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操作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2018-11-30文葛燕
文 葛 燕
操作性学习是一种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物体,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方式。那么,操作性学习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
一、操作性学习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一)操作性学习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依靠多种智力。在操作性学习中伴随着语言能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交流智力等一些能力的发生,幼儿能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结构。通过自主选择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实验性操作、让幼儿的多种智力参与进来,能够高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二)操作性学习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幼儿通过教学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既获得了动手的机会,又能够通过手的操作活动引起大脑的积极运作,从而促进大脑的发展。在操作中,要求幼儿眼睛看、耳朵听、亲手做、动脑想、用嘴说,这样能够使幼儿记忆深刻。同时,幼儿边“做”边“说”,通过“说”,幼儿能理解操作的内容,从而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中积极运用操作方法
(一)积极创造物质条件
教学中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保证操作材料的提供。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利用多种实物进行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够进行主动操作学习。同时,操作材料要具有直观性、简易性和可操作性,操作物应该能动手摆弄、拆装、移动、拼接,不能只是让幼儿观察,那就失去了操作的意义,操作的材料需要每人一套,保证幼儿都能有充分操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二)突出物体的数量关系
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需要突出数量关系和几何特征,使幼儿能够对材料的数学关系引起应有的注意,要避免操作材料影响幼儿的理解和认知,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厚薄度,所提供的物体材料应在厚薄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他的特征如大小、形状等最好只有一样,不要有其他的干扰因素,使幼儿接触到它,就能清楚地分辨出材料间存在的厚薄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事先分析教学内容所具有的数学概念和属性特征,引导幼儿从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去主动探索,感知数量关系。
(三)结合恰当的语言引导
在操作的同时,教师需要有恰当的语言引导。操作前,教师应说出操作目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幼儿的操作不盲目,而有方向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言语,促进他们的操作和思维活动的发展,同时做到语言简练,不妨碍幼儿的操作,要恰到好处地提示、指引并强化操作目的,积极影响幼儿的操作;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操作要求不应过高,要帮助幼儿整理出自己获得的体验总结,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若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小错误,教师应提醒他们及时纠正过来,最终达到正确掌握所学知识要点的目的。
(四)给予充分的操作时间
幼儿动作转化为思维活动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操作的同时,需要为幼儿预留充分的操作的时间。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思维正处于萌芽期,操作起来不太熟练,教师应该“慢慢来”“慢慢教”“慢慢说”,让幼儿快做、快摆,指望他们匆忙结束摆弄物体后就能获得充分的理解是不可能的,这样会扰乱他们的思维过程,操作也会收效甚微;更不能让教师来代替幼儿自己操作,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总之,在操作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思考,并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五)结合其他教学形式
操作性学习法在幼儿理解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这种形式要结合其他方法才能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因此,强调充分发挥操作法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将其与其他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使其他教学方法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共同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质量。
(六)运用活动的游戏性
幼儿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因为喜欢受到表扬而发展主动性。因此,幼儿数学教育需要运用游戏情景,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寓教于乐。加上游戏情节的设计,将教学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吸引幼儿反复操作,提高学习的效率。
(七)给幼儿评价的机会
在操作中幼儿经常会相互参与讨论,彼此合作,这种方式能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互帮互助的能力。幼儿在操作中出现不同的认识,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幼儿交谈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以加深对所获认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选出较好的答案。
总之,操作性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操作活动学习,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判断力等能力。在操作性学习中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