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课堂,回归儿童的需求
——“四维”数学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2018-11-30江苏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 金 楷
一、校本的开发思考
“在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关注中,我们在寻找适切儿童生命发展的数学教育的通道,试图在数学视野与育人视界的对接中寻找土壤,在数学思维与思想的共生中确立维度。”“童本课堂”校本教材的开发正是基于以上思考,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蓝本,从“童眼看、童手做、童语讲、童心品”四个维度开发实践框架,站在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立场上,细致体察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与需求,努力将数学学科自身的逻辑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逻辑相互映照,提供适宜的环境维护和引发他们的天性。
二、理论与实践框架
(一)童眼看,回归儿童的视角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了探求儿童数学学习规律,我们思考并研究:儿童眼中的数学是什么样子?儿童学习数学有什么困难?儿童的生活体验有哪些?儿童的数学经验究竟是什么?“童眼看”数学,旨在回归儿童的视角。
1.阅读课本:从静态走向动态
课本是儿童学习数学的载体,学生正是从接触课本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如何让好动的儿童喜欢静态的课本呢?我们创编了《看看我的数学书》这一丛书,引领儿童阅读课本。例如,一年级的《我和数学书交朋友》让学生在认一认、闻一闻、翻一翻课本中走进神秘奇妙的数学世界;六年级的《我眼中的数学书》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了解学情、规划学习、回顾反思、修正学法、分享成果、查漏补缺。
2.观察生活:从现象走向本质
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我们创编了孕育大量数学概念、原理和解题方法的生活问题、童话故事、数学趣题等,通过询问、对比等数学活动训练学生善于捕捉事物的能力和观察数学的眼光,引领他们从生活现象走向数学本质。
3.关注起点:从体验走向经验
儿童的学习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有时他们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但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间却是合理的。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我们选择了大量贴近学生的教学素材和不断变化的生活问题,创设“找一找”“变一变”“辨一辨”等活动,促使学生在亲历的体验中完善、积累经验。
(二)童手做,激发儿童的创造
“做”在儿童数学中具有强大的作用。“童手做”数学,把数学学习转化成一个个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放开手,让他们自己玩、自己学,自由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打破常规,发散思维,消除思维定式。
1.提供时空:从自由走向自主
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一种数学方法的掌握,而是从整体意义上对数学活动的领悟。我们把数学学习变成一个游戏或一个小制作,提供合理的规则,提供保真和仿真的可能,留下自由操作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游戏或小制作。
2.强调合作:从个体走向群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围绕国家课程的学习内容,开展的合作学习总是让人缺乏兴致。因此,我们策划了既符合学生实际数学水平,又利于同伴合作的操作活动。如扑克的乐园、乘法山的秘密等,当学生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时,就会由内而外要求与同学合作,这样的合作从被动走向主动。
3.激活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
“童手做”的教学过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以“做中学”的要求为基础,主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在操作中一方面感受规律,另一方面还能让儿童亲身体验失败的感觉。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历失败会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寻求失败的原因,从头开始缕清脉络,思考每一步成功或失败之处,从感性走向理性。
(三)童语讲,展现儿童的思维
独立思考作为一种思维品质,其培养与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是从培养内部语言能力开始的。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天才,他们可以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口语、画画和动作都是他们独特的语言表达平台。“童语讲”数学,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途径,在倾听童言稚语时,我们不仅欣赏童心飞扬,还催生儿童数学智慧。
1.口语表述:从随意走向规范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和语言,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和语言,就要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传播。表达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缜密性,表达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复述数学家的故事》《听听我的奇思妙想》等书的内容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画图表现:从单一走向多彩
画画、涂鸦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我们引导学生用画面来表达对数学的感悟和自己独特的思考。《丰富的图形王国》《我的上学路线图》等书中一幅幅充满童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画表达着儿童内心的感悟。数形结合,丰盈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改变了数学用文字和符号表述的单一,体现着数学表达的丰富多彩。
3.动作展示:从平面走向立体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信息资料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人体动作。我们尝试利用儿童身体展示来理解数学意义,合理地发挥身体语言的无声艺术作用,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童心品,提升儿童的素养
“童心品”数学,凭借数学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训练、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的交流,由表入里、由末探本,让数学内在的理性精神以一种可以触摸、可以表达、可以分享的方式,让儿童感悟、体验活泼的智慧操练、深切的情意投入、真挚的关爱互助和完整的人格,让精神在他们身上发生、滋养、成熟并转化为他们今后认识世界不竭的力量源泉。
1.欣赏启迪:从美丽走向美妙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之美博大精深。数学的美学价值不仅仅在于给人以直观美感,更在于它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童心品”引领儿童走进世界名画、神秘自然、数学王国等,感受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符号美、和谐统一美。
2.文化熏陶:从温度走向深度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儿童认识几位数学界的大师,了解数学家的人生经历,了解数学的历史:从《结绳计数》的源头萌芽,逐步成长为分门别类的参天“大数”的过程;聆听关于数学与人生哲理、数学与智慧的小故事。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但对人文内容的有效关注和巧妙引导,对人性美好的品质都悄悄润泽于儿童心田。
3.感悟方法:从冰冷走向火热
数学从其萌芽状态逐步发展到今天这样严密的演绎体系,是几千年来数以万计的数学家共同努力而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形影相随。儿童鉴赏了勾股定理、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幻方法则,感悟演绎与归纳的两种思想;品味了鸡兔同笼、顺水行舟、蜂窝猜想,受到了“变与不变”“曲与直”“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教育;在解决了一个个趣题后,产生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火热思考。
我们认为,儿童数学应该五彩斑斓,插上想象的翅膀,是一种“活的数学”,一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儿童想象力和激情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