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举办家长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30
一、为何办家长学校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认识问题解决了,工作才会有力度、深度。在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中,对举办家长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一是办家长学校是“越权越位”“狗拿耗子”;二是办家长学校“无能为力”;三是办家长学校多此一举;四是家长会就等于家长学校等。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行动就难以跟进。就此,我们主要从加强学习、分析问题、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工作。
1.强化政策学习宣传,明确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指出了家庭和家庭教育在人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的具体举措。以此为契机,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领导和教师中,认真组织了学习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学校、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
2.认真分析存在问题,达成共识
近几年教育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从规律上讲“教育从来都是社会的事业”“教育问题从来都不是教育的问题”,然而,在现实的办学实践中,常常陷入“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孤掌难鸣”的困境。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没有形成合力,特别是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科学的育人理念、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不少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分数至上、名次为要等,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必须在实践中加以纠正。
3.结合实际出台文件,强化指导
2016年10月,县教育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家校联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家校联系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以生为本、家长主体、相互尊重、多向互动、注重实效”五大原则和八项具体的工作措施。要求家校联系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实效,扎实推进家校联系工作。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二是举办家长学校,三是组织教师大家访(“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四是规范常规家长会,五是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六是建立家校微信群,七是设立校长信箱、家校联系热线,八是开展家校共建、家校联谊等活动。力求以实效性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共同向着“成人成才”的目标,成为立德树人的“同盟军”“合伙人”。
二、怎样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那么,靠谁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呢?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多年来对此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三种典型模式: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推进的家庭教育(山东潍坊模式),二是妇联牵头推进的家庭教育(广东中山模式),三是关工委牵头推进的家庭教育(江苏淮安模式)。三种模式,目标是一致的,需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配合的工作格局,特别离不开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峨山县教育局结合多年来举办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始终认为“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还是要由教育部门及中小学幼儿园来做”,因此主动作为、精心组织、积极协调,探索出了举办家长学校的三种模式。
1.在学校举办家长学校
就是学校根据具体实际,按照实效性原则,通常把一定规模的家长集中到学校,开展培训活动。学校聘请校内外教师,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这种形式主要在城区学校和生源比较集中的坝区学校开展,方便家长也有利于学校组织。
2.在村委会(社区)举办家长学校
以村委会(社区)为阵地、以学校为主导、基层村社领导配合参与的模式,是近两年大力推广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是送培训“上门”,方便家长;二是培训针对性强,实效性可大大提高;三是充分调动和依靠村社一级的作用,让村社领导进一步提高“为官一任、尊师重教”的认识,使他们具体了解本村社学生的发展情况,增强村社在营造良好的家风及村风民风方面的自觉性,进而促进学风转变,促进地方人才辈出。
3.两个以上的村委会联合举办家长学校
针对近几年学校布局调整后,大多数已没有了学校,如何让村社一级参加到家庭教育中来,如何营造有利于教育的良好村风民风,这些地方的村社组织仍然责无旁贷。我们把地域上相对集中的几个村委会联合起来,共同举办家长学校。
实践证明,无论是山区还是坝区,无论是经济发达还是贫困地区村委会,他们对教育对学校是大力支持配合的,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层领导,深刻理解“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的道理,基层有许多“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为鼓励家乡学子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大多数村委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奖励中考、高考的优秀学生。在每次培训中,村委会领导能结合本地实际谈家教、谈教育、谈村风民风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如何培训家长
举办家长学校培训家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增强培训的实效,需要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两方面下功夫。从培训内容上讲,关键要“接地气”,要“因材施教”;从培训形式上讲,关键是形式多样、双向互动。
1.培训内容
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可以借鉴有关家长学校教材的内容,但最为关键的是看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如是山区农村家长还是城区家长?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家长?是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是有培训基础还是无培训基础?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家长学校的通识培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宣传法律和政策。借举办家长学校之机,宣传《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国家重要的教育惠民政策,提高家长的教育法律意识。二是转变观念。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我们农忙,顾不了教育孩子的事”“我们文化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等,这些观念和认识不改变,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相当大,难于形成家校合力,因此,通过深入浅出的道理,身边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和启发家长,使之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子观念。三是走出误区。广大农村家长普遍抱有“树大自然直”“棍棒底下出孝子”“读书无用”等,通过案例剖析、身边事例,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四是掌握方法。家庭教育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为不让家长产生畏惧感、陌生感,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案例,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如“身教重于言教”“关系先于教育、关系重于教育”“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期”“家教从客厅开始”“经常和孩子做三件事情”等。五是案例启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家教的瑰宝,如“孟母三迁”、曾国藩家训等,当代也有魏书生、俞敏洪、朱永新等教育名家的一些经典案例,可以用这些鲜活的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作为非通识培训,重点围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帮助孩子走出厌学,如何防范人身安全,如何避免校园欺凌,如何助推孩子成功等。
2.培训方式
任何培训,实效性是最高目标,对家长的培训也不例外。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实效?最关键的是受培训对象的欢迎。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探索了以下一些方式。
一是专家讲授。聘请县内外家庭教育讲师团及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从理论作引领,在政策上作解读,在形势上做分析,高屋建瓴又不失生动鲜活,方向明确的同时,路径更加清晰。
二是教师讲课。学校教师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更为关键的是对学生情况比较熟悉,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领导、班主任及教师的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三是互动交流。无论专家讲授还是学校教师讲课,往往只是从一般规律、一般现象、一般情况出发而预设讲授内容,而授课的对象是家长,家长最关心、最现实、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通过问卷调查,充分掌握家长的所思、所需、所盼,在此基础上和家长互动交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四是经验分享。家长学校在专家、教师讲的同时,也要为一些家教有方、有效的家长提供展示平台,所以,每一期家长学校都推荐二至三位家长,交流分享家教经验,“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警示身边的人”。
简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如何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我们的实践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相信只要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勇于探索,迈出的脚步会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