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探索
2018-11-30
德育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没有德育,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空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中英语教师要自觉地将英语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将德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在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积极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读有思想的文本,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英语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其中涉及的很多阅读篇章、听力文本,都含有十分丰富的德育知识,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开展教学。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挖掘有意义、有营养的内容,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德育的结合点,在赋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比如,在讲授北师大版教材第一模块中的课文《Memories of Christmas》(圣诞节的记忆)时,教师注意到文章中动词的使用很丰富,伴随圣诞节的临近,作者的兴奋感是与日俱增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情感变化的同时,还关注到动词的使用对情感变化的传达,使学生通过使用动词复述文章内容,体验圣诞节的快乐。而圣诞节的精神不仅仅如此,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在童年会那么期盼圣诞节的来临、圣诞老人象征着什么、什么是最珍贵的等问题,使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圣诞节所传达的给予、关怀和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心灵受到了触动。
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唤起不同价值观的碰撞
在英语教学中,问题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有意义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语言能力,思想受到启迪。教师要围绕教材的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能得到提升。师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双方都得到教育。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讨论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课文《Viking Voyages to America》(海盗航行到美国)时,就提出问题“主人公Eric the Red(红头发埃里克)到底是不是值得尊敬的人”。而文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犯罪而被流放并发现了美洲大陆的过程,主人公本身就是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是犯人,却又勇敢、坚毅。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得到碰撞,他们在讨论的同时既学习、用到了文中的语言,又启迪了心智。
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捕捉德育契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实现语言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得到提高,品质得到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组织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知识竞赛等课堂交互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感受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性,切身体会英语的使用。例如,当讲到 《Protecting the Sea》(保护海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更为有效的海洋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小组合作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幸福。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的,教学是与生命的对话。教师只有认真挖掘教材,并有意识地把一些观点、思想提炼出来,加以分析、引申、深化,以问题为引导,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发现、感受朴素的价值取向,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认同,接受主流价值观,促进学科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