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018-11-30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佟天涛
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 佟天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然而当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些班级的数学教学几乎成了“精英”教学。这种情况背离了新课标的要求,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六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探析
(一)教学内容编排跨度大
⒈几何图形从平面骤升到立体。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几乎都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而进入六年级后的第二单元,就开始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由平面到立体概念知识的增加,学生的空间观念迅速由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发生了质的改变,使得空间观念不强的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⒉数量关系从具体跨越到抽象。
一到五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数量关系,大多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只要设置特定的生活情境,再结合生活经验,加以点拨,学生便可总结出相关结论。而六年级的数量关系,与许多学生的生活经验背离,无法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太过抽象,所以即使通过讲解,仍无法使一些学生理解。
⒊部分知识的前后间隔时间长。
五年级下册教学了圆的知识,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的概念性知识较多,圆的周长、面积计算起来相对比较复杂,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学生能基本掌握。然而到了六年级,再学习圆柱、圆锥,学生已经遗忘了以前的知识,所以老师不得不再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
(二)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
⒈就近入学。
国家提倡的是就近入学的政策,但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却并不均衡,名校占据教学软件和硬件的优势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改变。这样就打击了一些生活在二、三流校区的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
2.家庭因素。
(1)家长的重视程度。社会上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功利化非常明显,孩子中低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就觉得值得培养,不惜一切代价。相反,经过中低年级几年的努力,孩子学习成绩还是一般化的,他们就不重视了,在家长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
⑵监护人身份差异对学生的影响。由于父母在外打工,许多学生就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学生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家甚至亲友家,到了高年级爷爷奶奶的话根本不顶用。有些学生受电视、电脑的诱惑根本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后。
进入六年级后,数学知识变得相对抽象,有些教师不是想办法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而是走捷径让学生死搬硬套一些公式、方法。有的教师为了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大搞题海战术,进行重复训练,虽然在短时间内有的学生看似有一定的进步,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反而使学生的学习劳而无功,学生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⒉马太效应、标签化心理。
进入高年级后,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已经定型,于是更加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各种表扬、荣誉、活动只会和优生有缘,便形成了典型的马太效应。有的教师只提优不补差,放弃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对他们是“任其发展”,导致优差生差距拉大。
(四)学生个体因素差异
⒈学习态度差异。
六年级数学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种难度容易让他们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在遇到难题时,学生就面临着双重选择,一部分意志坚强的学生会坚持不懈,努力攻关,最终得到正确答案;而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则容易退缩,放弃努力而只等待家长或老师的讲解。
⒉思维发展差异。
高年级数学课程中,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一些,对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产生了直接影响。
⒊基础知识差异。
由于少数学生在中低年级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到了高年级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薄弱的情况就显现出来。
二、六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解决对策
导致六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很多,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⒈发展空间观念。
有些学生不能较快接受课本里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但我们认为,只要让学生多与实物接触,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会慢慢培养起来。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让他们仔细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再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出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亲历感悟中,发展空间观念。
2.强化基础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数量关系,寻找新旧知识的生长点,笔者的经验是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加强基础题的训练,每节课开始时都出示基础训练题。这些基础题的训练,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系统学习较为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指明方向。
(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⒈建立家校联系平台。
在学校的组织下,教师要和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我们可通过电话家访、上门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家自学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状况。对留守学生父母要求至少一人留守家庭。
2.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大量无意义的识记,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也容易使记忆内容混淆,形成张冠李戴。我们应该在旧知上寻找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感悟,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3.消除个体差异。
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加之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到了高年级,差距渐渐明显。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使得教育功利化。我们要对那些“弱势群体”予以更多关注,否则他们的差距就会急剧拉大。
4.做好心理疏导。
对于学困生,教师应首先向他们描述六年级可能遇到的难点,让他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遇到学习困境时,教师可针对性地复习一些基础知识,也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年级数学学习的难度逐步增大,挫伤了部分学生的信心,也使得部分教师对教学产生怀疑。教师要对可能出现的教学困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找到教学困境产生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时不必纠缠一时的教学难点,有些阶段性的知识难点,随着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将自行解决。
[1]朱勇华.如何控制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J].新课程研究,2008(2).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