子的信心,积极阳光的心态就会逐渐融化消极特质。乌云可以覆盖天空,阳光也可以驱散乌云。很多教育误区就在于专注于减少“黑”,应该换一个思路————增加“白”。白增加了,黑自然就减少了。积极心理学认为,家长应该经常当孩子的听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积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欣赏和赞扬。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提升人际温暖和信赖感,融化自卑、焦虑、敌意等消极心理。现代教育是全人教育,不仅需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更需要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幸福的人生体验。良好沟通对于激发积极心理能量、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良好沟通的障碍分析

(一)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

传统文化中,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文化是儒学,儒学讲究“长幼有序”“天地君亲师”等。传统文化中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沟通需要营造平等的氛围。西方文化是基督教文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西方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具有一定的平等精神。在西方,对长辈、上级可以直呼其名,而这在古代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培养敢于质疑权威的批判精神,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传统文化中对于教育的不利因素。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更需要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交流。很多沟通良好的家庭,孩子有时将父母当成大哥哥或者大姐姐,浓厚的民主氛围有助于良好沟通的形成。

(二)教育理念中的宠物化倾向

在家庭中,家长处于强势地位,孩子处于弱势地位。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学音乐、跳舞。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没有错,关键是有没有和孩子沟通。考大学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为孩子选择专业,如果专业不是孩子喜欢的,孩子的职业生涯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家长常常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话语权,将孩子当成宠物。宠物是不会说话的,而孩子希望说话却没有话语权。家长认为孩子目光短浅,自己要替他们的未来负责,长期下去,孩子容易形成被动依赖的性格或者走上叛逆的道路。

三、良好沟通的路径探索

(一)营造尊重、信任、开放、包容的沟通氛围

尊重。独生子女长大后承担的责任更大,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缺少责任意识。造成孩子责任意识淡漠的原因在于他们受到过多的保护和替代,而保护和替代的原因是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自我意识不断成长,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唤起他们对于未来、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信任。教育中传统的隐喻是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说法在学术界基本不用了————家长是孩子重要的老师,工程师是设计方面的,人的成长是不能进行外部设计的。而另一个隐喻是将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这个隐喻是较为恰当的。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不能性急,每天看看树根,摇摇树干,小树是没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只要给予幼苗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它自然会长成大树,这靠的是内在的成长力量。信任可以避免过分焦虑,信任可以避免横加干预。

开放。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互联网给信息获取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这里的学习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多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教孩子;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人格品质,提高人格修养,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家长的人格、品行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更为重大。想让孩子有责任和担当,家长必须有责任和担当;想让孩子有爱心,家长必须有爱心,当好孩子的榜样。

包容。包容就是要摒弃成见,包容新事物。社会在进步,学生中出现的离经叛道的想法和行为可能是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表现,家长不要以权威自居,要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

(二)融入孩子的话语方式,搭建良好沟通的平台

1.倾听与陪伴,融入孩子的年龄话语方式

教师和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经验不断丰富,但是也越来越远离学生的话语方式,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代沟现象。共同话语方式,容易产生共鸣,拉近心理距离,更重要的是便于相互理解。作为家长,倾听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也为孩子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获得宣泄的机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倾听和陪伴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同时让家长享受陪伴的幸福,并且可以获得很多真实的教育信息。很多逆反心理的出现责任在于家长,家长往往说得没有道理,但是内心的焦虑让他们不停地唠叨,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倾听。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应酬多,忽视了对孩子的倾听和陪伴,这是在透支教育,孩子成长中的教育机会失去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难以逆转的。孩子过度上网看电视、交友不良,不仅浪费了时间,最重要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变化,价值观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2.与时俱进,熟悉网络时代的话语方式

流行音乐、偶像崇拜、网络语言、网络工具都是时代话语方式,家长如果不熟悉时代话语方式,教育影响能力将大受影响。偶像崇拜在心理学上是榜样心理学,孩子最重要的偶像是父母,然后是老师,因此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更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有偶像的孩子生活很幸福快乐,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讨论偶像,学习偶像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引导孩子做高素质粉丝,而不是做“脑残”粉丝。经常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听孩子喜欢的音乐,双方就会有很多聊天的话题。教育沟通在快乐中达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寻找教育契机,提高沟通的针对性

1.教育契机可以化解敏感性的教育话题

面对敏感性话题,家长不要采取回避或一带而过的方式。以性教育为例,很难想象家长一本正经地对孩子开展性知识的教育。性教育是最敏感的教育沟通话题,当孩子纯真地询问成长中的困惑时,就是性教育的良好契机。“性”的话题,不要回避,不要敏感,不要道德化。如果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家长如果回答说是池塘里的那朵荷花变来的,听起来很美,但是麻烦很大,孩子将来对自己的生理变化就很困惑。性心理教育要善于运用隐喻。春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春天百花盛开,而花、果实、种子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为什么青春是最美的?青春期生理逐渐成熟了,出现生理周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是长大的表现,应该为成长而高兴。家长在解读孩子的性生理变化时,要像吃饭睡觉一样语气正常,不要闪烁其词,不要回避,一切顺其自然,性心理问题也就自然化解了。

2.教育契机可以提高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应对和处理能力

漫无目的、苦口婆心地说教,难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导致厌烦和逆反。很多家长习惯于简单化地表扬和批评,考试考好了就去游乐场玩,考试没考好就劈头盖脸一通责骂。成功能获得经验,挫折能获得教训,都是成长的重要契机,不要轻易忽视和浪费。家长不要急着帮孩子总结,要鼓励孩子总结,让他习惯于反思,然后适当加以点评,孩子的感悟就深刻了。家长要习惯引导孩子总结考试的成败得失,调整并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再如,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被老师请进办公室写检查,然后班会公开检讨,孩子很恼火,心情很不好,家长可以这样处理:让孩子描述事情的起因和过程细节,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对方同学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中间有没有什么误会、化解矛盾有没有尝试哪些方法、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会怎么处理等,通过一系列互换位置的思考和讨论,孩子就会成熟起来。

猜你喜欢

话语家长孩子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