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意蕴、策略和路径

2018-11-30

好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洞洞共育生活化

文 黄 静

一、生活化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意蕴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原本就在儿童的生活之中,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的科学活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感受自然界的美丽与奥妙”。这样的内容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了教学依据。

多姿多彩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科学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并与幼儿共同选择周围感兴趣的内容,且以生活化的活动方式、组织形式予以支撑科学教育。基于此,我开始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搜集、挖掘、整合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幼儿兴趣、需要为主导,以开放多元的科学化环境为载体,有机渗透各领域内容,让幼儿从身边寻找问题并进行探究,努力使“生活化”成为科学教育的源泉与归宿。

二、生活化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的,本人根据在平时的观察结果,结合自身的学前教育理论,对幼儿园进行科学活动生活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抓住生活的契机,关注幼儿的兴趣

“为什么下雷阵雨时会有闪电?”“鱼儿会不会睡觉?”“泥土里除了有食物还有什么?”幼儿的脑袋里总是藏着十万个为什么。我充分利用幼儿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从幼儿的口中生成科学教育内容。如秋冬季节时,幼儿在穿脱衣服时容易产生静电,头发容易“飞起”。我抓住这个契机,组织了科学活动“奇妙的静电”,引导幼儿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最终幼儿发现静电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干燥的秋冬季,幼儿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活动的奥秘,进而提升科学敏感度,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二)提供适宜的材料,注重投放的有序性

操作材料是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材料的使用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实践中,我注重材料的投放运用,挖掘材料的可变性、多元性,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例如,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洞”,在选材的时候,我根据探究的顺序适时地提供材料:首先,让幼儿通过寻找身边的洞洞;然后,再根据幼儿讨论的事物逐步展示出有洞洞的水果、蔬菜、零食等实物,接下来到讨论哪些动物朋友住在洞洞里会钻洞;最后,提供蚂蚁工坊这种专门探究蚂蚁钻洞的工具,分层提供适宜性的探究材料,使幼儿的探究由浅入深,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三、生活化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多元路径

(一)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充盈幼儿科学活动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社会环境中蕴藏着无尽的知识和奥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幼儿走进社会,走向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探究、寻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例如,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幼儿感受到了温度的改变对自然角植物的影响,于是我们走进田间去观察冬季的蔬菜,幼儿还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对比室内外的温差,接着还一起为种植园地的蔬菜制作了各种样式的暖棚。从测量到选材、从观察到管理,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了生活,锻炼了意志,同时还拓宽了科学活动的路径,充盈了幼儿的知识和生活。

(二)建立家园共育机制,丰富幼儿科学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建立家园共育机制,挖掘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内容,提高了家长们参与幼儿科学教育的积极性。

我们请幼儿的护士妈妈给幼儿讲解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卫生知识;请幼儿的牙科医生爸爸开设公开科学教育课《护牙行动》,为幼儿讲述牙齿的秘密。另外,我们还利用在梁丰奶业的家长资源,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奶牛场、介绍牛奶制造基地、品尝牛奶等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奶牛的生活习性,了解牛奶制作工序中蕴藏的科学知识等。家园共育生成的科学知识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幼儿兴趣倍增,并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的质量,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猜你喜欢

洞洞共育生活化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躲洞洞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坏洞洞,好洞洞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