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型团队推动课程游戏化建设
2018-11-30文宋颖
文 宋 颖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团队的学习十分重要且必要,对于以育人为本的幼儿园来说是如此,对于处于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幼儿园团队来说更是如此。学习型团队,包含了团队管理层及其下属,只有从上而下人人热衷于专业学习、倾力打造学习型团队,才能依靠人的活力,保持发展动力。笔者所在园依靠学习型团队,由园长带头,带领所有管理人员深入一线,与全体教师合力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带路子,引领学习方向
团队管理层的学习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通过学习可以把握领域的发展与最新动态,精准决策;对团队成员而言,可以起到示范引领、激发团队创造性研究学习的作用。课程游戏化建设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必要将其定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此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一)观念提升,明确方向
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指导园本化的课程游戏化建设,从而推动本园的特色化发展。如本园以“悦美”文化为宗旨,追求内在感受与外在表现和谐统一的愉悦和美,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以及课程游戏化思想指引下,园长带领科研组商议并明确了以户外游戏作为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落脚点。为提升教师理念,我园倡导“一天读书十分钟,经年后遇见十分不同的自己”,并建立了微信读书群,一方面选取一本好书,每天晚上安排一位教师阅读分享,如美国埃里克·M·纳尔逊的著作《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室外课堂》、史明洁等翻译的《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等,使大家对我园的户外游戏研究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各人把从网络上看到的专业知识、有关课程游戏化的信息分享在这个读书群里,有效拓展了大家的视野。
(二)内部标杆,拓展经验
对于绝大多数职工都来自相同地方、文化认同度较高、学历相差较小的幼儿园来说,能者为师较为可行。如本园坚持“部分老师先行一步”的思路,学期初,科研组对各年级组的预设主题进行审议后,先由各班的班主任尝试在蓝本主题下,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源头开展班本主题活动,然后在集体业务活动中进行分享。我们定期安排每周一次全园性的业务学习活动、一次年级组的业务研讨活动。在这一时段,有先行者的经验介绍与示范,有观察记录、儿童学习故事的分享。分享者交流本人从观察幼儿到自己的思考再到实践与《指南》的链接,聆听者感知其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获得可行性强、便于操作的对策。
(三)合作分享,寻找差距
现在的家长与以往的家长有较大的差异,许多家长认同“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并有许多家长加入了陪伴幼儿共同成长的教育之路。这些家长有着较高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也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这些合作伙伴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期间,我们先后邀请了中大班的家长代表,来园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育儿心得,以此激发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并缩小与家长育儿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人人参份子,推动园本研究
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经验有效运用于当下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才是目的。从园长到教师甚至保育员,人人都可参与到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来,以边学习研讨边探索实践的方式,不断推进园本化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具体做法是:做好蓝本,做优园本,做精班本。
(一)做好蓝本:专家调研,把脉引领
省教育厅于2014年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建设,虽然已历时几年,但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保证研究的准确与深入,我们邀请了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小组成员、省教科院的专家、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等来园,在园长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本园的户外游戏,并与骨干教师们进行了沙龙式专题研讨会,明确了蓝本课程依然是本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主题的来源,老师可以依托渗透式领域课程里面的主题,开展班本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做优园本:问题导向,具象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幼儿“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为了让户外游戏区域能够满足全园幼儿的需求,我们开设了游戏预约墙,各班在讨论后插牌预约游戏区,并在预约记录本上做好记录。如果是全班的幼儿进入户外区域就用大的牌子插,如果是一半的幼儿进入区域的就用小的牌子插。这样的方式满足了在一天的三个时间段内各个班级在相应区域2个小时的活动需求,同时也确保了各个区域人数的均衡,区域活动选择也更加合理。为了幼儿更好地游戏,我们还根据实情不断完善。如:我们发现砖区的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衣服上、鞋子上有许多泥,就搭建了一个冲洗房让他们把自己打理干净;夏季小农庄里的树屋不吸引幼儿了,教师就调整材料,让幼儿在里面泡一些降温防暑的菊花茶、金银花等送外卖,“清凉一夏”的饮品店让树屋里的游戏又活起来了。
(三)做精班本:主题活动,百花齐放
成尚荣说过,以往的课程改革,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式改革。现如今,更提倡自下而上的改革,班本微课程根植于班级,根植于课程,根植于儿童的需要,根植于一线教师的研究,因此,这是生长式的课程改革。本园坚持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支撑下,老师能够“蹲下来做长大的儿童”,倾听幼儿的心声,与幼儿一起寻找课程的生长点,进行班本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班级老师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班本课程的审议,从方案的制定、准备、实施等方面,始终以幼儿为出发点,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探索。如:大班的“种树”“玩泥乐”“我要上小学啦”,中班的 “蚕豆”“小小建筑师”,小班的“蚂蚁”“蚕宝宝”等。百花齐放的微课程,让班本微课程丰富多彩起来。
三、领导“举鞭子”,评价学习效果
课程游戏化建设是项新举措,在此过程中,园领导适当地“举鞭子”,能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成长,并保障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园从年级组、各班教师以及幼儿这三个方面对大家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评价,并将其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一)年级组的主题网络实施审议
课程游戏化建设要求、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我们需要依托蓝本教材的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不可照搬照抄,需要结合本土、本园情况,研讨这一主题下可挖掘利用的资源,以此生发、深挖某几个点,并遵照《指南》目标与建议,预设建构相关网络图,再由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具体落实。蹲点行政人员、教育科研小组成员分布在各年级组中,既参与研讨,也负责观察调研、分析评价,全方位地审议年级组的主题网络实施成效。
(二)各班级的班本主题活动展评
杜威明确指出:“从做中学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幼儿的教育应该让他们从做中学”,这一点既适用于幼儿,同样也适用于教师。各班教师开发的班本主题活动,主题来源于幼儿,教师都以追随幼儿的需要来组织活动。为确保班本主题活动符合《指南》要求,我们提议各班既要有主题产生后老师的预先思考,又要有过程中幼儿生发的脉络,并有实时拍摄的照片或影像,以及老师的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故事等文字说明,这些可呈现作为教育者与学习者两方面的“做中学”的痕迹。最终各班以主题墙呈现主题活动的痕迹,从网络图到幼儿的问题、调查表、寻找答案的过程都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由行政人员、一线教师共同评议,评议结果与教师工作实绩的考核挂钩。
(三)不定期的幼儿活动跟踪调研
福禄贝尔把“教育顺应自然”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的基点和中心,他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应当顺应幼儿的天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的规律,还幼儿以自由。我园以推门观摩的方式,对各班进行半日活动跟踪调研,从每一环节中观察幼儿的自主活动、创新探究、商量合作、情绪把控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情况,衡量游戏精神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四个关键词在幼儿身上的具体体现,以此验证本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成效。在临近期末为期半个月的跟踪调研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幼儿的可喜变化,更感受到了教师的课程生成意识、看到了成熟型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课程游戏化建设将幼儿园推上了幼教发展的快车道,我园领导采取带路子、参份子、扬鞭子等举措,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做好引领、参与和评价工作,带动全体教师实现学习型团队修炼,使得我园在课程游戏化建设道路上稳步前进。经过我们全方位的观察审议,发现大家有了一定的课程生成意识,但班本微课程中目标达成率还不理想,活动与《指南》的链接还不够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激发我们,不断深入学习,力争以逐步深入的行动研究让教师、幼儿都有可能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