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2018-11-30闵洋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情绪调节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84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认知重评策略选择偏向得分显著高于注意分散得分。认知重评策略选择偏向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得分;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二年级得分高于高三年级得分。(2)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皆与大五人格各维度显著相关。(3)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对认知重评策略选择偏向的回归系数显著,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对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的回归系数显著。结论:(1)高中生对认知重评策略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向,男生较女生更偏向于选择认知重评策略。(2)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预测力有限。

〔关键词〕情绪调节;选择偏向;认知重评;注意分散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1-0004-04

一、引言

高中时期是充满活力和躁动的,也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高中生所面临的挑战亦是愈发激烈。近几年来,高中生校园霸凌、网络成瘾、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不得不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这一现象的产生自然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但从微观的心理层面来说终究绕不开情绪调节的主题。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1],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个体在不同情境需求中對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2,3]。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为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4]。认知重评是指改变原有的对情绪事件的语义分析而产生新的语义再加工,注意分散是将注意直接从原来的情绪刺激中撤离而转向其他无关刺激。前者具有长期效应,后者更具即时性,且两者都是比较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以往研究大多以大学生为被试,更多关注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在情绪反应、神经机制等方面的异同,鲜有以高中生为被试,探讨两者之间选择偏向的研究。人格特质作为重要的个体差异量,与情绪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与情绪体验关系紧密[5-7]。情绪体验既是情绪调节的对象也是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势必涉及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问题。那么,对于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这两种策略,人格特质与个体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会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丰富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预测研究,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中学生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其中男生453人(53.90%),女生387人(46.10%)。高一年级263人(31.30%),高二年级276人(32.90%),高三年级301人(35.80%)。年龄介于14~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7.16岁,标准差为1.02岁。

(二)研究工具

采用王孟成等[8-10]编制和修订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简称CBF-PI-B)测查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严谨性、外向性、宜人性和开放性五个维度。以往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8]。

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质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1,严谨性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76,宜人性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74,开放性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0,外向性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1,故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该量表取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采用自编“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测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该问卷为Likert-7点量表,要求被试结合自身情况对每个项目从①“完全不同意”到⑦“完全同意”的答案中选择一个。该问卷包括10个项目,其中第1、3、5、7、9个项目属于认知重评维度,第2、4、6、8、10个项目属于注意分散维度。每个维度至少包括一个对积极情绪进行调节的项目和一个对消极情绪进行调节的项目。其中,认知重评的样题为“我通过改变自己对情境的看法来控制情绪”;注意分散的样题为“我通过分散注意力来控制情绪”。

该量表在以往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1]。本研究中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81,认知重评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67,注意分散分量表的克伦巴赫a系数为0.71,故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三)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采用整群便利取样的原则,以无锡某所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学生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查。由主试向被试详细宣读指导语,并重点强调此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仅供研究所用,不会对其生活、学习等造成困扰。

对于过程中被试的提问统一采用规范化用语回应。整个施测过程历时15分钟左右,当场回收问卷。全部测量结果采用SPSS19.0录入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基本状况

1.性别差异

对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的均分分别为4.68和4.42,皆介于“不确定”和“基本符合”之间。对两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认知重评得分显著高于注意分散得分(t(839)=8.03,p<0.001)。进一步对其性别差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对于认知重评,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而注意分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年级差异

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的年级差异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在满足样本母体方差齐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认知重评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注意分散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进一步对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年级差异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只有高二年级与高三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高三年级得分。

(二)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与大五人格的相关分析

分别对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与大五人格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见下页),认知重评、注意分散分别与大五人格各项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仅神经质与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严谨性与认知重评、注意分散的相关性最高。值得说明的是,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具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63**)。

(三)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对大五人格的回归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分别以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为因变量、大五人格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对于认知重评,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外向性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对认知重评变异率的解释力为21%。对于注意分散,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的回归系数显著,神经质和外向性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对注意分散变异率的解释力为13%。

四、讨论

(一)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基本狀况

研究结果首先表明,总体而言认知重评得分显著高于注意分散得分,即被试对认知重评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向,这与采用同样的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结果一致[11]。其次,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并不存在“质”上的显著性别差异,即相比较于注意分散,男生和女生都偏向于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只是两者认知重评的程度存在“量”上的差异。这与赵鑫等[12]、姜媛等[13]得出认知重评策略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结果一致。虽然本研究与上述研究所采用的问卷不同,但是问卷内容和结构并没有本质区别,并且所针对的被试群也存在重叠部分。

然而,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也有不一致之处,比如,方平等[14]采用“情绪调节类型量表”(Measure of Affect Regulation Styles,简称MARS)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女生更偏向于使用发泄、表达情绪和消极分心两种策略,而男生更偏向于使用认知管理、接受与重构、暂时解脱策略。这可能与受教育环境有关,高中生的学习环境相对比较闭塞、单一,而大学生具有更开放、多样化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媒介帮助宣泄情绪。此外,本研究关注的是认知重评和注意分散,这两种策略都属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被动地逃避和表达抑制存在明显不同。男、女生皆对认知重评策略具有明显选择偏向表明,高中生已经萌发了主动面对情绪困扰的积极倾向,尝试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引起情绪问题的本质,而非追求短暂的情绪缓解,体现了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方式和能力。

(二)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相关。对于认知重评,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和严谨性与其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其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赵鑫等[15]在中国被试群体中和国外研究者[16,17]在西方人群中所得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对于注意分散,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和严谨性也与其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其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能够显著预测认知重评策略选择偏向,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能够显著预测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但预测力有限。

有趣的是,本研究得出严谨性与认知重评、注意分散策略选择偏向的相关性在所有人格特质中都是最高的。原因可能在于,严谨性高分者表现出良好的控制、管理和调节自身冲动的能力,而认知重评、注意分散都是诉诸执行控制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因此,两者与认知控制的相通性和紧密性是彼此存在最高正相关的重要成因。然而,由于目前对这一议题的直接研究相对缺乏,且在已有的研究中因为研究方法、被试群体、相关额外变量等差异,使得研究结果缺少可比性,还需要进一步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五、 结论

综上,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中生对认知重评策略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向,男生较女生更偏向于选择认知重评策略。

(二)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的预测力有限。

参考文献

[1]程利,袁加锦,何媛媛,等.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730-735.

[2]Watkins,E. Dysregulation in level of goal and action identification across psychological disorder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1(31):260-278.

[3]Kashdan,T. B. ,& Rottenberg,J.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a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health[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0(30):865-878.

[4]Webb T. L. ,Miles E,Sheeran P. Dealing With Feeling: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Derived From the Process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2,138(4):775-808.

[5]Amin,Z. ,Constable,R. T. ,& Canli,T. H. Attentional bias for valenced stimuli as a function of personality in the dot-probe task[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4,38(1):15-23.

[6]Costa,P. T. ,McCrae,R. 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1990,4(4):362-371.

[7]Jeffrey,B. D. & Jaak,P. The neurobiology of positive emotions[J].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06(30):173-187.

[8]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Ⅰ:理论框架与信度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a(18):545-548.

[9]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Ⅱ:效度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b(18):687-690.

[10]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4-457.

[11]闵洋璐.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认知重评与注意分散的比较[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12]赵鑫,张润竹,郑凯.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849-854.

[13]姜媛,白学军,沈德立. 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J]. 心理科学,2008(31):1308-1312.

[14]方平,李改,刘金秀. 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的調查与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60-65.

[15]赵鑫,张雅丽,陈玲,等. 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057-1062.

[16]Gross,J. J. and O. P. Joh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5):348-362.

[17]Balzarotti,S. ,O. P. John,and J. J. Gross,An Italian adaptation of th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J].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10(26):61-67.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无锡,214036)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情绪调节
论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培养
寻找快乐的钥匙
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情绪智力、情绪调节对锻炼投入的影响:一个中介效应模型
小学生情绪影响因素及调节
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