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活教育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研究
2018-11-30朱蓓蓓
朱蓓蓓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课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协调人际关系,在案例讨论中升华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多元情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角色扮演;案例;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1-0100-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这一教学理念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应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具体情境或案例相结合,打造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构建灵动性、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角色扮演,协调人际关系
角色扮演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模式,它使学生置身情境中,感受整个故事所传达的教育价值。例如,部分学生做事喜欢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领会到其中内涵,在班级中与同学和谐相处。例如,在讲解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同窗之谊”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情景剧大纲表演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晚自习课上,同桌二人由于开窗问题引发斗嘴,一个想要呼吸新鲜空气,另一个怕着凉感冒,双方为此僵持不下。直到有一天,另一个同学请病假多日,同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便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感冒药送给他,两人重归于好,也懂得了同学间要互相谅解。从一件小事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态度和处事方式,要学会在集体中有所改变,为他人着想,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成为受欢迎的人。之后,学生还从学习、娱乐等其他方面进行情景演绎,对协调人际关系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故事表象挖掘出其深层含义,引发学生对本质的思考,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了素质培育的平台,自由发挥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教师要在发现错误时及时指正,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取案例,升华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是抽象的,但其实现过程是具体的,提取生活案例教学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培养,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出发理解教材,提高学生对这类话题的参与度,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交往礼仪”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世代流传。在对课本内容学习了解后,教师可让学生们围绕“古今之礼的变化”展开讨论,教师提示古时春节拜年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礼,除此之外跪拜也是很常见的,如今春节见面只要问好即可。学生对此了解较多,纷纷积极发言,提出官场、朋友、师生等多方面的交往礼仪表现形式。教师提出“程门立雪”的成语,学生都听过,但不了解细节,教师为学生解读其中尊师重道的礼仪,并告诉学生礼仪的简化变迁越来越傾向于尊重人性,意味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演进,而有些礼仪是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引导学生要将传统美德继承发扬,做中华美德的传播者,在生活小事中践行良好的礼仪。
当下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广泛、多样化,无论是历史故事、身边经历还是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的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案例探讨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
三、社会实践,丰富多元情感
课堂授课方式有时空局限性,教师要打破时空格局,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学生走到户外,利用实践活动架构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真正意义上实现回归生活、增加情感体验这一教学理念。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规则守护校园”时,教师结合校园实际,从遵守校园规章制度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在课间来到校园,用实际行动向其他同学宣传规则守护校园。课间时候,学生们分成小组分散在校园各处观察,有人在校园内吃完香蕉随手将皮扔到地上,一位同学就上前与他攀谈,该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将香蕉皮捡起扔到远处的垃圾桶内。其他学生提醒大家不要在楼梯口打闹、禁止胡乱涂鸦等,并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如在校园内多安置垃圾桶,将文字规则改成图画更能吸引人注意等。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更懂得了从自身做起规范行为,进而向他人宣传正确的行为方式,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可见,教学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尤其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深入理解,教师就可以大胆鼓励或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观察实践,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所感悟后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从课堂初始导入到知识复习,要将生活气息贯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重视生活教育理念,让课堂生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协调人际关系,通过讨论案例升华价值观念,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多元情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胡云琬.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5).
[2]张平俊.以理性和良知传递道德与法治的温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2).
[3]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