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实录与点评

2018-11-30李家慧蔡晓鸿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尘网红尘官场

李家慧 蔡晓鸿

一、课文:人教版高一必修2《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执教:蔡晓鸿(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片段2015.11):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三遍以后)

师:这首诗很好懂,明白如话。我们不应满足于此,应咬文嚼字,仔细品味内在的、深层次的情感。现在我们选取字词,咀嚼一番。

师:看看“羁鸟”。“羁”这个词的上面是“罒”,最开始的意思就是马笼头。马一旦套上了笼头,系上了缰绳是什么状态?

生(众):被束缚

师:组词!

生:不羁,羁绊,放纵不羁……

师:联系起来,什么样的情韵?

生:深陷官场,不能有自我。

师:嗯,对的。“羁鸟”就是陶渊明的象征。在陶渊明的诗作中,经常出现“鸟”的形象。(板书)①羁鸟恋旧林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师:比较一下三种鸟。羁鸟——倦鸟——飞鸟。

生1:三个词语都代表了诗人的心境。

师:“鸟”通了任性。

生1:“羁鸟”代表信念被束缚不能施展;“倦鸟”代表对世俗有疲倦之感。

师:嗯,有道理!累了倦了回归山林,山林是才“我”眷恋的地方。

生2:“飞鸟”是渴望自由的鸟儿。象征诗人不想再受官场束缚回到田园,得到了自由。

师:“倦”有两种,身体和心灵上的,是哪一种?

生(众):心灵上!

师:从诗人来讲,是心灵的疲倦。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词语“尘网”。现代文学作品中,用“尘网”的少,用“红尘”的多。有这些常见的说法:醉红尘,红尘有爱,看破红尘……大家能感受“尘网”与“红尘”的差异吗?“尘网”好像是陶渊明独创的哦。如果改为“误落红尘中,一去三十年”,如何?

生(众):不好!

师:为什么?

生2:“塵网”指官场上的生活。

师:与“网”有什么联系呢?

生3:好像逃不出来,被困在里面。

生4:困于其中,无路可逃。

师:对,借一个“网”字说出来!

生5:“网”难以逃避,这个词表达了诗人落入世俗的无奈之情。

师:一旦被“网”困住会怎样?

生(众):无计可施。

师:那么,改成“误落红尘中,一去三十年”,怎样呢?

生6:“红尘”有眷恋不舍的意思,会为“红尘”陶醉。“尘网”带有厌倦厌恶的味道。

师:嗯,这个网束缚“我”太久太长。

师:同学们,我们齐读一下诗歌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

生(读):方宅十余亩……

师:诗句明白如话,但是其中的意境和诗人的微妙的感受还是要琢磨琢磨的。

师:王维化用了这两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了诗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后人评价王维诗句远不及陶渊明的诗句。王维精细的观察,不及陶渊明无意间的感受;王维字斟句酌,不及陶渊明的浑然天成。

师:大家能够想象和描绘诗人所看的的景象吗?能揣测一下陶渊明此时的心境吗?

生7:他描绘了田园生活,渴望宁静,厌弃官场,对质朴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师: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好景象呢?

生7:远方村落里,自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感觉很温馨。

师:炊烟袅袅在古代诗歌中,有独特的意味。看到炊烟常常引发乡愁。

师:作修饰用的“依依”带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7:很悠闲很自在很放松。

师: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生8:给人一种松散的感觉。我想到毕淑敏写的“像烟灰一样松散”。原来在官场生活比较紧张,返回田园之后,解脱了。

师:陶渊明可不能化为“烟灰”。

生(众):(笑)

师:可以换用一个词,“涅槃”。离开官场,获得新生,终于无拘无束,无牵无挂了。多好的生命状态啊!

师:我对诗歌中的一句有怀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这个字怎么理解呢?

生(众):“颠”就是“顶上”, “树颠”就是树顶上。

师:跑到树顶上鸣叫,莫非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生:(大笑)

师:公鸡跑到树颠上鸣叫,整个画面是否凌乱,是否破坏了前两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所营造的意境呢?

生9:“暧暧”那两句写了静景,“狗吠”这两句写了动景。

生10:写出了农村气息。

师:什么样的农村气息呢?

生10:真实平常的生活场景,普通、质朴。

师:对,乡村生活就是这样的。在很多人看来,最好的境界是“使万物各遂其性”。是小狗就吠,是公鸡就鸣。陶渊明笔下的公鸡不是“呆若木鸡”,是活泼的,能鸣桑树颠,说明没有受约束限制,天性使然。这个“性”,与“性本爱丘山”的“性”,一个意思。

三、点评:李家慧

(贵州省特级教师、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

这首诗很短,是熟知的,但是“熟知未必真知”。如果教师觉得学生一看就懂,那么,这首诗真的不用花时间学习了,背下来就好。但是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以为是的时候,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从其已知中探寻未知,让学生把瞬时模糊不稳定的感觉延长,转为有序的语言。

解读诗歌,要发现少数关键词中凝聚的诗的奥秘。

蔡晓鸿老师的课,稳、准、狠。只抓几个关键词,往深处里辨析,在文字里追寻诗人的心灵密码,让学生悟个透。就借助这么几个词“羁鸟”,“尘网”“依依”“墟里烟”“桑树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诗人挣脱尘俗羁绊的内在欲望和动机,与回归田园后的轻松、自在、悠闲、坦然。

课堂的有效拓展是很多高中教师乐于追求的。这堂课的拓展,始终不脱离诗歌的本身,不脱离诗歌语言这个最根本的东西,时时处处体现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要求。从诗中的“羁鸟”,联想到陶渊明其他作品中关于“鸟”的意象“①羁鸟恋旧林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羁鸟、倦鸟、飞鸟”,深刻认识诗人情感发展脉络,这个情感的脉络,就是诗人从“入世”到“出世”的思想认识变化过程。应该说,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了诗歌的意脉(隐性情感的起伏状态),是关乎眼前这首诗的,更关乎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动机。

“尘网”与“红尘”辨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无奈:“‘红尘有眷恋不舍的意思,会为‘红尘陶醉。‘尘网带有厌倦厌恶的味道”学生如此品评。汉语有着很强的稳定的联想机制,列举学生熟知的词语,让学生在“红尘”与“尘网”的对比中细细品味诗人微妙而复杂的内心感受,也让学生明白表达形式的重要性。

最为精彩的是关于“桑树颠”中“颠”这个词的辨析。

“在很多人看来,最好的境界是‘使万物各遂其性。是小狗就吠,是公鸡就鸣。陶渊明笔下的公鸡不是‘呆若木鸡,是活泼的,能鸣桑树颠,说明没有受约束限制,天性使然。这个‘性,与“性本爱丘山”的‘性,一个意思。”教师如是提示。

公鸡在树颠鸣叫的这个细节,是诗人无意间的感受和和诗作的浑然天成,教师水到渠成的两三句点拨,一句“天性使然”,让学生轻松顿悟了“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内心的坦然从容了

蔡老师的语文功底是深厚的,当有学生解读袅袅炊烟时认为“我想到毕淑敏写的“像烟灰一样松散”。原来在官场生活比较紧张,返回田园之后,解脱了。”蔡老师巧妙地转移话题“陶渊明可不能化为‘烟灰”可以换用一个词,‘涅槃。离开官场,获得新生,终于无拘无束,无牵无挂了。多好的生命状态啊!”换用“涅槃”,陶渊明离开官场获得新生的人生选择带给学生的情感冲击就被延长和强化了。

教师的点拨既不露痕迹,又恰到好处,可谓“高手”。我们来看两处。

第一处:

生2:“尘网”指官场上的生活。

师:与“网”有什么联系呢?

生3:好像逃不出来,被困在里面。

生4:困于其中,无路可逃。

师:对,借一个“网”字说出来!

教师“对,借一个“网”字说出来!”一个“借”字,学生不知不觉中懂得诗人的情感是必须借助形象而有意蕴的词语来表达的道理。

第二处:

生7:远方村落里,自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感觉很温馨。

师:炊烟袅袅在古代诗歌中,有独特的意味。看到炊烟常常引发乡愁。

师:作修饰用的“依依”带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7:很悠闲很自在很放松。

师: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此處教师在学生“很悠闲很自在很放松”的感性理解基础上,一句刘海粟对联的信手化用,将诗人“回归自然人”的境界顺势托出,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模糊而清晰,由感性而升华为理性了。

汉语词语存在一种潜在的、自动化的联想机制,学生读懂了文字,自然就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懂得了中国传统的归隐文化,至于这种文化对学生的未来是否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恐怕不是一两个讨论题所能左右的。

叶圣陶在悼念朱自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以为语言文字只是枝节,要知道离开了这些枝节就没有另外的大事。”我想,蔡晓鸿老师真正关注了诗的材料,把诗歌的语言文字当作了一件大事来抓,找到了“解读词语”这个解读诗歌的根本方向,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这正是语文课该做的和必须做好的“正”事。

[作者通联:贵州贵阳市观山湖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尘网红尘官场
矿区堆煤场不同煤尘抑制措施对比研究
渡红尘
一种折叠式全断面捕尘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形象
红尘一丈 浮生若梦
红尘千错恍如初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冷热红尘
防风抑尘网设计要点及参数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