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

2018-11-30韩莉梅

教师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字课文家长

韩莉梅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江苏扬州 225000)

曾有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向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请教,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曹老师无一例外地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的确,成为一个朗读者,是学生学好语文、走向深度阅读的不二法宝。

一、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1.组织学生观看《朗读者》

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一推出便受到了热议和追捧,甚至引发了一轮文化热潮。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朗读者》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阅读热情。换言之,每个人都有阅读的需求。朗读为人们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大门,更为儿童铺设了认识世界的道路。

有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收看了这档节目,但也有孩子对此只有耳闻。于是笔者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收看了一期节目。知性的董卿、温馨的氛围、知名的嘉宾,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当令人身心舒适的音乐响起,当嘉宾娓娓道来,教室里显得异常安静。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地沉浸在节目之中。独特新颖的形式和意蕴深刻的内涵让学生对“朗读”二字有了新的认识,更产生了放声朗读的冲动。他们第一次发现,朗读竟是件如此美妙的事情。

2.教师做朗读示范者

教师要读书,语文教师更要博览群书。既要阅专业书籍,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更要阅读经典文学名著,丰富自身的底蕴。还要阅读优秀的报刊,甚至利用零散的碎片时间进行手机阅读。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留意那些特别适合小学生的文字,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读给他们听。当老师的读书声响起时,充盈在孩子耳畔的不只是声音,还包含了思想和情感。文字背后的意蕴会随着声音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动听的声音和美妙的文字完美融合,最终化作可以滋养学生的精神营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范读。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好比作家形象而又生动的文字,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像老师那样身心入境地美美地读一读的强烈欲望。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养成拿到课文就忍不住放声朗读的习惯。同时,教师朗读时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的把握也会不留痕迹地予以学生技巧性的指导。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可谓水到渠成。朗读,就真正转化成了阅读教学的生产力。

二、精选朗读内容

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适合小学生,也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适于朗读。小学生的品鉴能力也不足以让他们能很快筛选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材料。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

1.朗读好教材中的课文

有些老师发现,课文学完了,部分学生居然还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连课文都无法顺畅连贯朗读的学生,学习效果根本无从谈起。出现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教师的失职。学习语文,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首先要从读好课文抓起。预习阶段就必须明确要求学生大声反复朗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理解,还能练习口头语言表达。因为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给所有人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这样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恐怕也就完成过半了。

2.进行主题诵读

央视的《朗读者》每期围绕一个关键词,选择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因为主题鲜明、意蕴深刻,因而有很强的感染力。受此启发,笔者也根据特定的时节,布置学生去精选相关的诗歌和文章,或从长篇的文学作品里撷取片段。如开学初举行“春之声”朗诵活动,除了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忆江南》《咏柳》等古诗,学生还从朱自清的《春》、许地山的《春底林野》等作品中选取了段落进行诵读。结合传统节日,可以举行“清明诗会”和“端午诗会”,同学以独诵或齐读的形式吟名诗名篇,诠释诗歌的音韵之美,用声音传达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情怀。

3.推荐书目中的精彩片段

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推荐书目。为了保证阅读效果,班级会定期举行读书会。除了导读推荐、话题讨论、读后感交流和知识问答外,还要举行赏读活动。同学们从书中选出最打动自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来跟大家分享。由于所读内容都是大家熟悉的,加上人手都有一本书,所以很多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因为每个人朗读的片段不尽相同,所以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等于又对书的内容做了大致回顾,既加深了印象,也升华了体验,可谓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经教师引导之后,那些末流作品不会出现在孩子的朗读目录里,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字自然就被杜绝在了阅读大门之外。

三、创设朗读平台

学生在校都有既定的课程和学习任务,所以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为学生搭建朗读平台,将朗读日常化和生活化。目前,主要开辟了以下渠道:

1.用好课前预备时间

每节课前都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能在30秒内迅速调整好状态,所以可利用剩下的时间安排学生诵读。逢语文课,除课前预备,再腾出3分钟,这样加起来约有5分钟时间,可安排两名学生登台朗读自选内容。学生们会自觉地根据座位顺序依次上台。实践一个阶段后,学生对朗读的时间和篇幅都能较好把握,且都会提前做好准备,朗读效果得到了有力保证。

2.把握午休时间进行朗读

学生每天中午约有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这是他们徜徉文字的幸福时光。学生们会把自己订阅的有较高品位和价值的《读者》《意林》《演讲与口才》等杂志带到学校。每天自由阅读结束前都会请几名同学从当日阅读的内容里选择段落读给大家听。这时候同学们都会争先恐后抢着到台前分享。朗读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听众还会去找朗读者借杂志来读个痛快。这样一来,同学们的阅读材料漂流了起来,带来了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3.鼓励亲子共读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说:“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时发生: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家长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东西;家长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家长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家长听,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倡导家长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让家长体会到陪着孩子朗读,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对孩子最高贵的精神滋养。

4.开辟微信阅读平台

在节假日这些时间相对充裕的日子,我们拜请家长用手机录制孩子朗读的音频或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一方面记录孩子触摸文字的动人情景,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也可以加强班级内交流,让他们听到更多美妙的声音,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朗读者活动开展以来,教师可以深切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曾经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自信了,曾经磕巴的孩子能流利朗读了,曾经对文字提不起兴趣的孩子闲暇时会捧起书静静阅读了。孩子们通过朗读感受着语言的音韵之美,透过自己的声音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情感中升华出对生活的热爱。

[1]张秀军.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8).

[2]徐艳.用热爱和专业照亮母语启蒙教育的智慧之路[J].教育视界,2017,(18).

[3]华珍.何谓“母语”[J].小学教学研究,1996,(11).

[4]姚亮.亲近母语——书香中国[J].江苏教育,2006,(20).

猜你喜欢

文字课文家长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背课文的小偷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