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2018-11-30宋家煌
宋家煌
摘 要:当代大学生如何从《庄子》一书中汲取养分,获得人生启示呢?文章结合现实,从三方面论述《庄子》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要有大的境界,大的格局;坚守内心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从容看待生与死,尊重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庄子;青年大学生;启示;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1-0007-02
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庄子》,文章洋洋洒洒,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博大深邃,能给当代青年大学生以重要的启迪,有利于大学生调整心态,构建和谐关系,追求完美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庄子》一书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一、要有大的境界,大的格局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河伯在未见到北海若之前,欣然自喜,以为天下第一,见到北海若之后,则望洋兴叹。我们也常犯河伯这样的毛病,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自以为了不得。当我们走出去,看到别人的成就,突然自叹弗如,自惭形秽。
《庄子·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人的生活空间都很有限,知识的积累也很有限,因此,观察问题往往受到很大的局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要走出去,向高人学习,多读书,多接受新生事物,否则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
《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奇特的想象,拓展了我们思维的空间,鲲鹏展翅九万里,这是蜩和鸠这些小虫小鸟无法理解的。《逍遥游》告诉我们:世界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庄子·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懂得人的生命的有限,知识的无涯。庄子告诉我们,要宏观地看问题,遵循自然之道。青年大学生应该从中汲取营养,扩大视野,方能胸怀天下,否则就很容易变得目光短浅,故步自封,碌碌无为。
境界与格局往往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青年大学生应该有大的境界,大的格局。一个人的发展受限,往往是因为格局太小。谋大事者需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一个人的格局大了,未來的路才能宽广。如果把人生当作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有着全局意识、善于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棋手。
二、坚守内心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颜渊对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庄子认为,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对外在的世界,则应通达和顺应。庄子所说的“内不化”,是指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人的内心不能受外界影响,一定要有所坚持。西汉的苏武出使匈奴被囚,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不为荣华富贵引诱所动,壮年出使,白首而归,完成了一个外交官的使命,保持了自己的气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意“心为形役”,因此顺应内心,回归田园。阮籍猖狂,穷途而哭,亦发自内心。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顺应内心的潇洒。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被贬多次,被贬的地方有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海南等。每贬一地,苏轼都没有随波逐流,或寄情山水,或随感作文,洋洋洒洒,均发自内心,个性鲜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令后人敬仰。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很容易使人迷茫与沉沦。然而总有一些人,能够抵挡住外界的诱惑,耐得住寂寞,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学问,面壁十年终于有所收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内不化”。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做到“内不化”呢?这就要坚守内心的原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为理想而不懈努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所谓“外化”,是指在与外界相处时要通达,要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相顺应。当代青年大学生想要有所作为,除了“内不化”之外,还要学会“外化”,学会适应社会。要适应社会,就要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会为人处世,追赶时代潮流,善于调整目标,把握人生机会,保持积极心态,适应社会竞争。
三、从容看待生与死,尊重生命的价值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庄子·大宗师》)
古时候的真人,不知道贪生,不知道怕死。出生了,不欣喜;入土了,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世,无拘无束地来世。很洒脱地看待人生,完全融合在自然之中。庄子借助真人,表达了对于死亡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绝不找死”。把生与死看作自然规律,等闲视之,活着才会轻松,才会更加尊重生命。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大彻大悟。
《庄子·至乐》中说,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答惠子问曰:“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大意是说: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生命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生命又走向了死亡。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了,我却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
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生死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变。看淡生死,并不等于不尊重生命,相反更加重视生命的价值,要为社会、为人间绽放独有的美丽光彩。现在社会上不尊重生命的人越来越多,个别大学生自杀的现象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杀的原因很多,有感情方面的,有学业方面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人生理想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缺乏等。另外,还有一种隐蔽的轻生方式,就是自己放任自流,不思进取,甚至堕落沉沦,浑浑噩噩,玩世不恭。
今天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学业与工作压力不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愉快地生活,真正做到“乐生”,过好每一天,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值得认真思考的。高校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引导青年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M].孙海通.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2]于丹.《庄子》心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3]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