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趣味探索
2018-12-01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杨 欢
从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有所增加,小学语文古诗文有129篇,古诗文选篇总体占比30%左右,选篇数量在增加。这一改革凸显了古诗词越来越摆在重要的位置,也是落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为此,优化诗词教学策略,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操作性和趣味性尤为重要。
一、游诗,走进创作之地
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背后故事。了解诗人为什么写诗、在什么场合写诗、对什么人写诗,对于理解诗、品味诗、感悟诗、记忆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比如,笔者在学校组织学生到著名景点滕王阁秋游期间,现场教学《滕王阁诗》,在高阁之上,在赣江之畔,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的繁华,也读懂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沧桑。用同样的办法,笔者还利用学校春游的机会在庐山上教学《大林寺桃花》,效果明显,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特景象。另外,笔者曾在国庆节期间同几名学生及家长一起去长沙市旅游,在游岳麓书院和橘子洲头两个景点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们学习古诗《山行》和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的共鸣。
当然,作为教师,不可能带学生们去更多的古诗写作地体验当时的意境,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电影、图片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再现事发地之景象、作者之心境。如教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崔颢的《登黄鹤楼》、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名篇佳作时,都可以通过实地游诗或视频游诗的方式来教学,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画诗,再现意境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很多古诗词的共同特点。通过画笔可再现诗中之美景、情感之美妙。诗人李峤的诗《风》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每一句都是景,有秋景、春景、江景和山景。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们拿出画笔作四幅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诗意,而且画得开心,学得扎实。骆宾王的诗《咏鹅》写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四句也分明就是一幅白鹅戏水图。孟浩然的诗《春晓》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也分明就是一幅春景图,有风、有雨、有花、有鸟,形象生动。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也是一幅山水画,画起来既有气势,更有动感。通过画诗中之内容,增进理解,也让学生们更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唱诗,体会音韵之妙
押韵、对仗和精炼的特点,使得许多绝句和律诗具有很强的可唱性。所以,在诗词教学中,根据特点可吟唱、可对唱、可演唱、可合唱,还可谱曲伴奏唱。更为难得的是,由于古诗词教育日益被重视,现代很多音乐人把大部分古诗词进行了谱曲制作,使得其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此,可利用早读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唱诗。对于王维的《鹿柴》、李白的《静夜思》、柳宗元的《江雪》这类短小优美的古诗,让学生有感情地诵唱,意味悠长,意境深远。对《汉乐府·长歌行》、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中等篇幅的古诗,让学生分小组合唱,气势有力,激情飞扬。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笔者播放了著名歌星王菲演唱版本,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学得很快,记得也深刻。谱曲与伴奏较好地表现了词人当时的心情和意境,特别有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和鉴赏。词又称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演唱的文体。这种唱词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还原本真,既让学生感悟传统语言美,又用音乐手法再现古诗词音韵之美。
四、评诗,感悟人文之力
每首诗都有自身价值的内涵和文化张力,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和点评,了解背景、加深理解、寻求共鸣,以取得情感的升华和艺术的熏陶。每当学过几首诗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们来评诗,用自己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去评说古人的智慧和故事。评诗最常用的方法是分类比评,即将内容相近的几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送别诗,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乐观豁达、意境开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婉约缠绵、略带感伤;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格调高昂、雄浑豪放;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拘礼节、情深义重。再如边塞诗,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写报国的豪情,展示必胜信念;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则控诉战争的罪恶,同情士兵的苦难;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敬仰英雄、讴歌戍边。再如山水田园诗,翁卷的《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反映赞美农民,贴近生活的情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则表现热爱农村、享受原野;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反映作者归隐山水,恬淡怡然。通过不同诗人、不同类别、不同主题、不同景色的对比点评,学生们收获了多种气度、多元思维、多变视角。
五、改诗,品尝写作之趣
当学生诗词积累到了一定数量之时,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会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动笔改诗了。改诗是写诗的一种准备、前奏和探索。改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自己的语言改写古诗。这种改写不等同于翻译,而是一种重新创作。比如,学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之后,鼓励学生在体会作者高兴、激动的心情基础上,尝试动笔写一段文字,写一写早晨三峡的景色,记一记李白飞速的行舟,描述一下两岸的猿声与万重山,这样就把景、人、山、水、猿、舟等景象,立体地展现出来,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另一种是对古诗的某一句、某一词进行改写。当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重点讲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之来历,讲了“吹不如绿”“照不如绿”“来不如绿”等,学生们体会了遣字造句的美妙。笔者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对部分句子改写。于是学生便有“朋友西辞滕王阁楼,烟雨三月下广州。”“大寒时节雪纷纷,路上行人冻断魂。”“至今思项羽,不肯杀刘邦”等奇思妙想,妙语连珠。
总之,古诗词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只要根据每首诗的特点,用适合学生们认识规律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精妙,感受古诗词的美境与情怀,奠定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