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2018-12-01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陈 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材施教”的观点也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相关学习习惯还没完全形成,实际教学表明,由于家庭、成长环境等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均有所差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重视这一情况,对学生一概而论,因此便会出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有余力,不能完全激发学生潜力,而相关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感到学习难度较大,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优化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合适的教学,从而快速成长。
一、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因素、成长环境的不同,各项能力与习惯均有所差异,在初步接触数学这种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时,往往会出现学习效果具有较大差异的情况。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接受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寻求合适的分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与成长。首先,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接下来的分层教学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习惯与素养等条件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扎实,学有余力,且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A类学生;知识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一般,但具有较强上进心的B类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C类学生。教师在接下来设计分层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设计,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发展与提升。当然,教师应该注意这种层次的划分不能过于固定与明确,而应该是模糊与动态的,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好胜心,低层次的学生努力向更高的层次提升,而不至于挫伤学生积极性与自尊心,影响学生学习。
二、优化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与练习是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帮助学生扎下知识基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练习的开展,适当进行分层练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以下几种练习:首先是拓展练习,适合A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帮助这部分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其次是巩固练习,适合B类积极性较高的学生进行练习,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最后是例题练习,帮助C类学生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防止C类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这样进行分层练习,能够使三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合适的锻炼,获得成长。
三、重视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前文已经提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处理。同课堂作业类似,教师也可以布置拓展练习、巩固练习、模仿练习等三种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当然,教师应该注意,课后练习与课堂练习不同,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作业分层可以适当模糊,如教师可以引导B类学生选做一些拓展型练习,尝试拓展自身的知识量,而C类学生也可以在初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后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注重评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往往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便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工作,通过适当的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能力不同,成绩也会有好有坏,对于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其寻找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查漏补缺,从而提升自身。当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提升学生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告诫学生要戒骄戒躁,不能过于骄傲,而是应该更加努力,保持好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并不能很好处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学进度,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不能充分利用时间与精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分层作业的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与计划,力求学生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与提升。当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在管理教学时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创新,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学生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