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2018-11-3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小学吴胜男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小学 吴胜男
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主,片面地注重学生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限制,数学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枯燥化,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生活化教学在各科中如火如荼地发展,教学方式已从“灌输式”过渡到自主化和创新化,由于数学是逻辑思维较强的一门综合学科,数学教学也应当紧随时代脚步,革新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思维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
一、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但仅以教材为主会使学生知识较为片面,而简用教材会使学生接受知识时毫无章法,生活化教学强调合理运用教材,以教材为辅、教材知识为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实现生活化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更加深透的见解,以教材为辅,在备课时灵活运用教材与生活元素相结合,调动学生感官意识。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牢牢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时,可以根据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物体做实例:衣柜占据的大小是衣柜的体积,衣柜可以存放多少件衣物是衣柜的容积,学生会根据实物做指示,直观地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无形地将教材定义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概念,将逻辑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能够得心应手,这种教学方式比起传统教学方式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学习内容同生活经验和生活认知相接近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显著提高,主动学习的态度就越端正,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认知不谋而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经验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和应用数学。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以教室的门窗做实例:木工在制作木门时,要精确测量门框的长和宽,根据门框的长宽来计算木门的面积,在制作木门时也要计算木门与门框的高度和厚度,这样做出来的木门既美观又实用。又例如,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提前统计本班学生本周在学校食堂存入的金额,将统计表给学生传阅,学生便会很清晰地看到本班学生这周存入的金额,以此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做一份统计表,统计学生一周内每天中午所需要的吃饭费用。通过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简单化和直观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数学实践教学
学生只有理论知识的基础,而缺乏实践锻炼的经验,那么学习也只是片面的。在课堂上应加入理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实践能够在小学生脑海中产生形象的画面,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强化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能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比例》章节时,笔者给学生每人发了两张旧试卷,告诉学生玩折纸游戏,课堂一阵轰动,瞬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测量两张试卷的长和宽,然后根据课本教材将第一张试卷折叠成第二张试卷的二分之一,观察两张试卷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第二张是第一张的二倍。”“对,那这两张试卷的比例是多少?是不是1∶2?”学生结合教材对比后,有学生提出疑问:“教材上的比例关系和折纸出的比例关系不对呀?教材上还有两个物体的比例关系是小数的。”学生一脸疑问。“那我们就重新将两张试卷换个比例折叠一下,将第一张试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折叠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测量折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和宽,运用公式,计算这两个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测量结束后,学生结合教材和折叠图形明白了两个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笔者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以不同的形状折叠并计算一遍,是否还能以别的图形做出比例关系,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从产生疑问到消除疑问,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在自己动手实践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效率的逐步提升。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填补了传统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的漏洞,进一步把握了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为准则的优势,将数学有条不紊地谱入了学生生活的乐章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不断创新、完善生活化教学制度,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为己所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柳伟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现状与提效策略[J].名师在线,2016(12):21-22.
[2]韩顺秀.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J].中华少年,2015(1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