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教育”:为学生一生储备幸福
2018-12-01郭长安
文 | 郭长安
春之播种 懵懂光华
1988年,我踏进了太谷师范的校门,那个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的世界同我“刀光剑影”的英雄梦之间的落差曾让我一度迷茫。但也正是在那样一个校园里,一种青春的力量牵引着我,他们的才华,活力、智慧、笑容,是那样光芒万丈地照进我的心里,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我看得见,摸得着,同我虚无缥缈的“英雄梦”比起来他们是那样的真切……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我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人民教师,她那么平凡,却能让梦想开花;她那么细微,也能让春风化雨;她默默无闻,却芬芳四溢。
这期间有两个人,坚定了我要从事教育的心。
一位是我的学姐。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演讲赛中,我认识了即将毕业的这位学姐。她说,毕业后她要回到家乡,希望家乡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她要带他们诵读最美的文字,让他们的童音与心灵共舞;她要陪着他们笑,陪着他们闹,在他们心里播种一粒美美的种子,用爱的力量孕育他们,静待他们开花结果……我被她所描绘的理想彻底融化了。
另一位则是我的恩师。她说从教是她的志向所在,站在讲台上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她觉得这就是意义,因为教育有所期待,生活才有希望,人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力量。
师范学校的三年,有太多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也有太多引领我成长的人和事。所有的一切都融进了责任、期待当中。前方是延伸的铁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少了懵懂,多了坚定,我找到了铁轨延伸的方向。
夏至未至 储蓄力量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的一所乡办中学,也是我曾经就读的母校,熟悉的校园,让我倍感亲切。只是从这一刻起我的校园角色发生了翻转——不再是学生,而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
从拿到班级名单的那一刻,我就在思索,怎样向孩子们传达我的期待。最终,我想到了诗,把我的期待、我的要求、我的希冀结合孩子们的名字,藏在诗里。我给43个孩子每人写了两句诗,揣摩他们名字中所蕴含的父母的期待,转而以古典诗词的形式呈现出来,传递到孩子们手中。
一次家长会后,有一位家长特意提及此事,说孩子放学回家后硬要让他补出诗句的后两句,还把我写的这两句诗小心翼翼夹在日记本里,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会努力的”。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教师工作的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的这些日子,在共读书、共成长的过程中,我开始明白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和等待是教育的原动力,这份爱才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光!
夏至已至 缤纷绚烂
作为语文老师的时光,是学着如何成为老师、如何成为更好的老师的征途。从教的第二年,在这条征途尚未完全清晰时,我的身上多了另一个称呼“班主任”——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也是最充满挑战的“主任”。我又变成了一个新人,需要从头再来。
第一次带班时,班级男生占了绝大多数,调皮捣蛋者不乏其数,尤其在自习课、晨读中,他们更是花样百出。作为班主任,最矛盾的问题在于管理的尺度该如何把握,管理的终点又是什么。投石问路,我开始埋首于名家言论中探寻答案。
魏书生、夸美纽斯、马卡连柯……我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专业阅读,并在这些专业书籍的陪伴中不断向前跨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深切地体会到人的精神成长是和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总有各种突发意外状况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时经验丰富的前辈便成了活的百科宝典。班主任工作的千头万绪在他们的点拨下开始循序渐进;班主任工作中的烦躁焦虑在他们的细心指导和开解中变得自然顺畅。
在团体的影响下,在自我的提升中,我找到了作为班主任的“三项基本原则”:爱、尊重与唤醒。我也给予了这三个词新的内涵:尊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爱,是给孩子以温暖的心灵感受;唤醒,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需要打磨、抛光,帮他发现自己的光芒。就这样,在书香的浸润里,在前人的帮助中,在自我的反思下,我看到了教育更真实的样子——不仅有困惑与纠结,也有顺遂与感动;不仅有磨砺与艰辛,还有相扶与相携;不仅有坚守与执着,更有挑战与从容。
流光更迭 筑梦起航
1998年5月,在一次校长换届选聘中,我从一名普通教师走上了校长岗位,并有幸留在自己所在的学校从事工作。
从一线教师到管理者,角色的突然转变让我一时间难以适应。作为新任校长,很多自己从前认为得心应手的事变得复杂了。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烦琐、辛苦,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更是家庭的一片天,肩负着较为沉重的生活重担。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就找到了我的工作策略:尽量减少教师的课外负担,不超负荷要求,立足解决实际问题。
渐渐地,当我漫步校园时,发现了许多美好的事情:楼道里问候声多了一点,办公室嘈杂声低了一点,脸上笑容灿烂了一点……我们的距离感在逐渐消亡,就是这一点一点,让我看到了进步的曙光。
但同时,另一个问题开始凸显。学校除了办公经费之外,几乎无任何财源。除了学校自己节流之外,我开始努力争取社会资源的帮助与支持,在社会整体越来越意识到教育重要意义的当代,虽困难重重,但也有所收获。社会企业愿意捐助一些新的桌椅板凳,个人企业家愿意捐助学生奖学金以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通过这样一段经历,我看到这个社会释放出的巨大潜力和善意,教育的潜力与辅助教育的善意。
我开始站在另一个高度和角度来审视教育,我清醒地意识到校长与教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校长的思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是一个学校建设的核心所在。成为一个好校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实践的积累、思考的深入、持续的创新,需要涵养的人格、升华的理想、前瞻的目光。
莅住时光 暖意生香
2009年9月,晋中市教育局公开选拔校长,我报考并如愿走进了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陌生天地——晋中特殊教育学校。这是我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以来的又一次挑战和历练,一座陌生的城市,一片陌生的教育领地。
我发现因没有竞争与升学压力,不少特殊教育老师比较松散,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教学上,只是尽到看管的责任,而一味地看管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可是,这既不是特殊教育更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在学校教师大会上我反复强调,学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要以爱育人,以爱育爱。作为特教老师,我们更要在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爱心,慢慢地、静静地去注视他们,等待他们,去发现他们身上最美的、最闪亮的东西。
我们不再把这些孩子关起来,而是带他们走出去,和正常孩子一样,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天地大美。我们把学校的大门打开,走出去也请进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他们,也让所有的人来欣赏我们的孩子。他们不仅活泼可爱,而且心灵手巧。他们的舞蹈惊艳四座,他们的歌声震撼人心,他们的作品更值得收藏,他们就这样唱着、跳着、笑着,走出了校门,走出榆次,走出山西,走进了央视的舞台。一届一届的孩子就这样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了理想的大学,走入了社会,这是我们作为教育人最幸福的时刻。
诗意缱绻 幸福花开
2014年9月,我调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这是一所晋中市教育局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校人文积淀不足,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分享,且特殊的地理位置、重要的教育使命使得学校的社会关注度极高。
一番沉思之后,带着年轻的团队,我再一次走在了路上。很快,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学校建设不仅有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更要有精神文化的引领。作为一所新建学校,确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如何让理念落地开花?
最终,在反复对比论证下,在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江苏基地各位导师的深入调研、精心指导下,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为学生一生储备幸福”的办学理念。这是一种教育使命,更是我们不变的教育初心。
围绕幸福教育理念,我们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构建幸福教育特色品牌。短短四年时间,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附校人的团结拼搏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办学综合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中考成绩每年稳居前列。
在学校师生展台,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不做辛勤的园丁,将你剪成千篇一律的模样;我不做前行的灯塔,将你指向唯一神圣的理想。我们之间,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牵手成长。”这就是我们每个附校人追求的教育情怀。
对学校幸福教育的探索始终在路上,它不是一朝一夕,它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教育管理人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代代积淀,千锤百炼。但我坚信:教育不仅是生活,更是幸福;教育不仅是奉献,更是收获。怀揣“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梦想,聚焦师生成长,凝练学校特色,在追逐幸福教育的大道上,我将风雨无阻,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