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写作文
2018-11-30金太峰
文/金太峰
近日,笔者拜读了已故作家孙方友的小说——《神偷》《女匪》《蚊刑》。这几篇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其精炼的语言、缜密的结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我觉得小小说创作中的一波三折叙事法,对于初中生写作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孙方友的小小说《蚊刑》为例,简析一下故事情节中的一波三折叙事法。
《蚊刑》是一篇小小说精品,也是最能体现孙方友写作特点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奇妙的阅读快感。1400字不到的篇幅,用了近800字的闲笔来交代陈州的“花脚蚊子”之烈之害,导致火艾供不应求。贾知县为搜刮民脂民膏不择手段,将火艾生意垄断,发明了灭绝人性的蚊刑。受刑者惨痛无比。这些交代读起来令人如临其境。蚊子猖獗——火艾供不应求——贾知县实行垄断,发明蚊刑——受蚊刑者大多一命呜呼——贾知县被土匪蚊刑——安然无恙,这样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环紧扣一环,一折更比一折精彩。
更令人深思的是《蚊刑》结尾部分——
“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众匪惊叹。
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
寥寥数语,似裂帛之音,让人拍案叫绝。最后的这一“折”,可谓“折”到了极致,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何谓一波三折法?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作客央视《开讲啦》节目时,谈到作文写作的秘诀,他说了两个字:折腾。
很多同学小时候都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为什么每次在灰太狼要吃羊的时候,都会发生点意外的事情?就是因为写故事的人太会折腾了,故意要让情节拉长,让故事有些坎坷,不顺利,这样才能吸引人。这就叫“写意外,会折腾”。
一篇记叙文,如果看了开头,就知道文章的结尾,那就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致。把作文写好的诀窍,其实就是要会折腾,就像《西游记》,唐僧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如果没有这些折腾与苦难,《西游记》的故事也就没意思了。
作文叙事贵在一波三折。我们要理解“三折”的含义。这个“三”,是一个很关键的数字。写成功,要经历两次失败,第三次成功;写心理变化,经历三次起伏;写卖关子,卖三次关子。少于三,效果出不来,多于三,又会使文章拖沓。所以,这个“三”可不是虚指,是实指。要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正如我们平时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折”,要折得合情合理,不能硬折,既要顺其自然,又要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让人反感。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写哪一类记事作文,心理变化是吸引人的关键。在描写心理变化时运用一波三折的方法,更能凸显情节的引人入胜。如:写一次“我”登台的演讲比赛,开始时的心理是紧张、害怕;上了台之后突然忘了词,变得更加慌张了;接下来台下响起鼓励的掌声,“我”的心理开始放松,镇定,之后顺利地完成了下面的演讲,越来越自信;最后,演讲成功,高兴与喜悦之情流露了出来。从紧张、慌张到放松、镇定,最后自信和喜悦,这样一篇作文,主要就是通过心理变化的一波三折写出一场演讲比赛的精彩。
在记事作文中,还要学会“卖关子”。什么是“卖关子”?其实就是想说先不说,该说的时候,偏偏绕着弯子说。比如有的同学在文章的开头,经常会以提问的方式来开头——“丁零零……”放学的铃声正欢快地唱着歌,我也跟那铃声一样,心里快活着呢。瞧,我正大摇大摆地走在放学的路上。要问我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嘿,我可要小小地卖个关子,往下看你就知道啦!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卖关子”方式的开头。这样的开头,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在作文中间“卖关子”,效果会更好——可以采用“莫不是……”“难道说……”这样有猜测、预想效果的连接词来引出所“卖”的“关子”,加入新的故事情节或是心理变化。如此一来,就能创造出一波三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