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为三十年中藏着怎样的商业秘笈?

2018-11-30段传敏

新营销 2018年5期
关键词:东升基本法任正非

■文/段传敏

本书是《华为真相》时隔十二年后的修订版。历时五年,作者采访了数百位“华为人”,对原著进行了超过70%的修订,于2016年11月出版。

华为在中国企业界是一座无比巍峨的丰碑。

它的科技创新一骑绝尘;它的国际化程度已领先于国内诸多企业;它非常神秘,其领导人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商界……

有一位观察者一直在追踪华为的成长。十年前,他的《华为真相》一书引发洛阳纸贵。近期他的《华为三十年》更高居商业管理畅销书前列。他就是财经作家、21世纪经济报S道前知名记者,现CEO书院创始人程东升。

他是我的河南同乡,曾经的媒体同行,现在的“同道”——他创办了CEO书院,致力于为商业界CEO们打造一个知识分享与社群学习的平台。这显然与我创办《CEO说》的初衷有着高度的重合。

2018年8月7日晚上,我与程东升相约在广州美丽的唐宁书店,一起探索华为经营的神秘世界。

我从《华为三十年》开始说起:“你的《华为三十年》正在大卖,该书完整记录了华为从‘土狼’到‘狮子’的生死蜕变。在你看来,华为在三十年里面做得最好的三个方面是什么?”

程东升认为,企业“最好的”就是最难说的。“我认为华为最令人赞赏的三个方面应该是:一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二是对技术的痴迷——但它又不是绝对的痴迷,而是一种技术的领先;三是专注,如果说它插足了别的产业,也许它同样能做得很大,但是这个公司就不是华为了,就变成了别的公司。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就是因为它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而且用适度先进的技术做,用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引领,让大家聚合在一起。当然全员持股制度也是华为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在当初,全员持股是一个非常时期迫不得已的做法,当时还没有全员持股的概念,没有像现在完善的募集资金的渠道,所以任正非当时只能向员工借钱,逐步演变到今天变成了全员持股。但现在看来,他的做法非常正确。”

程东升认为,华为在技术上采取的是“领先半步”战略,即华为不追求技术的绝对前沿,只要比对手先进半步就行了。我对此表示疑问,“华为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它在5G时代的技术布局也只是领先半步吗?还是它在全球领域已经占据相当的高度了?”

“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应着不同的战略。比如说,华为在十年前比较小,技术投入不可能太大。但是现在,它的规模比较大,成长为行业内的全球第二大,所以它有足够的资本做战略性研发。研发分为几种:一种是做实用技术,比如手机的功能比昨天好了多少;一种是战略性研发,即五年、十年之后,企业要干什么。但这和它现在所讲的技术理念并不矛盾,一个是战略性、未来性的,一个是它真正需求的。很多的投入也许打水漂,很多小公司根本承担不起如此规模的研发费用。”程东升表示。

《华为基本法》为国内广大企业所熟知,并引起诸多效仿。我很想知道,在程东升眼中,《华为基本法》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觉得它起到了凝聚人心、定心丸的作用。《华为基本法》是1994年正式发布的,规定十年要做一次更新,十年之内不允许做任何修改。比如当时规定,华为只能在信息产业里面发展,不能进入其他产业,直至今天华为也没有涉足其他产业,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共识。今天很多公司处于‘今天做这件事,明天做那件事’的状态,布局了非常多的产业,就是因为其没有一个大纲,所以发展是一个投机性漂移的,没有定态。”程东升认为,《华为基本法》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大家摒弃乱七八糟的想法,专心致志做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不会出现很多投机行为。“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的变革,华为自己也会变,所以《华为基本法》只限定了十年。三十年前华为只是生产交换机,生产我们看不到的设备:手机里面的设备、天线下面的设备等,所以它不需要打广告,只需要卖给移动、电信这些公司。”

程东升,著名财经作家,具有近l0年的媒体工作经历。持续追踪、研究华为,被业内称为华为研究专家。先后出版有《华为真相》、《华为经营管理智慧》等著作。

《华为基本法》是1994年正式发布,1996年定位为“管理大纲”。规定十年要做一次更新。

“十年前华为进军智能手机行业,我觉得它适当突破了《华为基本法》,因为这更接近我们的消费者,从过去华为专注的B2B客户市场扩张到与消费者最近的移动终端B2C市场。十年前,我就预测到华为一定会走到ToC的市场,并且会经营终端店。现在看事实果然如此。现在全国已有几千家华为的终端店、手机体验店,未来的华为可能成为相关产业多元化布局的公司,但是它的布局不会是跳跃性的,一定是就相关的产业进行布局。”程东升说。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参差不齐,之前都是国字头企业,后面有一些B2B的企业,但很多所谓的国际化企业基本上是为了影响国内市场。无论是海信在世界杯做广告,还是海尔在哈佛讲课,它们都是为了国内市场。很多中国企业都视国际化为畏途,为什么华为能够出现管理、人才、渠道方面的国际化?是因为它B2B行业的属性,还是因为它的所谓管理基础?

程东升表示,华为走的任何一步都不是预先想到的。“华为当年的国际化是被迫的,因为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0%,再往上走就是天花板了。尤其在3G时代,他们需要留一些空间给同行,所以在国内市场做不下去时,就必须往外走。不过在此之前,任正非已经预测到国内的市场饱和。全世界的市场和运营商有限,国内市场被占据相当一部分后,向外走是必然的选择。同样,没有国内市场,只做国际市场的风险非常大、投入非常多。只有国内市场源源不断的收益才能支撑它的国际化,这是华为国际化成功的保证。”

现在,很多中国公司要做国际化,如果没有国内市场作为依托,没有现金流的来源,单独开拓一个新的市场,程东升认为这种思路是很危险的。这导致很多公司将来会“死掉”,因为后继乏力,没有现金流、经验、人才储备,国际化的确充满了风险。

“同时,我觉得IBM在华为的管理咨询、管理架构的再造及国际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人才、理念问题同时得到了解决。例如,华为公司目前的技术研发人员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在印度的加尔各答、美国的纽约等全球几十个地方都有研发中心,而且当地的研发实验室都是以当地的外国人为主,所以它的技术研发是充分国际化的架构。”

华为公司里有一个地方非常特殊,就是祷告室。在国外,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一旦从事信仰方面的事情,再重要的工作也会暂时放下,华为的这个地方就允许员工随时去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理念的高度国际化。有了一个核心理念之后,还要有文化的国际化,外国人原本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如果到公司后全部改变了,自然是干不下去的。”程东升说。

他认为,华为公司并不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正确,但它的纠错机制非常好。这就涉及了华为的特点,即现在的治理机构是轮值总裁制。

“比如说,今年轮值也许是许总,下一年就要更替,五个人中,每个人做CEO一年或两年。任正非是华为的精神领袖,除了任正非,华为高管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这是人性的天然排斥。其实,再好的跨国公司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当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任正非、第二个精神领袖的时候,只能让大家平均用力,轮流做庄,这是最好的选择。另外,轮流做庄还可以避免一个问题:如果今年某个总裁出现了失误,另一个总裁很有可能在明年把这个失误矫正,让这些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同时又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弥补他们之间的短板,形成一种集体领导的合力。”

猜你喜欢

东升基本法任正非
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收获
东升齿轮
Ren Zhengfei in My Memory
苦难英雄任正非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焦点任正非
资管业的基本法应当是《信托法》
新东升“直销+”引领未来
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提请主体
新题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