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训练点,有效提升语用能力
——以《揠苗助长》教学为例

2018-11-30江苏溧阳市泓口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禾苗农夫文本

江苏溧阳市泓口小学 赵 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首要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中“语用”,既有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有阅读中融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识的抒发与倾吐,更有利用说写叩击文本,进入语境进行对话和直白的过程……因此,找准语言训练点,是提升“语用”能力的必然途径。笔者认为,应站在“语用”的高度对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让每一篇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成为“语用”训练点。那么,如何寻求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最佳训练点,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呢?

下面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教学为例来谈谈笔者的实践体会。

一、品味字词内涵,触摸人物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易懂的小故事,让人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读课文时,这样设计:

1.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哪几小节写宋国农夫?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生1:农夫和他的儿子,1~3节写的是农夫。

生2:农夫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

生3:农夫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

2.可见,农夫心里十分焦急。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农夫很焦急?

在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故事中农夫的特点是“急”。然后,围绕“急”字研读文本,让学生自主读一读、圈一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结合“焦”古文字,分析字形——上面鸟下面四点像火,如今这把火烧在农夫的心里。从而读出农夫之焦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二、巧借插图资源,读懂题意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不可替代的优质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插图,将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炼重点,化解难点,引导学生看图、读图、悟图,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1.看看书上的插图,出示:说说农夫是怎样拔禾苗的。

生1:农夫在弯着腰、弓着腿拔禾苗。

生2:他一边笑,一边手不停地拔着。

2.从他开心的神情,猜猜他心里想些什么。

生1:不能歇息,这样可以帮助禾苗快点儿长。

生2:我们家的禾苗终于长了一大截,你看我,多能干呀!

师:就这样他一边拔一边想,“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这么长时间没有休息,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这就是题目“揠苗”的意思。同学们反复读一读,感悟农夫之喜悦心理。

3.农夫不停地干着,当他将所有的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完,想一想他会累成什么样儿。

生1:他会累趴下,累得手臂抬不起,腰都酸了,骨头也散架了。

生2:他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直观多彩的画面,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和表达欲望。理解“筋疲力尽”水到渠成,把这种感觉带进朗读中,更激发了学生情感的抒发。

三、变换角色体验,明辨是非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点拨和指导。”因此教学中应努力还原言语中的形象,让学生的心灵亲近之、体认之,获得情感的、道德的体验。

当学生读完农夫兴致勃勃的一段话,笔者这样设计:

1.禾苗真的长了一大截了吗?农夫把小禾苗拔高了,小禾苗高兴吗?假如你就是小禾苗,老师就是农夫,把你拔高,老师对几个学生做使劲拔的动作,你会说什么?

生1:请不要拔我啊,拔了我会死掉的!

生2:不要拔我啊,我是慢慢长的,你想让我快快长的话,就给我施点肥吧!

生3:离开土壤我会失去营养和水分的……

2.你们说说,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禾苗生长?

生1:禾苗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

生2:及时灌溉浇水……

此时,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情感磁场”,在这个磁场中,学生的思维神经与语言神经得到激活,此时进行语言训练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实践体验中,学生深深明白:农夫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应事物规律。

四、有效拓展想象,明白寓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指导学生想象农夫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课文开头:

1.“天天”一词,你眼前仿佛看到田边有一位怎样“焦急透顶”的农夫呢?

生1:一会儿到这边看看,一会儿到那边望望,一会儿跺脚,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又叹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生2:似乎听到他自言自语地说,禾苗啊,你快点儿长。

学生在边读边想中,感悟到了此时农夫心急如焚的样子。

课文结尾:

1.第二天,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结果?面对全部枯死的禾苗,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生1:农夫你要有耐心,才能有收获。

生2:你看,一着急,把事情办砸了吧!

生3:农夫啊,禾苗离开土壤,吸收不到营养会枯死,禾苗有它的生长规律。

师引导:禾苗有它的生长规律,农夫这么一拔,就破坏了它的生长规律。

学生用自己的言语表述对文本的理解,这就是故事的寓意。

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了坏事的事例?

生1:爸妈为了让我不输在起跑线上,周末帮我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加上做作业,我都没有休息。

生2:我比较瘦小,爸妈为让我长成高个子,总喜欢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真的吃了有用吗?

生3:妈妈为了减肥,连续几天都不吃饭,差一点儿饿出胃病。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身上发生的类似的事。教师说:“看来,你们的爸妈都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无论学习,还是生长、减肥等事情,都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违背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然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走一个来回”,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出发,读懂人物和故事,再从思想内容出发,回到语言文字,明白故事的寓意,这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富有价值的训练点,真正做到让学生有话可练。教学中相融相合,不经意间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禾苗农夫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躺在树下的农夫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禾苗上的露珠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农夫卖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