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在仪式里发生意义实景式少先队仪式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和研究

2018-12-01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徐群力

少先队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徐群力

仪式教育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的意义在于能通过特定的形式和动作把原来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对国家的信仰,对民族的热爱和对集体的向心力。庄严、神圣的仪式能给人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参与者会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和自己的国家、民族、集体凝聚在一起的整体,藉于此,激发少先队员对组织的尊重、敬畏和热爱,唤起他们内心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那么如何优化少先队的仪式教育,如何把争章行动切切实实融汇在我们的仪式教育里,是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大队部一直在关注的课程命题。

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从上世纪末开始就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研究,几十年来,逐渐凝练成实践教育的办学特色,我们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逐步形成了指向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景式少先队仪式教育课程序列:一学段一目标,一学段一仪式,一学段一章程,一步一个脚印引领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一、内涵界定

(一)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我校主题仪式教育课程序列的价值核心就是积极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主要指以下三个纬度:

1.自主认知能力:结合仪式前认知教育,让少先队员掌握仪式教育所指向的少先队通识知识,如认识队徽,会唱队歌,了解队历史,加强对祖国、对党、对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了解,明确“我要做什么”。

2.自主行为能力:结合仪式中的实践教育,让少先队员在自主认知的基础上,能主动展示少先队礼仪规范形象,比如每天正确佩戴红领巾,能在正确场合行规范队礼,形成良好的综合外显,体现“我要怎么做”。

3.自主情感能力:结合仪式后的情感推进,通过过程的感召,逐步形成“我要这样做”的概念,强化对团队组织的内心趋同,并内化为坚定的政治素养。

(二)序列化课程建设

把课程作为仪式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梳理九年一贯制学校团队教育要点,顶层设计,分层推进。

(三)实景式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努力创设真实情境,充分给予学生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加强传统仪式教育可能缺失的感染力,促进学生感知、行为和价值观的全面贯通。

二、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架构课程目标框架

根据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要求,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建设了1~9年级阶梯式仪式教育课程目标序列:

一年级:小红星儿童团入团仪式——苗苗章;

二年级:少先队入队仪式——星星火炬章;

三年级:十岁集体生日仪式——自动章;

四年级:红绿领巾结对仪式——向日葵章;

五年级: 颁章仪式暨毕业典礼——五星红旗章;

六年级: 少先队建队暨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立志章;

七年级:少先队重温铭言仪式——铭言章;

八年级:十四岁集体生日仪式——接力章;

九年级: 少先队离队仪式暨毕业典礼——珍爱章。

从概念认知、实践体验、情感凝聚三个维度进行分层目标设定和内容安排,使仪式教育的内容更加系统化。

(二)明确课程实施路径

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中与仪式教育相关的部分进行梳理和整合,一方面挖掘国家课程中与仪式教育有关联度的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强化项目创意课程和活动体验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努力创设真实情境,给予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切实促进学生少先队自主认知能力、自主行为能力和自主情感能力的培养,凸显课程体系的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1.设计实景

在仪式教育开展的过程,通过设计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实践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增强队员的组织意识和归属感。

比如,我们在一大会址举行入队仪式,在东方绿洲过10岁生日,在井冈山重温铭言,在马恩像前换戴领巾,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建更富有氛围的仪式教育情境,让情境唤起队员的情感和认知。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引入大量的实践元素,比如红绿领巾结对仪式,我们争的是向日葵章,向征温暖,友好和向上。因此,仪式前后,我们要求每位红领巾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次帮助,让每一位队员都能明确带领儿童团员是少先队员的责任,提升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同时体验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2.导向实践

在仪式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大队部积极创造机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和社会,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自己的行为规范,提升自己对行规标准的认识。如以“体验、合作、奉献”为价值取向的离队仪式课程,由少先队员自主形成合作团队,利用假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结合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尽一次公民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队员的责任感,也提升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3.提升实效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仪式的延时教育效果,强调预后环节的设计和实践。

如六年级的领巾换戴仪式关注的是“责任”和“志向”,在仪式最后一个环节,中队辅导员带领队员在学校特制的立志章上写下了对自己接下来四年初中生活的期望与梦想,认识到领巾大了,责任更大,每一个队员结合自己的实际,从各方面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立志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努力成长为社会的栋梁。随后,队员们将自己写下的立志章投入学校青春邮筒,约定在四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打开。这样的承诺、期待与梦想不仅仅属于仪式当天,更属于队员未来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了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四)开展综合性课程评价模式

中山学校在2005年开始,就是区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单位,通过区综评系统,对学生尝试进行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这和当前中考改革的评价方式高度一致。结合综评,我们开发了仪式教育课程在线学习记录册,结合每次具体课程的实施,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在线进行队员的自评与互评,中队辅导员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学校团委推优入团工作中,将队员参与少先队仪式教育与争章活动情况作为考察标准之一,现在,已经形成了争章与推优相结合的推优入团模式。

少先队仪式教育是值得重视的教育形式,是少先队员主动接受组织教育、自主增强组织认同、内化提升组织光荣感的良好教育方式,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少先队仪式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少先队文化,让教育在仪式里产生更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少先队仪式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加入少先队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我们和中国梦共成长——给少先队员讲十九大
加强初中少先队 做好建队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七)
我爱“少先队员证”
少先队员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