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通病”
2018-11-30王志鹏
王志鹏
[摘要]导向金不换,“新闻立台”是坚持把新闻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地市电视台来说,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坚持“新闻立台”。播报地市时政新闻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职能,目前地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普遍缺乏新意,缺乏影响力,本文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对地市电视台时政类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对“通病”采用举例的方式,旨在提高地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感染力、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通病”
地市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指地方党政机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报道。最能体现地市新闻报道的是地市电视台的《全市新闻联播》节目,其涵盖了地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报道。对地市来说,地市电视台时政新闻重点体现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工程、工作要求、最新动态、地方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心的焦点等。以上这些重点关注的内容涉及百姓民生,是广大受众最为关心关注的内容。地方电视台是发布这些内容的重要平台。然而,在日常的新闻采访编辑制作中。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呆板、形式比较单一、新闻编排缺乏创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很难发挥其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下面对地市新闻报道的通病进行分析。
一、时政新闻重会议,轻内容;重领导。轻新闻本质
目前各地市的新闻报道多把聚焦的目光聚集到领导活动和会议上,缺乏对领导活动和会议内容的深度挖掘。比如《我市召开市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简要内容是:3月28日,我市召开市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全面动员部署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工作。分析一下,这条消息一共580字,会议内容很鲜明,围绕公务员用车改革实施,材料统筹也不错。从新闻角度讲,会议是当天召开的,内容公车改革是全新的。但仔细想一想,会议联播天天报得多,每天都是这样的说法,都是采用“谁谁说,谁谁强调,谁谁指出,谁谁最后说”这样的写作方法,可以说新闻没有做到百新不厌。如果从新闻本质的角度,能不能找到更加重要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呢?里面众多的措施,只要找到一项吸引人的,作为新闻标题来展现,比如“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我市市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做到六个不得”或者以下“六个不得”任何一方面都可以作为重点单独说: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车辆,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用途使用或固定给个人使用执法执勤、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福利,不得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要统筹推进,加强宣传引导、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纪律、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可以说。换一个角度新闻就有更大的展现空间。再比如,这条会议新闻《全市商务局长会议召开》,稿件从头到尾就是按照記者参加会议时的会序写的报道。审稿的时候,看完也不知道这篇稿件的重点在哪里,哪里最吸引人。主管台领导审稿就评论一句“300字稿件虽小,没有观点是大”。可以说,新闻部主任在安排选题之前就已经知道每年“全市商务局长会议”内容基本就是总结,多数会议没有鲜明的主题,大杂烩,流水账。但是如果在采访前能够策划出“首季开门红攻坚月”来谈,效果就一下鲜明起来。
另外,这一类稿件的通病就是材料的罗列,没有丝毫的统筹,看不出前后的逻辑关系。会议的新闻不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提炼出会议中最重要最能吸引你的要点。经济学市场营销方向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卖点营销”,就是在市场营销中引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一种销售手段或技巧,具体地说是为展示自己产品的特点、优点而提炼的语言和演示。在这里,其实也适合新闻稿件。你的稿件能给观众带来什么?能不能找到独家的“卖点”?
找到了稿件的“卖点”就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契合点。选题“全市医疗系统年终总结大会”,这和上面的商务局的大会一样,但是这名记者就发现会议中有一个亮点,就是今年的异地医保报销便捷,另外可以在哈尔滨的多家三甲医院直接阶段报销。记者将这个点单独写出来,对内容进行梳理,并注明在今天召开的“全市医疗系统年终总结大会”上获悉,这样新闻的主打内容就凸显出来,新闻价值一下提高了。
二、时政新闻程式化、概念化重。轻生动化传播
上面举例的《我市召开市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就是按照程式化进行的。缺乏记者的调查与思考。比如记者参加市委宣传部会议了解到其中一个点,就是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全市的网络媒体个人公众号“大V”等“微媒体”在全市掀起“走基层看家乡,我为家乡点个赞”的活动。记者了解到这个亮点,把它单独列出来,跟随微媒体一起走基层,拍摄到最鲜活的画面。此外,在导语上也进行创新。导语写道,“点赞”的“赞”是赞美,也是赞同。从2015年9月到2016年7月,绥化市先后五次组织微媒体代表走进粮食收储、食品加工、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工业产业项目发展典型,以音视图文等形式向网上推送信息。引导微媒传递正能量,为家乡的新变化、新气象、新发展点赞。
这样一来,整个事件是吸引人的,正文也从植保飞行队的遥控式农业喷洒飞行器入手,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条两分三十秒的电视新闻也在省台《新闻联播》播出,并获得当年新闻奖。去程式化,去概念化不是真正意义上删除去除,而是通过全新的传播方式,让有意义的新闻变得更有意思。
三、报道角度单一化,报道视角不接地气
比如《全市项目开复工现场会议》,看新闻标题就感觉报道的角度真是太单一了。报道的视角就是开会的现场。画面也都是传统电视新闻的画面。这样的报道属于地市电视台电视新闻最大的通病——不接地气。在这条稿件中,项目要素很全,现场也很宏大,但是就是让人感觉到了距离。距离没拉近,美也没有了。这种报道,可以采用拆分组合的办法,重要的会议重要的活动可以将重要的点提出来,然后重新组合来做复合式报道。各部分尽量独立,不要交叉太多。即使总量比原来更长了,但由于是三篇报道。给人感觉也不长。此外,一定要注意电视新闻现场和同期声恰到好处的运用。让画面生动形象直观,抓眼球、抓人心。
以上笔者就地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通病”进行了剖析,地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找准了通病,就能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