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需多措并举
2018-12-01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导致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近一时期,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为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部印发了这份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同时对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出具体要求。
各界共同施策,齐抓共管
《通知》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要健全制度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紧抓实抓好这项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二是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发现涉及中小学生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宣扬赌博、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及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整治。发现学生有沉迷网络等问题的,要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的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四是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要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各校要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五是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
在印发紧急通知的同时,教育部同时下发《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并做好回执回收保管。信中期望广大家长做到“五要”。一要教育引导,履行家长监护职责;二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网络素养;三要注重陪伴,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四要疏导心理,不将网络当作精神寄托;五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段时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指出,家庭要发挥好第一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也需社会各界共同施策、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排查中发现的涉及中小学生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宣扬赌博、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要及时向当地文旅、公安、网信等部门报告,希望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同时希望各地宣传部门以及新闻媒体支持学校开展专题教育,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播放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及时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
专家支招,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通知》出台后,多位专家对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建言献策。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陆海峰认为,《通知》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效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同时指出,在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的引导工作中,家长要承担起第一关口的责任,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要监督好自己的孩子正常地合理地科学地使用网络;要立足于教育和矫治,而不是惩罚。学校应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教育,加强人文关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校园生活中来;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孩子不沉迷网络,学校应将预防沉迷网络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责任督学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期盼相关立法尽早出台,为进一步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建议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把信息免疫能力的培养列入信息素养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齐学红也指出要把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应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武汉大学中国教育家研究中心主任程斯辉建议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程斯辉认为,应支持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社会活动,如开展防治沉迷网络的专题教育,研制防治沉迷网络的指导手册,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与参与感,营造健康上网的社会氛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指出,对于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干预,要坚持治疗、管理和教育相结合。沉迷网络,尤其是严重的网络成瘾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严重的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此时借助一定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这种情况针对网络成瘾严重者使用。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罗树庚建议成立相关专门学校,由专业人员进行青少年网络沉迷、网络成瘾的相关教育、引导和消解工作。
部分教育部门、学校已在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紧扣“三大核心” 来防治“学生网虫”。用心理测评科学掌握一段时期内区域学生上网整体情状,精准定位由“网瘾”学生构成的待干预群体,对下一步的引导教育和个体干预工作提供有效度的数据支撑;引导和促进基于网络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积极提升,以期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生真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技术创造者和新力量驾驭者,而不是互联网时代的运用奴役者和精神被蚕食者;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线上学习、沙龙研讨、主题论坛等家长课程,搭建承担学生媒介素养和网络教育家庭任务的平台与桥梁,探索将教育场所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教育资源由单一向多元整合。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中部教师采用“班级手机管理员机制”来解决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定期在班内由全体学生选举一名同学作为手机管理员,学生每天到校后将手机统一交由手机管理员保管,需要使用时到手机管理员处取回,用完立即交回;若不是用于学习,手机管理员有权拒绝。手机管理员将每天的手机上交、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晚上发到微信群中,并对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这样不仅不会耽误学生使用手机学习,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和对抗,而且教师和家长也能及时掌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从而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北京一零一中学则通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学生生命成长之灯,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现实世界而非虚拟空间,让他们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走得正,走得稳,走得健康,进而为他们成长为未来杰出担当人才夯实生命底色,避免沉迷网络而造成“价值观混乱”。
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形势紧迫、任重道远。正如北京市史家小学分校校长高满洪所说:“青少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生活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合理安排网络游戏行为,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积极引导、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成长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身心健康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