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层民警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

2018-11-30吕尧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工作压力应对策略

摘 要 基层民警肩负着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其工作的高风险性、高负荷性、超时限高压性,不仅严重影响基层民警的身体健康,更给相关工作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本文认为探究基层民警工作压力来源,寻找缓解基层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应对策略,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的重点难点工作。

关键词 基层民警 工作压力 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吕尧,四川警察学院审讯教研室教师。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10

工作压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全球流行病”。在西方它被称为“黑色的瘟疫”、职业病的第二大杀手。沃特·谢弗尔更是指出了压力与健康间直接负相关关系:“我们所承受的压力会严重影响我们所体验的健康程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已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时期,犯罪形式和手段日趋多样化。基层民警,作为工作在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一线的特殊群体,时常经受高风险、高负荷、高压的工作状态。

因此本文从搞清工作压力的概念入手,结合基层民警工作实际,分析其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最后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以期助推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疏导工作。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概念最早源自物理学和工程学。1932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B.Cannon)把压力定义为进攻和逃跑反应。他的学生,被公认为“压力之父”的加大拿生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继承了其观点,并与1936年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压力概念——压力是“个体不能够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系列无特性生理反应的综合征” ,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期、抗拒期、枯竭期。

自20世纪70年代,“压力”被用于工作场所,“工作压力”一词随之产生。工作压力是压力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但由于研究者所选取角度不同,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概念。

有心理学家认为压力包括压力刺激和心理反应两个概念,压力刺激是指能使个体产生主观紧张的刺激情景或事情。心理反应是个体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对压力刺激做出反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症,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存在无法摆脱地压力而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

因此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将工作压力看做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随时间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客观刺激由于个体不同的情绪和动机都可能形成不同的评价结果。

工作压力源是研究工作压力几乎必然涉及的问题。工作压力源主要是指刺激个体产生负性心理或生理变化的相关因素。

工作压力的来源是纷繁复杂的,但同时这些看似各异的来源相似度较高,可综合归纳为四个方面:组织管理方式、工作性质特征、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基层民警工作压力来源

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警力与人口比平均在万分之三十左右,而中国目前的警力和人口比大约在万分之十一到十三;在西方城市,警力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平均为1:300,而我国许多地方是1:1250。这就意味着,我国警力处在绝对少数的状态,特别是承担着大量治安维稳工作的基层民警,工作压力之大令人动容。

接下来本文将从警察工作性质、基层民警人口学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浅析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来源。

(一)工作性质

基层民警担负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重任。警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且不允许失误,因为一次失误可能意味着嫌疑犯的逃逸、鲜活生命的丧失、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甚至可能会对国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基层民警工作压力的基本来源。

另外,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水区,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违法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严重暴力犯罪增多、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大幅增长、新型犯罪不断出现,而且犯罪向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而我国警力不足、装备落后、执法环境欠缺等弊端日益凸显。公安事业发展除了硬件不足外,在软件方面也存在短板,即部分人进入警察队伍时,并没有做好献身于公安工作的专业知识准备、职业技能准备、心理准备。一旦参与进公安工作实战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因此,在双重压力下,基层民警很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及行为紊乱等,从而给自己造成较难缓解的工作压力。

(二)人口学因素

从性别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历史传统的影响,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抚养家庭的义务,由此带来的工作压力相较于女性大。而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队伍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比例,男民警基本承担了全部的外勤、处突工作,在出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往往也是派男民警出警,所以男民警在工作量和工作责任上承担得更多。

从年龄角度来看,基层民警工作压力主要集中于45岁以下。因为一般说来,22岁-30岁的年轻基层民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警察,而在日常处理突发事件时难免有当面对一些经验不足、处理不当的 ,此时年轻民警的工作压力主要是工作任务导向性的。30-45岁是工作事业发展的高峰期,此时除了家庭压力日益加重外,更有自我实现、晋升提拔的个体需要,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民警基本已成长为了各个单位的骨干,工作任务更繁重,工作责任更重大。超过45岁后,一方面由于个体体能和精力的下降,另一方面职务晋升的机会和空间大大减少,内外因素决定45 岁以后的民警压力比 45 岁之前的压力要减轻很多。

(三)社会因素

基层民警不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国家的公权力和公共形象,其日常工作對象纷繁复杂,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把控要求较高。与普通百姓打好关系,树立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守卫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公平正义;处理好与单位的领导、同事的关系,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处理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隐性压力。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压力来源是现今社会警民关系存在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群众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社会舆论也存在偏向性,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公安民警在日常执法工作难度有所加大。同时,随着信息时代发展,新媒体的频发使用,使得公安民警执法活动,稍有不慎都可能引起社会公众媒体的关注,进而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造成公安民警家庭、单位生活和工作的困扰。

三、缓解基层民警工作压力的策略

多管齐下,切实缓解或减轻公安民警的压力,提高其工作热情,是当前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进一步落实招录警察的心理选拔制度

现阶段招录新警已经引入了心理测试技术,但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还远远不够。因此进一步落实招录警察心理选拔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关,选拔出心理素质过硬、意志品质坚强的合格人选刻不容缓。

除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和认知能力测试(包括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应加强对人格测试结果的重视(如更加重视性格类型、气质类型、意志品质等测试),为构建身心合格的公安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视心理学知识的推广,完善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档案

一是进一步加强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特别需要加强基层民警的自我认知教育,帮助其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和气质类型,能力素质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环境变化。

二是进行工作压力调适专题讲座。针对不同的基层民警群体,开展有效的工作压力专题讲座,能有效提高基层民警对工作压力的认识,增强其自我调适意识和提高其自我监控能力。

三是举办一定规模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或团体训练。教会基层民警简单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如绘画疗法、运动疗法、冥想训练,呼吸训练等,帮助他们掌握调节压力、舒缓情绪的窍门。

四是建立完善的基层民警心理健康档案。招录或培养专门的心理学人才,为每位民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初任民警心理测试结果报告、短期工作压力实时数据收集、长期工作满意程度测定报告等。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缓解不同心理健康程度下的基层民警工作压力,形成动态的、系统的、长效的心理健康监控机制。

(三)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管理氛围

一是加强人事管理,科学配置队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另外,加强对女性民警的培养和提拔,发挥她们心理能力优势,提高女性民警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在管理者和基层民警间建立平等和谐的沟通渠道,积极倾听基层民警的诉求和心声。管理者应多采用民主作风,善于反思自己的决策行为,善于与下属沟通交流。为基层民警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积极激发队伍的主动性和潜力。

三是争取更有效的社会支持,加强警察合法权益的保护。基层民警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相关领导应加强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沟通,尽可能较少公安民警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任务。同时,争取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增加警力编制,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改变基层民警长期“过度疲劳”的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公安民警工薪制度,完善休假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标准,拓宽晋升渠道。

四是强化对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公安队伍软实力。

(四)善于运用新媒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要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宣传基层民警队伍中的优秀感人事迹,提高社会大众对基层民警工作的了解,从而提高支持度、认可度,引导社会大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警民关系和社会支持环境。

二是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促使其对警察工作给予更多的正面宣传和报道,扩大社会影响,让社会公众从媒体的眼中看到点滴事件中基层民警“执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减少民警执法办案时的阻力和压力。

注释:

Selye,H.Stress of Life.McGrawHill,New York.1956.

参考文献:

[1]蔡鑫、王康庆.我国社区警务发展趋势及改革对策.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3,23(2).

[2]俞利平、任继升.公安机关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构建.政法学刊.2013(6).

[3]刘援朝主编.警察心理教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4]皮华英.警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沃特·谢弗尔.压力管理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蒋宁.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评述.现代管理科学.2014(11).

[7]張小玲.武汉市警察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8]马宏.一线民警的心理压力与对策——以泾源县为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工作压力应对策略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