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视角下广东高职高专财经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018-11-30杨月莹霍震
杨月莹 霍震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各项政策的推进下,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上不断探索新路径。广东省各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每一年为社会推送的人才多达数十万,不少地方呈现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饱和的状态。因此,有一部分高职高专财经类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着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浪潮的到来,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已经成为了趋势。本文以继续教育为视角,对广东省高职高专财经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探索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继续教育 财经类 创新創业
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广东省高等教育日益往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方向发展,各高校为了培养出具备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同时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已逐渐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高专的财经类专业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例,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融入到学历晋升与专业技能证书培训体系中,试点实施后,取得一定成效。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广东各高职高专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地方人社局统一组织的SYB创业培训为主,该培训课使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授课方法,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课以来,培训效果良好,通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的学生将近9成,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课程能学习到较有用的理论知识。但经过调研,有部分学生认为SYB创业培训课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未能与他们的专业相结合,内容不够“接地气”;课程连续压缩在10天内完成,强度非常大,难以消化。
财经类的学生在企业运营和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有专业知识,能为创业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把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实现学校授课与企业对接,提高创业项目的落地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融入创新创业素质培训和能力拓展,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还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置的过程中,不仅是把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知识简单叠加,应做到突出专业特色,在各教学环节中把教学内容和创业元素有机结合。教学管理方面,应做到维持教学秩序稳定的基础上,提供适合创业培训的环境和教学设备。对于创业意愿非常强烈的学生,基础的授课可能还不能满足于他们的需求,学校可以推荐他们到创业实体企业开展实践活动。
二、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因此开拓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多方面补充学生在课程安排上缺少的课外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采取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计划中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整个计划贯穿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的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单位包括学校、人社局、企业,各单位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活动,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具体的活动项目和时间,从而形成了学校、人社局、企业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三、探索创新创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国内高等教育在招生、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和电商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继续教育作为提高社会人员学历的重要手段,应该打破传统的模式,丰富授课的方式。目前继续教育普遍存在教育制度不健全、授课方式单一、办学资源薄弱等难题,因此根据综合性大学特点和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是本课题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
经过对广东省高职高专设置的继续教育体系的调研,课题小组对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一系列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调查其创新创业的兴趣,按需开设SYB创新创业培训,提高通过率,并宣传相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地方优惠政策,满足受者需求;第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目标,适应时代市场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加大人才输出力度;第三,实现人才与地方企业的对接,增强实操培训,提高实践能力。课题项目经过将近一年的实施,部分项目取得一定成效,值得广东省同类高职高专院校推广学习。
四、结语
构建服务于地方特色经济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应积极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继续教育的“产教合一”可以实现教学中近距离对接商业界,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基本的体现,学生素质方面推向更高的层次。在学生实际创业中加以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企业业务人员经验的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带着创业的任务在实际岗位进行操作,即使毕业离校后也能通过继续教育平台获得技能培训或者指导。
参考文献:
[1]樊丽明.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
[2]王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财经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
[3]孙培东,王晨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