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三昧”

2018-12-01于溟慧

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味儿语文课总理

文 | 于溟慧

陆游在《示子遹》中有“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之说。某方面造诣深湛就称为“得其三昧”。“三昧”就是指事物的诀要和精义,作为语文教师,想过语文的“三昧”是什么吗?

从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从讲求语言训练到追求感悟;从听说读写到语文素养;从讲读分析到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的课堂上不停地流淌着时代的变迁,变化着模式流派的衍生,纷呈着观点的摩擦碰撞。于是,忽而批判死记硬背的刻板,忽而批判分析的繁冗复杂,忽而批判合作流于形式,忽而批判预设的不足和生成的随意,语文教学就这样一路行来一路飘摇,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幸而,更多的语文教师行走着,思考着,学习着,实践着,使我们对于语文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笔者从众多名师课堂中品悟着语文课的“三味”,渐得“三昧”。

“语言味儿”,酙字酌句共涵泳

文本是由“语言”元素变换着匠心组合起来的语言结构,不同的组合表达着不同的意义,阅读就是要解读语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通过品读、赏析、探求,去追寻作者的思想世界,去回应作者的心灵世界,去重构自己的语言世界。

语言要“读”。要朗读,以上其口,以放其声,以畅其气,以达其情。要默读,“心惟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章接连,血脉贯通,自然心与理会”(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今年日程》)。要诵读,“口诵心惟,嘴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朱光潜《谈读书》)。要潜读,像鱼儿潜游海洋的深处一样,只有潜心读,才有独到的发现。要多读,书不厌百回读,其义乃自现。

语言要“琢磨”。关键的语言,或一词,或一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像雕刻家一样精心“琢磨”,要像数学家一样细心“琢磨”,要像医学家一样耐心“琢磨”。琢磨字面的意思,也琢磨隐含的意思;琢磨作者的意思,也琢磨编者的意思,更要琢磨自己悟到的意思。

来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对“极其简单”一词的“琢磨”:

①为什么这个词突然会跳入你的眼帘?

②把“简单”之前的“极其”换掉,你会换什么?

③这“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原来的主人是摄政王,你估计原来这座房子里可能会有什么?

④一个国家的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什么?

⑤一连串的反问后朗读(共八遍)。

如此“琢磨”一个“极其简单”,却收获了“极其不简单”的感悟。可谓品味“语言”的典范。

通过“读”和“琢磨”,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场里,涵泳其情——喜怒哀乐;体察其味——苦辣酸甜;品悟其意——抑扬褒贬。抽丝剥茧地探求语言的多重内涵,品酌“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欲说还休,聆听“曲罢不知人在否”的余音绕梁。

“体验味儿”,悲欢离合总关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独有其感”的。我们用心去体验,就是对这“情”的一种内在亲历过程。只有体验到了,才能说“我读懂了”;只有体验过了,才能说“我读会了”。对于学生思想的熏陶感染,对于学生情感的丰富饱满,要通过体验去获取。“入境始与亲”,作为教者必先引学生入境入情,达到“形影自相怜”的超我、无我的“润泽”。

我们来看王崧舟老师在《一夜的工作》中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来读这一首诗,(出示)《你是这样的人》

(师生合作朗诵《你是这样的人》)

师: 1998年3月5日周总理100周年诞辰的时候,有一位叫三宝的作曲家,怀着对总理的无限深情和爱戴,为这首诗谱了一段极其感人的旋律。那是总理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两位艺术家的灵魂,那是总理的伟大人格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来,我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用心,用感受,去呼唤我们伟大的总理。

(学生起立,大屏幕播放总理一生的事迹片断,画面配有戴玉强原唱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

音乐、诗、录像等的渲染,学生静立着,用心看那难忘的一幕又一幕,用心听那一声又一声,用心品那一句又一句……全场肃穆,师生泪下。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装“情感”的匣子,教师就是那个打造钥匙的人,我们必须找到能开这把锁的钥匙,引导学生把“匣子”打开,把文章的情释放出来,与学生的情共鸣共振,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思考,有所感悟和启迪。

“文化味儿”,纵横捭阖一线牵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文本之外的文化,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至上古,近至时事,文至诗词曲赋,艺至舞乐戏画,与文本有密切关联的,加以链接贯通,正如主与客的交流,花与叶的衬托,体现着大语文的一派“扬手如旗”的挥洒自如。

请看:孙双金老师在《天游峰扫路人》引课之始,由自己姓“孙”,引出“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孙姓还有什么名人?”“各位的同姓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一连串问题来了个名人大荟萃。话锋一转,“这些名人是从怎样的人成长起来的?”引出了一位普通人——天游峰扫路人。巧之又巧,妙之又妙。

孙双金老师在课堂上有一句过渡语:“听同学朗读时,我的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学习上有疑问是很重要的,有小疑问就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就有大进步。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划一划,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发现的问题大。”引用朱熹的名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茶垢。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泡上一杯“文化”茶,相信在学生心底经过岁月的洗礼,也会形成一种“茶垢”的。

崔峦先生说:语文课一定要姓“语”。在语文课堂上精心调制“语言味儿、体验味儿、文化味儿”,就是还语文以“语”。体现着一种视野开阔、思维广阔、胸怀宽阔的境界。那么,就在这样的语文课上咀嚼语言精华,开掘丰富资源,传承中华文化,引领价值追求,唤醒生命风采,激荡语文情怀吧。

猜你喜欢

味儿语文课总理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土味儿”拼多多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味儿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总理的“大屁蹲”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语文课上做游戏
跟着总理去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