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种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教学有效性探微

2018-11-30江苏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评价

江苏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 赵 莉

习作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习作批改,常常是教师“细致”地批,错别字、病句等都越俎代庖,内容的增添或删减,也是用成人化的语言经验代替了学生的语言体验。教师的点评,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这些做法的弊端显而易见,从学生角度看,一是学生不明白自己习作的问题症结所在,习作水平停滞不前;二是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丧失了习作修改的主动性。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过重的教学负担。这种传统低效的习作批改方法俨然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为改变现状,我立足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赏识性评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必须走进儿童的世界,体会儿童心理,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从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性格特点,针对性地做出赏识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书面写作时词不达意,按照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于是就给他们“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这么好,那就更棒了!”

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能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表扬的特点,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把情感倾注笔尖,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一毫,只要有独到之处,进步之处,就进行充分有效的激励引领和点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逐渐进入乐写、善写的良性循环。如 “你的语言太吸引人了,你积累了那么多表达人物心情的词语,真棒!”“你的比喻句是那样生动、贴切,最后结尾实在精彩极了!”“布玩具狗也被你写活了,它真的能够伴你玩了!”等等。

这样的赏识性点评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为提高习作水平打下了基础。

二、以引导性评价,锻炼学生推敲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习作批改必不可少。要将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要化“改”为“导”,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修改习作。

例如,面对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教师点拨:“这一部分,能关注下人物的动作吗”“这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就知道这篇作文哪里需要修改,怎样修改。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习作会存在着这样一种问题——学生习惯用一些所谓的好词好句来充实文章。表面上看,这样的文章很具有文学的欣赏性,但事实上对学生写作文是不利的。因为,习作是学生内心的真实表达,而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面对这样“虚假”的描写,我们就要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用个性的语言来修改。

“春天到了,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这样写春天很美,但缺乏个性。教师点拨:“你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说:“我眼里的春天,风小了,吹在身上没那么冷了。”有的说:“我看到小草泛绿了。”有的说:“我家小区里的柳树长嫩芽了。”还有的说:“我又见到小燕子了。”……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体悟,就避免了千篇一律。

写事写不具体是学生的通病。批改中如何点拨?以“擦黑板”为例,“擦黑板之前你先要做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擦黑板之后你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没有擦干净,你又会怎么做,”在教师的引导下,擦黑板就分解为“拿—擦—看—想”四个环节,然后通过层层追问,把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文章就形象具体了。

教师也可以把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以资鼓励,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一篇习作经过仔细推敲后的巨大变化。

习作批改,重点不是批改,而是引导,只有教会学生自己改,才是有效的。通过这样引导性的习作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篇习作,培养学生推敲文字的能力,逐渐提高习作素养。

三、以互动性评价,激励学生精益求精

习作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最头痛的一件事,如果能经常体验到习作的快乐,那么就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针对习作批改,我也想到了这一点。

1.习作发布会

每月举行一次班级“习作发布会”,将习作中有代表性的几篇进行公开批改。先出示文章,让学生读后打一个基本分;然后各抒己见,提出修改意见,每完善一处,就给作文加上相应的分数。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推敲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习作中字词的运用是否恰当,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谋篇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等。最后,让此文作者综合大家的意见,修改整理好习作。

学生修改整体习作后,教师进行第二次批改。根据学生的修改态度、质量等情况再加上相应的分数,评定等级,作为该学生此篇作文的最终成绩。显然,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习作肯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上升了至少一个台阶,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习作接力赛

以组为单位,给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接力使用。周一,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第一位学生回家根据要求写一篇习作。周二,这本本子传到第二位同学手里,在阅读了前面一位同学的习作后,写下阅读感受,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以第一位同学的习作为基础,进行二次写作。以此类推,直至周六。一周结束,利用周一中午的阅读时间小组内进行传阅。最后,当堂完成这篇习作。

这种习作接力赛,学生除了可以了解自己的习作被其他同学给予的评价,还可以拜读其他同学的作品,博采众长。通过交流,在一次又一次的习作批改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此篇文章的写作技巧,成功习作,且有趣味。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不仅自己写习作,评习作,有时候,接力日记本辗转到家长的手上,他们也会非常热情地参与进来,还能在上面留下他们的看法和期望,习作更有效了。

这种互动式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养成从读者的角度评价、推敲自己习作的习惯,从而在推敲中不断精益求精,取得习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以成果性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这里的成果性评价是指将优秀的习作编辑成册或者刊登在各类公众媒体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更要主动创设、拓宽学生投稿的途径。要打破仅仅给报纸杂志投稿的传统观念,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征文活动、作文竞赛;组织学生自编作文报、班级作文选、校园作文展;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网上注册班级博客,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发表上去。这样既提高了习作被录用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学生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当学生的习作被优秀习作集收录后,会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这种积极的评价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的习作是优秀的,暗示自己是有写作潜力的,从而激发学生带着热情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每次写作中来。

2015年,我所执教的六年级出版了优秀习作集。毕业前夕,总看见他们捧着作文集津津有味地读着。当看到自己的习作时,或者别人赞赏自己的习作时,他们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都绽放在脸上。我相信,那一刻,他们肯定爱上了文字,爱上了写作。

改变传统的习作批改方式,让语文教师从习作批改中解放出来,减轻负担,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其他语文教学问题,反思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习作批改提高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习作批改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改变传统低效的作文批改方法,变单一为多元化,相信这样的习作批改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习作结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习作展示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