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积累小学生的数学经验
2018-11-30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八湖小学夏友立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八湖小学 夏友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规定,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要从基础知识的夯实逐渐过渡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直观。学生在进行操作活动的时候,也会被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设计操作问题,唤起学生的操作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问题,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问题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尺度,既要控制好难度,让小学生可以找到突破的出发点,有利于后面实践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要提升问题的层次,高于平常所学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开拓思维。因此,在设置问题之前,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剖析教材上原有的题目,在提高难度的同时和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做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全班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通过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平行四边形来求其面积,并且想出求面积的不同方法,至少两种。此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低层次的同学要求想出一种即可,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且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促进者的作用,给予学生提示,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自主探究,在活动中积累探究经验
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学生慢慢就会积累很多经验,而经验是思想的结果,是熟谙事物的总体,是宝贵的思想果实。而探究的经验不是简单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得到的,它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去体验,通过日积月累才可以收获。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探究活动的教学情景,尽可能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同身受,为积累探究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章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需要的实验工具有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剪刀、胶布等。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利用这些工具把这些三角形拼成一个熟悉的图形,自由发挥,自主创作。有的学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组完成了梯形的拼接…学生们都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动手创造,全部认真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明白合作探究的价值。
三、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习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去发现数学真理,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意识。再多的真理都不如付诸实践,学生只有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用进操作活动中,才能突显真理的价值。例如,在学习“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过程中,七巧板就是进行探究活动的一项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采取拼一拼的方法或用直尺直接测量的方法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是值得鼓励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赞扬,增强学生实践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依靠合作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同学们智慧的结晶探究出来的答案一定比较全面,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各自的特征以及差异也可以有效达成。在这种合作探究的氛围下,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进而帮助学生积累探究经验。
四、积累操作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何看出一个儿童的智慧之处,就在于他的动手能力。因为动手操作的能力不仅是展示一个儿童实践的能力,而且还能看出他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努力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改掉容易依赖他人的坏习惯。例如,在教学如何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推导出面积公式。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课堂关系,而且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整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有助于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自主观察这些图形,然后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接着自主创造一幅类似的图形,随意发挥,有理皆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来的图形,就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值得鼓励和表扬。
总而言之,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实践可以获得最直接的认识,进而在头脑中留下对数学关系最真实的看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动手创作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1]徐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6(07).
[2]郑春丽.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践意识的渗透对策[J].读与写,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